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结构关系研究--以打喷嚏和及物动词使用规律为例_语料库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词论文,语料库论文,规约论文,关系论文,sneeze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动词与构式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Goldberg 1995,2006;Fauconnier &Turner1996;Lakoff &Johnson 1999;Langacker 2005;Boas 2008;Barsalou et al 2010;Herbst 2010)。Goldberg(1995:9-19)认为,不同构式中的动词意义基本保持不变,而完整表达式的意义差异多半源于不同的构式。比如,在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个句子中,致使移动构式[NP V NP PP]具有独立于动词本身而存在的致使移动义,而sneeze出现在句中是构式压制的结果,致使移动构式把致使义传承给了sneeze,其固有的不及物动词属性并没有改变。Fauconnier &Turner(1996)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基本认同Goldberg的观点。Lakoff &Johnson(1999:502)也认为sneeze基本上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本身不带宾语或方向副词,sneeze出现在该句中并产生新义主要是致使移动构式(而非构式中词项)的贡献。不过,Langacker(2005:147-153)认为,Goldberg所谓“构式意义最大化而动词意义最小化”的立场走向了极端:当sneeze用于致使构式的时候,sneeze就涌现为致使动词,因而存在动词意义引申,但是sneeze的这个用法并未规约化,只是临时性用法。Barsalou et al.(2010:340)基本认同Goldberg有关构式压制的解释,认为不及物动词sneeze不像push那样可以直接带宾语,因而我们可以说Melanie pushes the pillow,但不可以说Melanie sneezes the pillow;而Lisa sneezed the foam off her beer之所以完全符合语法,是因为sneeze被嵌入致使构式中而获得了合理解读;最重要的是,当一个类似sneeze这样的不及物动词被插入致使构式中时,动词的及物特征就被压制到这个动词中,不及物动词因此获得了及物特征。Herbst(2010:243-245)认为,sneeze在She sneezed the foam off the cappuccino中的及物动词用法尚未规约化,该用法不应收入词典,除非该用法得到更加频繁的使用。

遗憾的是,上述研究均为基于语感的理论思辨而非基于真实语料分析的实证研究。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个例子本身是由Goldberg自创的,而Melanie sneezes the pillow这个不合语法的例子也是Barsalou等人杜撰的。那么,当代英语中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是否仅限于致使移动构式[NP V NP PP]?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是否仅限于跟介词短语off搭配?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始于何时,使用频率如何,使用范围如何?换言之,当代英语中的sneeze是否已经衍生出规约化的及物动词用法?

虽然构式语法对新颖用法具有较强解释力,但其恒定意义假设(invariant meaning hypothesis)和压制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语言的历时演变(Bybee 2010:183-187)。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语言使用理论和常规与拓展理论,以5个大型的历时/共时英语语料库为数据基础,对当代英语中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情况进行研究,以期深化对动词与构式以及词库与句法关系的研究。

2.研究设计

语言使用理论(Usage-based Theory)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语言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语言结构是在使用中涌现出来的,而使用频率在语言结构的固化和规约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Langacker 2000,2004;Barlow & Kemmer 2000;Bybee 2001,2010;Bybee & Hopper 2001;王仁强2011)。换言之,“语言使用与语言系统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语法不仅仅构成用于语言使用的知识库,其本身还是语言使用的产物”(Kristiansen & Geeraerts 2013:2)。前一个视角把使用事件视为语言系统具体的、实际的示例。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例示语言系统的使用事件洞察语言系统。而从后一个观点看,使用事件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定义和不断重新定义语言系统。规约化指存在于一个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脑子里的模式和常规,而规约化程度可通过语料库方法进行检测(Langacker 2004:49)。鉴于规约化体现为语言社团中的语言演变,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特征变化调查除了考察该特征的语言联结模式之外,尚需考察其非语言联结模式,如语域分布、历时分布等(Biber 2000:289)。

常规与拓展理论(Theory of Norms and Exploitations)是著名词典学家兼语料库语言学家Patrick Hanks在其新著Lexical Analysis:Norms and Exploitations(2013)中完整阐释的语言学理论。这是一个基于词库、语料库驱动、自下而上的语言学理论,因而与语言使用理论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根据常规与拓展理论,每个词的规约允准用法只有通过概率方式界定,对其搭配和配价进行统计分析,最好采用多种统计方式,并运用多个语料库(Hanks 2013:382-383)。

