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战略调整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外交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9·11”事件和“12.13”印度议会大厦枪击事件引发印巴危机以来,瓦杰帕伊 面对急剧变幻的国际环境,似乎一时难以适应,往往表现出急躁、迟疑和缺乏远见。为 此,印度学术界在批评瓦杰帕伊政府对外战略失误时指出:“由于印度政府与国内的战 略界缺乏紧密的联系,对于印度在国内和国际领域应该如何捍卫和反驳,还无法达成共 识”,“显而易见,印度面临重重的战略包围和遏制,使印度边缘化为一个次大陆级的 大国。”(注:巴特拉·沃尔玛:《印度国际评论》,载《印度防务箴言》2003年1—2 月号。)面对积重难返的新旧矛盾,瓦杰帕伊及其内阁要员们不得不对国内的不满舆论 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对印度的外交战略作出了新的调整。那么,印度对外战略调整的内 外因素是什么?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一、国内因素
印度国内政局及其诸多矛盾与问题的发展与激化,始终是影响印度外交政策的最基本 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局趋于不稳
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自1998年又一次上台执政至今已有五个年头了,但是这并不说明 瓦杰帕伊政府太平无事了,主要矛盾与问题有六个方面,而任何一个矛盾和问题的激化 都将使瓦杰帕伊政府有垮台的危险。
(1)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党派纷争不断。
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是个多党政府,只要某一个党派与瓦杰帕伊内阁作难或倒戈,瓦 杰帕伊政府马上就跨台,事实上瓦杰帕伊政府已经经历了几次动荡倒台的风波。可悲的 是去年古杰拉特邦在议会选举中的胜利,使得印度人民党的极端派和强硬派组织更提高 了印度教教派主义的情绪,他们扬言要把“印度教主义”推向全国,这又进一步激化了 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温和派组织之间的矛盾,更遭到了穆斯林党派与组织的愤怒指责。 虽说目前印度人民党仍执撑着印度的政局,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在2004年的大选中稳操 胜券,这也正是瓦杰帕伊政府最为担忧的问题。内心的空虚与紧张使得印度人民党内的 高层领导极为恐慌,为了确保印度人民党在2004年大选中的胜利,它加强了对印度教低 种姓和落后阶层(贱民阶层)的工作力度,并许诺他们在经济上更多的支持和照顾,并在 社会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地位。
(2)中央与地方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越演越烈。
目前印度的地方主义使印度的政令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执行,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印 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另外,由于印度地方主义势力的不断增长,也削弱干扰了全国性大 党在印度的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印度目前的政治格局,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印度的任何一个大党(人民党或国大党等)都无法单独组阁,无疑这也是对印度政局的 长期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印度教低种姓力量的兴起。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人为地把人划成四等。(注:在今天的印度社会里,印度教已派生出 许多亚种姓和次种姓。根据资料记载,亚种姓和次种姓已多达数千个,它们都有着众多 的人口和势力范围。)
在众多的印度教徒中,低种姓在人数上自然占了绝大多数。印度独立后,虽然印度公 布的宪法中明文规定,取消种族歧视,各种性之间一律平等。但是五十多年来,低种姓 尽管在政治地位和经济上有了不少的提高,然而,由于印度教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和封 建传统陋习的影响,他们仍受到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高中性和低种姓之间的矛盾 与流血冲突时有发生。
90年代以来低种姓的政治意识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意识到政治权利的重要性。
印度教低种姓力量的兴起与政治力量的参政,不但使印度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出现分 化组合,更增加了其复杂多变性,另外,有些党派与宗教之间的联合与斗争,又使印度 社会的稳定增加了突变因素。
(4)种族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印度是世界上种族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独立以来,种族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由于 印度历届政府在执行种族政策时的失误,80年代开始的西北部旁遮普锡克人和克什米尔 地区种族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武装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另外,虽然东北 部和东部地区的种族在60年代爆发的自治与独立的武装斗争被平息下去,但是,90年代 以后,这些地区的种族分离主义以新的形式出现,他们要求高度自治,其武装斗争也并 未偃旗息鼓。据有关资料证实,这些地区的武装暴力斗争,仍然有随时爆发的可能性存 在。
