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公路管理总段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 666100
【摘 要】公路路面施工中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作业,在沥青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是关键,安全作业是核心。为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及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技术人员需经过多道施工技术工序,因此对相关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沥青公路路面施工整个环节,就施工中的重点施工工序相关质量控制内容展开论述,以期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改善施工状况。
【关键词】沥青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公路工程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其施工质量会对工程总体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需引以为重,针对沥青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管控,从施工准备工作到具体施工环节及后期工程验收,需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把控施工质量。
1.对沥青公路路面前期施工准备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前期施工准备阶段重点需对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清洁度及质量等指标进行检测控制,使碎石与沥青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宜采用碱性集料进行作业,在对等级较高的公路路面施工时,要确保沥青材料与碎石粘附性等级在4级以上,禁止使用破碎砾石进行作业。与此同时,对沥青混凝土集料的来源与配和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集中生产制作集料,并堆放稳定,严禁混料及串料现象发生。全部施工集料需对其进行遮盖防护处理,避免施工集料水分不均,从而导致级配发生变化。如下表参数为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控制表[1]:
2.沥青公路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沥青公路路面施工混合料运输质量控制
运输过程中避免沥青混凝土材料发生变质及离析现象,倒车卸料时需防止汽车与摊铺机撞击。安排专业人员对车辆卸料过程进行指挥操控,距离摊铺机10cm-30cm的距离处停车,卸料时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在130℃-150℃以上。
2.2沥青公路路面摊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段采用摊铺机进行整幅摊铺作业,加宽段采用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公路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部位预留10cm-20cm的宽度,以此作为后期摊铺作业的高程基准面,并保证5cm-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为了有效避免施工横缝出现,应确保每层每日至少摊铺1.5km左右,摊铺作业过程中,需控制摊铺速度。每日在摊铺初始阶段,应对摊铺面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时温度在70℃以上,摊铺过程中需进行人工找平,遇到雨天停止施工,摊铺完毕的路面未经压实处理禁止相关人员踩踏。
2.3对沥青混合料离析情况控制
首先,为避免沥青公路路面施工时出现混合料离析情况,在11.5m的路面进行整幅摊铺时,对路面左右两侧位置的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因混合料在摊铺机中部通过率与摊铺机两侧≥4.75mm中的筛孔通过率不同,因此尽量采用两台小型摊铺机联合摊铺,避免宽幅摊铺作业。
其次,拌合设备与运输机械进行接料作业时,要严格按照前部、后部及中部的顺序移动车辆进行接料,以免沥青混合料产生严重离析现象。
再者,料斗在升起与下降过程中,需确保料斗中的沥青混凝土材料≧1/4,从而避免粗集料进入刮料区。
除此之外,要确保摊铺机螺旋送料设备送料作业畅通无阻,防止粗料过于集中,从而产生离析现象[2]。
2.4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情况控制
压实作业分初压施工、复压施工和终压施工三道工序。初压主要作用是稳定与整平混合料,为复压创造条件。初压施工时采用12t以上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2遍压实,后退将振动开启,前进将振动关闭,具体温度控制在120℃-150℃之间,并对初压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查修正,禁止出现横向裂纹。在复压施工时,要保证混合料密实、稳定,确保成型质量。采用15t以上的双钢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4遍-6遍碾压施工。为保证路面无明显轮迹,将碾压温度控制在100℃-120℃之间为宜。终压施工时,要彻底消除路面轮迹,尽量采用8t-10t的压路机进行2遍-3遍以上静压施工,将静压温度控制在80℃-100℃之间。
3.提高沥青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
首先,需对施工混合料碾压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质量的因素——温度进行控制调节。如果沥青混合料温度较高,则可适当减少碾压次数,反之则应增加碾压次数以消除路面轮迹,提升压实强度和平整度。具体而言,一般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最佳碾压温度在110℃-120℃之间。路面压实度与温度有关,尤其在夏季施工时,沥青混凝土材料摊铺作业5min-15min内温度损失速度为3℃/min,所以需对碾压温度及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但温度不宜过高,超过150℃时会大大降低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
其次,对碾压速度及碾压次数进行合理控制。如果碾压速度过快,则会导致沥青混合料产生横向裂缝及平向推移情况;速度过低,则会使碾压工序中断。所以,在终压和复压时,需按照以下参数表中相关数据,对碾压速度及次数进行质量控制[3]:
除此之外,需对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进行质量控制。因二者分别影响沥青公路路面的压实质量和压实深度,因此当沥青层面较薄时,应低振幅、高频率振动,反之高振幅、低频率振动施工。通常而言,需将振幅与振频分别控制在0.4-0.8mm与42-50Hz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大约占所有工程的95%。随着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车辆超载及车辆大型化,使公路路面严重损坏,除了外界本身的重力荷载影响外,个别施工单位在沥青公路路面施工中,对施工集料质量、混合料离析度、混合料运输摊铺及温度、压实度、弯沉值等质量控制不到位,从而引发工程隐患。实践证明,只有在施工全过程针对以上重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把控,才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学锋.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5,11:213-215.
[2]李道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J].交通标准化,2012,16:150-152.
[3]徐翔飞,王宁.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类型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153.
论文作者:周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作业论文; 公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温度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