有鉴于此,在综合考察各大语料库的语言代表性及其适用性之后,我们选取了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当代美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时代》杂志语料库(Time Magazine Corpus of American English,TIME)、历时美语语料库(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COHA)和英国网络语料库(British English Web Corpus,ukWaC)来检索sneeze做及物动词用法的实例,从使用频率(含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使用域以及使用年代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BNC是一个封闭语料库,收录了自20世纪80年代至1993年的口语与书面语语料库,库容为1亿词。COCA、TIME和COHA均由美国杨百翰大学Mark Davies教授研发,其中COCA涵盖了从1990至今的各种类型语料,为当今最大的免费使用的共时平衡语料库,库容为4.5亿。TIME收录了自1923年至2006年期间Time杂志上的全部文章,库容为1亿词。COHA收录了自1810年至2009年的美语语料,库容为4亿词。ukWaC由Adriano Ferraresi教授研发,全部语料来源于英国域名的网站,共收入超过15亿词。以上五个语料库中,BNC、COCA和ukWaC为共时语料库,TIME和COHA为历时语料库。

在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我们首先从各个语料库中检索出sneeze做动词用法的所有实例,然后再人工筛选出其做及物动词的全部实例。接着对全部及物动词用法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对各个语料库中sneeze的及物用法进行统计,计算其个例频率;由于及物结构本身具有众多差异性,我们针对每个及物构式本身进行分析,考察sneeze在及物结构中出现的不同构式,分析其类型频率;最后统计sneeze及物用法出现的时间和语域,以期发现其历时演变和共时普及情况。

3.调查结果

3.1 个例频率

如表1所示,sneeze做及物动词的用法在五个语料库中均有显现,共有96例,约占其动词用法总数的2.1%。进一步分析得知,其在共时语料库中共52例,平均比例为1.69%;在历时语料库中4例,平均比例约为2.71%。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当今最大的共时美语语料库COCA与最大历时美语语料库COHA中的出现比例更高,分别是2.58%和3.13%。

3.2 类型频率

如下页表2所示,sneeze不仅出现在Goldberg(1995)所论述的[NP SNEEZE PP NP]中,还出现在[NPSNEEZE NP]、[NP SNEEZE NP AdvP]、[NP SNEEZE NP Adj]和[NP SNEEZE NP NP]中。其中,[NPSNEEZE NP AdvP]居首,共33例,占总数的34.38%。其次是[NP SNEEZE NP]和[NP SNEEZE NP PP],分别是28例和30例,占总数的31.25%和29.17%。

进一步调查sneeze做及物动词的不同构式,我们发现,sneeze与部分词的共现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在33例[NP SNEEZE NP AdvP]中,sneeze sth off共有18例,sneeze sth out共12例,sneeze sth away共2例,sneeze sth everywhere有1例。其中,sneeze sth off中,以sneeze one's head off这一用法最为突出。Sneeze sth out中,sneeze one’s heart/brain out也较为突出。而在[NPSNEEZE NP PP]中,sneeze能与9个介词共现,Goldberg(1995)论述的与介词off共现的例子仅出现1例,而与into、to、over和out of的共现更为突出。详见表3。

3.3 历时分布

根据COHA,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最早出现在1845年Henry William Herbert的小说The Warwick Woodlands or Things as They Were There Ten Years Ago中,一共出现两次,并且刚好出现在两个连贯的段落中:

“Begging your pardon,Measter Archer,”…,when Measter McTavish sneezed me clean oot o't' wagon!”

“What's that?—what the devil's that?” cried I; …,and the next of his sneezing a man out of a phaeton.”

如表4所示,160余年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在COHA中稳步增长:

3.4 语域分布

如表5所示,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分布在COCA所收录的四大语域中,其中小说和杂志分布最多。

4.1 词类判断的标准、层面和程序

词类判断的标准、层面和程序存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词类判断的标准出错、层面选错或程序出错都会导致词类判断的结果出错。

关于词类判断标准的问题,学界有诸多论述,但认知语法的最新研究表明,尽管词类判断中意义有着重要参考作用,但语法功能才是最终判断依据。Langacker(2009:240-241)指出,“一个词的语法行为才是判断其语法范畴的关键因素。概念内容是无法事先定为名词性内容或动词性内容的。常有的情况是,相同的词汇内容要么体现为不同的词,要么体现为兼类词的不同义项。因而,在实践中,一个词的词类是通过确定其所参与的构式来判断的”。其中,“所参与的构式”实际上体现的是其可以充当的语法功能,这体现了语言使用理论的基本主张,即语言知识是从使用中涌现出来的。其实,Langacker在论证主要词类的语义刻画时,往往首先举出一个体现研究对象语法功能的构式,然后在分析其语义刻画基础上判断其词类属性。但这仅仅是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属性,并不一定等同于规约化的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词类,因而词类判断的标准必须结合词类判断的层面和程序。