(5)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与冲突难解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宗教和教派的繁多为世界各国之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印度也是宗教与教派暴力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流血冲突始终没有停止过,印度教徒与 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问题也未得到真正的缓解,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尽管印度人民党领袖,当今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这次爆发在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 徒与穆斯林的流血冲突深恶痛绝,并说这是“印度民族前额上的黑记”,“国家的耻辱 ”,“损坏了印度在世界上的声誉”等等,但是,印度舆论在分析这次宗教冲突的主要 原因时,还是把它归咎于当今的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他们写道:“印度执政党印度人 民党是在声势浩大的印度教复兴运动的背景下上台的。如今,这个国家受到了10年来最 为严重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暴乱的沉重打击……,印度最主要的刊物《今日印度》 报道说,印度人民党遭报应的时候到了。评批人士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他手下的部 长只怪自己忽略了一些警告迹象,最终导致了古吉拉特邦发生了严重的教派流血冲突。 ”(注:路透社新德里2002年3月2日电。)
(6)各党派对教派的利用,民主政治受损
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对独立后的印度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因素,保证了印度社会在民 主的旗帜下基本上达到了全国的稳定,印度的13次大选使政权得以平稳过度。但是,在 议会制度的旗帜下,也导致了越演越烈的党派和种族、种姓、宗教之间的斗争,同时又 互相利用。特别是一些党派为了争夺选票,互相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民主形象受损,而 党派政治对宗教教派利用现象的日趋严重,更使得印度的民主蒙上了难以抹去的污点和 阴影。
根据有关资料透露,某个大党在大选前必须先研究各地区的宗教派别及种姓集团,并
在占优势的宗教派别和种姓集团中发展党员,大选时又在这些占优势的宗教派别、种姓 集团中选有威信的党员作为候选人,这些候选人一旦进入政界,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选举 他们上台的某教派和种姓集团的利益,而在这些地区占少数的宗教派别和种姓集团的利 益则受损,为此而导致的流血冲突事件屡见不鲜。为此,印度的有识之士不无担忧地说 :“在争取自由运动中产生出的具有远见和代表更广大群众利益的领袖,正让位于那些 具有狭隘地方主义、宗教和种姓色彩很浓的政治上的新人。”(注:罗米拉·塔帕尔: 《印度的部落、种姓和宗教》,印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2.经济发展放慢
根据2002—2003年印度财政部公布的报告,印度的经济增长出现令人担忧的局面。首 先农业歉收,工业回升乏力,创10年以来的新低,仅仅为3.3%,外国投资和国内资本市 场出现持续疲软态势。况且,政府的财政赤字又居高不下,非生产性开支增长了13%, 远高于资本支出10个百分点。为此,2002—2003年的年经济增长率难以达到6%的预期目 标。另外,更为使印度经济不堪重负的是2002年印巴危机以来巨额的军费开支,单额外 支出就化去了4亿美元,前后共计100多亿美元,这也严重地制约了印度经济快速上升的 势头,再加上最近伊拉克局势使石油价格猛长,又给印度的经济雪上加霜。分析研究印 度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多,基础设备不足,国营企业效率低下等等,但是,更使印度 国民担忧的三大问题得不到抑制,而且远有发展激化的趋势。
二、国际因素
印度2002年的外交是糟糕的一年,印巴危机使印巴关系步入最为尴尬的局面。印美关 系的升温并未使印度真正如愿以偿,怀疑和不信任又拖了中印关系发展的后腿,而印度 与南亚邻国的关系又不进不退,收效甚微。
1.印巴关系
2001年12月23日印度议会大厦枪击事件,使瓦杰帕伊政府极为震怒,一气之下急调80 万大军屯兵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巴西部边境地区,印巴第四次大战一触即发……。10 多个月的重兵对峙,不但额外消耗了4亿多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也阻碍了印度经济发 展的速度,尤其是印度西部几个邦的交通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目 前在西线的大部分军队已撤回原驻地休整,但是仍无法看到丝毫克什米尔和平的曙光, 两国的关于克什米尔的谈判也一时难以恢复。
