摘要: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2014.1-2016.1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服药依从性的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方式、服药依从性的认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高血压采用规范化的管理能有效降低并控制患者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饮食控制,改变运动方式,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通过对我院2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14.1-2016.1门诊就诊的2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0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为42―77岁,平均年龄为(56.8±3.9)岁,观察组中男53例,女57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7.2±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根据患者血压、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一、二、三级管理。一级管理:管理对象: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管理频度:至少三个月随访一次。二级管理:管理对象:1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级高血压伴有0-2个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管理频度:至少二个月随访一次。三级管理:除纳入一、二级管理以外的高血压患者。管理频度:至少一个月随访一次。
1.2.2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面对面、上门随访,三种形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认清高血压危害,坚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监测血压,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全面控制高血压及有关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减少脂肪摄入量,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脂,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保证钙质的摄入,适当运动,鼓励居民参与有意于身心的社交活动,保证良好的心态,舒缓精神压力。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及预防高血压的能力。
1.2.3治疗干预管理,根据病人体检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指导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平稳降压,不随意停用药物,定期随访,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规范化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后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服药依从性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规范化管理后,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血压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注:*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故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1]。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未按医嘱服药,用药不规律,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2],还由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利于血压的下降。本次研究发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收缩压和舒张压得到明显控制(P<0.01),同时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源源,马志毅,孙宁玲等.左旋氨氯地平对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逆转作用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7):675-678.
[2]刘宇婷,杜亚平.高血压社区管理研究的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145-146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版).
[4]王吉耀,主编.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陈博文,主编.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6]梁万年,主编.全科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版.
论文作者:陈立萍,王颖波,董春艳,杨爱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规范化管理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