关于词类判断的层面和程序,学界也存在重要分歧,但结论渐趋明朗。在汉语、英语、越南语、泰语等分析语或孤立语中,语法多功能现象比较突出(Robins 1989:214),由此触发了有关词类判断的层面和程序的探讨。针对古汉语字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不完全对应情况,马建忠(1898:8)提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只认可古汉语句法层面的词类。黎锦熙(1924:6)在探讨汉语词类时指出,“凡词,依句辩品,离句无品”。换言之,在黎锦熙当时看来,现代汉语也是“词无定类”,词类只存在于句法中,因而也没有词类分层问题。但是,在《新著国语文法》1951年再版序言中,黎锦熙已经意识到词类分层问题,并指出:《新著国语文法》说“凡词,依句辩品”是对的,但“离句无品”之说是错的(黎锦熙1992:序言,21)。基于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Jespersen(1924:62)明确指出,“孤立地看,英语中很多词都可以兼属一个以上的词类;但在每个特定的应用中,它们都只能归属某个单一词类”。这是有关词类分层的最早研究,前者指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归属,后者指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归属,但Jespersen在指出两个层面词类区别的同时,并未明确指出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郭锐(2002:89-90)区分了现代汉语词汇(即词库)层面的词类属性和句法层面的词类属性,但他认为,“词汇层面的词性就是词语固有的词性,需在词典中标明;句法层面的词性是词语在使用中产生的,需要句法规则控制”。显然,郭锐的观点与Jespersen的观点类似,但明显割裂了词库层面词类与句法层面词类之间的关联。Dash(2005:140)指出,每个词从功能上讲有两个语境实体:一是脱离语境的词库实体,一是依赖语境的句法实体;尽管在词库层面,一个词因其具有多义的可能性而可以兼属多种词类,其最终的词类归属和意义取决于句法层面的使用语境。换言之,决定一个词拥有何种语法角色和意义的正是句法。由此观之,Dash(2005)在Jespersen(1924)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一方面区分了词库层面和句法层面的词类,同时还指出了其中的有机联系(词库层面的词类源于句法层面的词类),但是句法层面的词类是否一定等同于词汇层面的词类却并不明晰。结合语言使用理论和语料库方法,王仁强(2010)提出,一个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的词类判断应该建立在使用模式调查的基础上,这有助于发现其无标记语法功能(即规约化用法),从而有效区分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词类和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鉴于语言与言语存在辩证关系,语言演变呈现一种双螺旋结构(Hanks 2013:411),因此王仁强(2010)的观点既揭示了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词类和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区别,又指出了其中的有机联系: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词类源于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但句法中的词类不完全等同于词库中的词类,只有在句法中体现了规约化的词类属性才等同于词库中的词类。鉴于“词汇常规用法可以视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但这些常规用法只有通过大规模语料库分析方能发现”(Hanks 2013:350),因此王仁强(2010)的观点与常规与拓展理论的主张不谋而合。

4.2 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涌现与规约化

根据王仁强(2010),可以肯定的是,上述语料库中sneeze接宾语的用法首先是言语层面句法中的及物动词,这一点与Langacker(2005)和Barsalou et al.(2010)的看法基本一致,而是否为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及物动词尚待证实。

上述调查表明,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在5个共时和历时语料库中均有一定的用例,但相对于其不及物动词用法,其及物动词用法的个例频率不够高;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类型频率很高:涉及5类及物构式,其中[NP SNEEZENP PP]构式中就涉及9个不同的搭配介词;sneeze及物动词用法最早出现在1845年,延续至今已有近170年的使用历史;在COCA中,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使用域非常广泛,包括小说、杂志、学术期刊和口语,其中在小说中最具有凸显意义。根据Langacker(2004:49)和Biber(2000:289),我们认为,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已经具有较高的规约化程度。但是,相对于其不及物动词用法,其及物动词用法的个例频率毕竟并不高:在当今最大的共时美语语料库COCA与最大历时美语语料库COHA中的出现比例分别是2.58%和3.13%。鉴于语文词典的处理对象是语言中词项的规约化用法(Hanks 1990:32),这是否说明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程度尚未达到语言系统层面的词库中并收入词典呢?我们认为,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个例频率并不是规约化程度最重要或唯一的指标。

以mother和father为例,根据COCA,mother共有193481条用例,其中动词用例219条,仅占0.11%,而father共有166073条用例,其中动词用例905条,仅占0.54%。但是,在2006年出版的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第4版)和2011年出版的The Oxford Advanced American Dictionary中,mother和father两个词条在(语言社团)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均处理为名动兼类词。

鉴于个例频率促成个体词例的固化/规约化,类型频率促成更抽象图式的固化/规约化(Evans & Green 2006:188),而类型频率与语言结构的能产性关系密切(Bybee 2010:95),加之sneeze及物动词用法久远的时间跨度和广泛的使用语域,我们认为,sneeze及物动词用法具有很高的规约化程度,可以考虑收入大中型语文词典。正如Leech(2006:115)所言,英语中有不少动词(如open和finish)在不同语境中分别充当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有鉴于此,把sneeze视为在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并不为怪。