也许人们还没有忘记2001年7月15日至16日,瓦杰帕伊与穆沙拉夫在阿格拉的会谈,这 也是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首次在最高层得以充分彻底的讨论。虽然这次印巴峰会 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阿格拉宣言》也胎死腹中,但是,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还是 达成了共识,有识之士认为,这比联合宣言更有实质意义,瓦杰帕伊本人也接受了穆沙 拉夫访巴的邀请。可是如今解决克什米尔的难度更大了,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了克什米 尔本身……。印度学者在评论当前的印巴危机和瓦杰帕伊政府之间的关系时不无遗憾
地认为:瓦杰帕伊与穆沙拉夫在克什米尔问题的交锋中,从没有取得过胜利。我们输给 了穆沙拉夫,反而使穆沙拉夫在国际上取得了更多的同情者,并使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 成为事实,这不能不说是印度独立以来对巴外交战略的最大失误。不过从根本上来说, 目前印度国内除了一些极右派的宗教组织与党派外,大部分印度国民的反战情绪还是比 较高的,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印度自独立以来,由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争端长期得不到解 决,消耗了印度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克什米尔已成为印度强国之路上的最大 障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巴基斯坦耗费了我们70%的安全支出。”(注:巴特拉·沃 尔玛:《印度增其在亚洲影响力的战略》,《印度防务箴言》2003年1—2月号。)为此 ,也有印度学者指责瓦杰帕伊政府在处理巴基斯坦问题上鼠目寸光和无所作为,认为印 度必须“对巴基斯坦进行再改造……,因为仇视印度的巴基斯坦耗费了印度太多的精力 ,这严重拖延了印度的发展”等等。(注:巴特拉·沃尔玛:《印度增其在亚洲影响力 的战略》,《印度防务箴言》2003年1—2月号。)
2.印美的关系
“9·11”事件后,印美关系的升温令瓦杰帕伊政府兴奋异常,美国不仅取消了印度核 试验以后的制裁,还给予了不少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为了报答美国的理解和对其经济 和技术的援助,印军也首次为美军打开了大门,印度东北部米佐拉姆邦的维尔兰特军校 将向美国大兵伸出欢迎的双手。针对美国打击塔利班的军事行动,辛格外长不但马上表 态“在美国采取对阿富汗本拉丹和塔利班武装的打击报复军事行动中,印度愿意提供最 充分的合作,其中包括提供情报、后勤支持和军事设施。”(注:《印度快报》2001年9 月15日电)同时辛格外长又与国家安全顾问双双赴美国进一步与美国商讨加强印美在打 恐方面的合作。其目的是要说服美国将巴基斯坦也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将在克什 米尔地区活动的伊斯兰民兵武装也列为军事打击的对象,以便假美国之手把长期困扰印 度的“越界恐怖主义”铲除干净,以利于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之争 。
但是令印度遗憾的是,印度政府的主动和热情并没有得到美国的回报,而且反应相当 冷淡,这使印度政府极为伤心。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国际打恐行动的需要,认 为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最需要的不是印度的支持,而是巴基斯坦的合作,巴基斯坦 在美国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中有着印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美国布什总统 还打电话给瓦杰帕伊明确表示:“美国的军事行动意在打击全球的恐怖主义,而不是特 定地区的恐怖主义。”美国政府的态度使印度失落感陡然增加,而且也十分愤慨,印度 政府与舆论因此指责美国移情别恋,反恐采取双重标准,美国是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与 美国合作不可靠等等。虽然美国后来也把印度的“越界恐怖主义”问题列入打击范围,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又声称“印度是美国的天然盟友”,并且有意在阿富汗军事行动胜利 后联手逼巴打击国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与基地,但是,印度从此对美心存不满和不 信任感。
3.印中关系
自从2001年1月13日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印度以来,印中关系向前进了一步 。访问期间,瓦杰帕伊对朱总理的访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印中两国都是文明古国,
也是大国,现在我们都从事现代化建设,为此,我们都需要和平,需要稳定……,印度 不认为中国对印度造成威胁。”(注:新华社2002年1月14日新德里电)可是一年来,印 度对朱镕基总理访印后早已安排的瓦杰帕伊总理的回访一再推迟,中印关系 的进一步发展步履艰难。根据各方面的情况证实,印度在进一步发展中印关系方面迟疑 不前的原因有三:一是对中巴关系心存疑惧,印方认为“中国使巴基斯坦充当了自己的 ‘以色列’一样的铁杆盟国,通过向伊斯兰堡提供核武器、导弹和其他装备,北京巧妙 地把印度拖入与巴基斯坦的核竞赛。”(注:巴特拉·沃尔玛:《印度增其在亚洲影响 力的战略》,刊《印度防务箴言》2003年1—2月号)正如辛格外长在2003年1月27日新德 里举行的“2000—2010年的亚洲安全与中国”的开幕词中所说的,一举道出了印度政府 对印巴关系的担忧:“有关中国向巴基斯坦进行核和导弹扩散的大量报道,引起印度极 大的关注。”二是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仍对中国耿耿于怀,他们坚持认为麦克马洪 线并非非法,而且还有印度学者至今不顾历史事实写道:“目前流亡印度的西藏最高领 袖达赖喇嘛承认麦克马洪线为事实上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起于不丹东部,止于拉马普 特拉河,它由英国、印度、中国和西藏官员于1914年划定,作为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边界 。