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刁玉萍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更是中国在文化层面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与尊重的战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认同感有待加强、传播缺乏创新、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该文着眼于积极培养文化认同感、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才培养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更好传播。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我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一带一路”是中国以全新的理念推动地区之间合作的新模式,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
“苏麦188”系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扬辐麦2号系统选育育成的春性中筋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2005)。宜兴市通过对“苏麦188”的引种试验,结合种植示范推广,对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郁达夫与梁实秋论争时,一开始翻译了辛克莱Mammonart的第44章的最后五段和第45章的几乎全部,然后在1928年3月份到1929年8月份的时候持续翻译了Mammonart的19个章节。
1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格局下做出的积极应对,它的提出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沟通,以形成互利互惠的局面,促进国家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实践总结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为中华民族时代继承并发展的文化。”[1]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展示与实践,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它根植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为中国所独有,区别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相比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国内的继承与发展,“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体现了“和而不同”内在精神品质,承担了“重塑中国文化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任务。“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属于跨文化的传播,其传播过程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传播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传播。
2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
文化的传播交流有利于国家之间的互通联系,但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我国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史学等,缺少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还未尝试融入新时代的新思想,也未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等问题。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还更多地依靠书本典籍的单项传播,其传播速度十分缓慢。
2.1 认同感有待加强
当今国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当今社会已成为非常珍贵而又缺乏的资源。同时,“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自然也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此,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2.2 传播缺乏创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并也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3 传播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许多新的而且十分重要的语言问题、机遇与挑战,都亟待准确研判和有效应对。”[2]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沟通障碍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涉及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们本国语言和文化。语言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若是语言交流沟通存在障碍,那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势必受阻,正所谓“一语不通,寸步难行。”[3]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哪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传播能够站在制高点,那么这个国家在国际中将掌握更大的文化话语权。由此可见语言沟通障碍急需解决。
最后,对于其他的中国人民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影、相关书籍,或者通过亲属家眷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认识到认知到认同,以培养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3 “一带一路”视野下,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3.1 积极培养文化认同感
首先,国家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氛围,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为了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需要重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更多的中国人民学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认知中培养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问指不耻向别人求教,善于与别人交流。问也是道德培育和养成的又一重要途径和方法。《论语》明确指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疑思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向地位低下的人求教而不怕人耻笑;遇到疑问时,就应该及时去请教别人。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接受他们正确的意见,抛弃错误的观点。”俗话说“学问”,可见“学”和“问”是无法分开的,“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问”当然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又学又问,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其次,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受教者是直接并且是最先学习系统的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受教育者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唐诗宋词、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等,进而感悟到内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与品质,如儒家“仁”“礼”思想,在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传承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培养他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1 实施合理轮作倒茬。玉米与大豆、花生、地瓜等作物实现2~3年轮作倒茬。但要特别注意玉米田封闭除草剂用量,必需按说明用药量使用,否则将会对非禾本科作物产生药害。
只有通过不断接触、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长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逐渐培养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在文化中提升民族的凝聚力。
3.2 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需要考虑到沿线人民的文化传统与文化接受,也要通过多形式、多方式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外人民的思想价值取向,让中国与其他国家通过文化交流,从而能相互沟通理解、彼此信任。
内容上,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辨别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消化、吸收。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我们要遵循“文化应该平等地存在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地看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文化,借鉴其他国家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中传播的针对性,要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的需要,迎合他们的文化需求,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人民所能接受的内容,选取他们所能认同、可以引起共鸣的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3.3.1 从国家层面而言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
3.3 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密切,这使得中国人民不断接触西方的思想文化,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冲击了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的思想有时会受到西方腐朽文化、糟粕文化的侵蚀。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它们也有自己国家所独有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差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进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外国文化也会传播到我国,这时我们的思想价值便会进一步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从而影响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甚至可能磨灭我们传统文化基因。除此之外,中国人民虽然长期浸润在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并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却很少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多的是靠耳濡目染,这就造成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并不深刻,文化传承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还有待加强。
形式上,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利用好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型传播方式,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改变我国传统文化单向传播的方式,由单项传播变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互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4]实施“互联网+”战略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依靠书本典籍的单项传播方式的有效途径。
于是立刻我们就加倍的努力,正在吹笛子的把笛子吹得特别响,把笛膜振抖得似乎就要爆裂了似的滋滋地叫着。十岁的弟弟在吹口琴,他摇着头,好像要把那口琴吞下去似的,至于他吹的是什么调子,已经是没有人留意了。在大家忽然来了勇气的时候,似乎只需要这种胡闹。
要重视语言、翻译、教育等人才的培养。比如,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个媒介,可以派遣国内教师、学生去孔子学院进行学习、访问,以进行语言的研究、翻译的实践、教育的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学习、借鉴。
3.3.2 对于人民群众而言
每个中国人民要认真学习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知识,这无论是对以后出国而言,还是对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语言、翻译或者教育人才,“一带一路”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中国人民也要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家的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视野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播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着重要影响。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视野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让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文化相互交流沟通,增进国家间了解信任,促进国家的共同发展。
优质杂排水是城市建筑中水回用当中主要考虑的杂排水资源,因此本文在进行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设定时对优质杂排水的会用流程进行分析。常见的回用有生物氧化和混凝沉淀两种方式。其中生物氧化主要借助格栅和调节池等设施,对原水进行生物接触样化处理,并通过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使其转化成为可被再度利用的中水资源;混凝沉淀处理同样需要在调节池当中进行,其中间需要借助活性炭进行杂质吸附,从而实现中水的获取。
参考文献
[1]黄娟.“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探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
[2]赵世举.语言与国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3]陈力丹,陶冉,赵媛媛.跨文化视角看中国对外政治传播实践——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用语翻译分析[J].对外传播,2015(7):30-33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EB/OL].(2015-11-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3/c_1117029621.htm.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8(a)-0191-02
作者简介 :刁玉萍(1996,8-),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标签:"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传播论文; 对策论文; 扬州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