印度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是北京不承认”(注:普拉什卡·南达:《印度的台湾政策 》载,詹姆斯基金会《政策简报》2003年2月8日。)印度国防部的年度报告也认为中国 占领着印度领土达4,3180平方公里,同时还指责中国继续宣称“阿鲁纳恰尔邦”的9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中国是不符合事实的。凡此种种也就造成了2002年两国边界联合工 作小组在核实实际控制线方面没有取得新的进展。其原因就是印度企图将其主张的边界 线标为实际控制线。三是印度政府对中国在锡金问题和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态度不满,其外长辛格直言不讳地埋怨:“中国在锡金问题及印度作为联合国安理 会的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问题上的立场,使印度对其产生了怀疑,人们对两国关系改善 的步伐过慢感到失望。”(注:辛哈:《2000—2010年的亚洲安全与中国》安全会议上 的开幕词,2003年1月27日。)
但是,令印度政府振奋的是中印贸易的快速增长,刺激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根据印度 产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1月至8月,印中双边贸易较2001年同期增长了37.5% ,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增长了40.8%,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3.7%。印度外长辛格在总 结印中贸易时也充满着欣喜的情绪说:“印中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在过去的10年里迅 速增长,双边贸易从1991年的2.648亿美元,上升至2002年1—11月的43亿美元。(注: 辛哈:《2000—2010年的亚洲安全与中国》安全会议上的开幕词,2003年1月27日。)“ 事实上,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印度进口产品的主要目的地。”2001年4月至2002年3 月,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印度进口产品的主要来源地,这期间印度进口的中国产品 总额为19亿美元,超过了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额的7.7亿美元。”(注:英德拉吉特·巴 苏:《越过日本,中国向印度招手》,载泰国《亚洲时报》2003年2月15日。)“为此中 印两国贸易研究人员认为,中印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但表明了中印两国的贸易潜力巨大 ,同时也以事实证实了“中印贸易因互补性差,不可能得到人们所希望快速增长”的言 论是错误的。2005年达到中印贸易100亿美元,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果实。印度产业 联合会负责人古尔帕尔辛格充满信心地说:“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经济 体,中印贸易增长40%是可能的。印度产业联合会现在已按照5点计划争取到2005年把印 中双边贸易额增加至100亿美元。(注:英德拉吉特·巴苏:《越过日本,中国向印度招 手》,载泰国《亚洲时报》2003年2月15日。)”
4.古杰拉尔主义与印度教派主义的矛盾
上个世纪的1996年,高达联合阵线政府上台。高达政府是个非常脆弱的政府,它是在 国大党的支持下得以执掌印度政局的,况且联合阵线又是一个13个政党组成的大拼盆, 各派之间貌合神离,这使高达中央政府的决策和控制能力减弱。于是高达政府不得不以 外交为突破口,首先为印度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从而达 到稳定国内政局的目的和巩固联合阵线政府的统治地位。时任外长的古杰拉尔,这个在 印度政坛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练的政治家,他以富有智慧的眼光提出了一系列与邻国改 善关系的新思路。其基本内容是在南亚“在处理双边关系问题上不谋求互惠,印度愿意 单方面让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南亚各国都不允许其领土被用 来反对本地区的其他国家,通过双边和平协议解决争端。”“古杰拉尔主义”最基本的 核心是印度可以采取不对等原则与邻国搞好关系,以求共同发展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作 出贡献。
“古杰拉尔主义”外交战略的出台和实施,赢得了南亚邻国和国际舆论的赞赏。但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印度教派主义势力的不断蔓延,瓦杰帕伊政府尽管也声称继 承“古杰拉尔主义”,但是往往与印度教派主义的欲望和南亚霸权主义相矛盾。所以, 实际上瓦杰帕伊总理及其内阁要员们自1998年3月22日重新登上印度政坛以来,他们执 行的是印度教派主义的实力外交战略,他们也亲自导演了由“议会大厦枪击事件”引发 的对巴基斯坦的军事高压政策。由于其最终结果与他们的愿望相反,似乎还有点得不偿 失,瓦杰帕伊政府也不时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埋怨、批评与指责。
三、外交战略的调整及意义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的瓦杰帕伊总理及其内阁成员迅速对自己的 外交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主要有四个方面。
1.面对国内舆论的批评和指责,2003年新年元旦,瓦杰帕伊在他的讲话中向巴基斯坦 再一次伸出了橄槛枝,他这么说道:“让我们两国同意提升互利商贸和经济联系,增加 文化关系,并且鼓励更多的民间接触。一旦我们两国人民体验到一个没有紧张气氛的环 境,一个合作所带来的果实。我们就将能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克什米尔问题,并达成一 个善意的长久的解决办法。”(注:瓦杰帕伊:《瓦杰帕伊总理的新年讲话》,载《今 日印度》2003年1月。)于是也就有了5月2日,瓦杰帕伊总理在议会下院宣布“印度将恢 复同巴基斯坦的大使级外交关系,并在对等的原则上恢复两国的民航运输”的决定。同 时还要加强两国在经济、文化、体育和民间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便为两国解决一些久 存的实质性问题与困难创造气氛和条件。
2.印度在与美国的交往中,更注意印度国家利益的得失,强调印度有着自己的价值观 和游戏规则。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印美关系发展迅速,在安哥拉还举行了时隔39年后 的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双方还签定了《军事信息总体安全协定》的商签《获取后勤支 持和相互提供服务的协定》,但是在今后的岁月中,印美之间的合作意在达到印自己的 目的,而不是让美利用印度为美的全球战略服务,印度不甘心做美国顺从的小卒子,而 且在与美避免正面冲突的同时,在美、俄、中三者间玩弄战略平衡,最终为印度战略目 的服务。在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印度采取了“实用主义”的走中间道路的政策, 这正是印度外交战略调整的最好体现。
3.印度政府认为,中印贸易的快速发展及巨大的市场潜能,使印度政府把中印之间的 不愉快与矛盾先搁置起来,全力发展经济。“在印度,中国不再被视为威胁,现在许多 印度公司都把中国看作机会,答案在于,一次抓一个问题,首先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印度外长也向世界表明了当前印度政府对发展的观点和态度:“21世纪的力量之源来自 于经济的发展,印度与中国明智地继续推进其双边关系,而把它们一些有异议的问题, 如边界争端上的分歧,作为个案来加以解决。印度经济一体化和双边关系的总体提升, 并没有因为印中在特定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多么的重要)上的分歧而止步不前。”( 注:辛哈:《2000—2010年的亚洲安全与中国》安全会议上的开幕词,2003年1月27日 。)
4.重走“古杰拉尔”之路,进一步搞好与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首先,把原财政部长 辛哈改任外交部长,外交秘书也易为新人,换成了更务实的希巴尔。辛哈上任后,不顾 辛劳在三个月内,访问了尼泊尔、马尔代夫·孟加拉、不丹、阿富汗等南亚诸国和地区 ,并还向这些国家送去了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的建议。如主张迅速建立南亚自由贸易 区、南亚共同关税区等,意在把南亚建成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和战略集团,同时又重提不 结盟政策,并于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了首次印度与东盟的峰会。提出建立印度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和起草东盟—印度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草案,以便提交2003年10 月在金边举行的又一次东盟—印度经济部长会议上讨论,而且决定东盟—印度峰会每年 举行一次。另外,在新的一年里,印度也加强了同阿拉伯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之间的联 系。
瓦杰帕伊试图从四个方面在外交上寻找突破口,为印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稳定政局,快速发展经济,提升印度人民党在全体国民中的信誉和地位,以便在2004 年印度新的大选中获胜,继续执掌印度政局,继续实现印度的强国梦。由此,笔者认为 ,这次瓦杰帕伊重走“古杰拉尔主义”之路,他们已真正地醒悟到和平与发展是印度的 第一需要,南亚地区也将会有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印巴危机的克什米尔问题 ,也有可能实现印巴两国退休将军提出的以实际控制线为永久边界的愿望。
虽然任何一个突发因素,都可能会改变印度政府目前对南亚局势的看法并导致其外交 战略的重新调整,但笔者认为,鉴于目前印度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以及瓦杰帕伊政府 雄心勃勃的强国战略和印度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印度目前的外交战略调整,也是不易左 右和改变的,因为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与南亚局势的主流。
注释:
(16)迈拉·麦克唐纳:《印度视中国为机遇而非威胁》,路透社新德里2003年2月4日 电。
标签: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印巴战争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中国巴基斯坦论文; 印巴冲突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美国宗教论文; 南亚历史论文; 印度教论文; 军事论文; 国际社会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