4.3 动词与构式的关系

上述调查表明,sneeze的及物动词用法并非临时的新颖用法,而是规约化程度很高的用法,在当代英语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有鉴于此,Goldberg(1995,2006)否认sneeze衍生及物动词义的观点,以及Langacker(2005)、Barsalou et al.(2010)和Herbst(2010)等人认为sneeze及物动词用法是新颖用法的观点都不成立。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结论之所以会出现偏差,一方面是因为其结论并非基于语料库调查得出。虽然Langacker(2005)正确指出Goldberg(1995)所谓sneeze是否具有及物动词义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看sneeze及物动词用法是否规约化,而规约化的程度可通过语料库研究来客观测量,但Langacker本人并未亲自实践。针对现有构式语法研究存在的问题,Boas(2008)也呼吁构式语法研究采取一种基于语料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方能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还因为上述学者在研究中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sneeze在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个句子中的用法显得新奇并不等于它在所有致使构式实例中都是新颖的用法,更不等于其所有及物动词用法都是新颖的用法。

Goldberg(1995,2006)主张词汇对整个句子的意义应该减到最小,而将意义赋予构式,认为这样可以避免额外添加动词义。例1即是上文讨论的Goldberg(1995:156)在说明致使移动构式存在的相关论述中列举的例子:

(1)Fred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她认为,此构式中的动词本身并不允准直接后接宾语,构式所以成立是因为致使移动构式的存在赋予它三个论元。在进一步论述中,她认为sneeze之所以是不及物动词,是因为本句两个述义Sneeze(Fred,the-napkin)和Off(the-napkin,the-table)中,第一个述义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我们认为这个解释非常牵强。众所周知,当人们因为感冒或受到冷空气、粉尘、花粉等刺激而打喷嚏时,通常会有一股强烈的气流从鼻腔和口腔喷出,因而打喷嚏的过程是一个力量传递的过程,这与及物本身所传达的意义是一致的。而基于生活常识,除了气体和鼻涕之类的东西外,一般不会有其他物质能够从鼻腔或口腔中喷出,因而出现类似例(2)中green mucus(绿色的鼻涕)这样的宾语就再自然不过了:

(2)You probably have not seen a baby sneeze green mucus because we sneeze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not just when we have colds.(COCA,2000)

而且,正如表5所示,COCA里的sneeze及物动词用法中,接近一半源于小说语域。以下14例就是从COCA小说语域中筛选出来的完整用法:

(3)It would also be nice if I shat golden ingots and sneezed harlots.(COCA,2010)

(4)Navin sneezed blue pollen onto his shirt.(COCA,2010)

(5)This incidental fact disturbs Salim and he begins feeling like one of the pet psychologists on the morning magazine shows in Montral,the ones who made him sneeze cereal-milk through his nose.(COCA,2007)

(6)He whined,sniffed,and sneezed a wet circle around her,then attempted a series of licks repelled by the hand of my wife.(COCA,2006)

(7)And then our pirate forebears arrived,swilling brandy and sneezing mainland diseases all over them.(COCA,2006)

(8)She'd sing a stupid solo part—the Waterfall,they called it—not even something she’d invented or planned to do who knows how many years ago when she'd had to sneeze her brains out.(COCA,2002)

(9)Eighty bucks? For standin' around all day? You used to sneeze eighty bucks.(COCA,2002)

(10)The sudden motion made me heave and sneeze an ungodly water,a fuliginous gray stew thick with tubes like black licorice.(COCA,2000)

(11)But I never wanted Arizona for the air conditioning.The coolers set me off.I sneezed pure rocket fuel for five minutes then pushed away from the fence,to walk along the track.(COCA,1997)

(12)So it was that,at age 60,King Shabaka,short-winded and feeling cheated,lived alongside but not exactly with his Queen,who—if the truth be told—often asked Allah to sneeze her into the after-world where her faith and loving kindness would be better appreciated.(COCA,1996)

(13)He took a deep breath and the mingled dust went right up his nose and the next thing you know,he was sneezing sonnets.(COCA,1994)

(14)Richie,it’s easier to clap hands to shut off the television than it is to sneeze it off.(COCA,1993)

(15)The Abbe's exasperation was now greater even than the time he sneezed a crucible of gold dust over the flames of an open hearth.(COCA,1992)

(16)Lyman Mays prodded the fire with an iron poker until it sneezed a shower of sparks.(COCA,1990)

研究表明,尽管Goldberg(1995,2006)提及动词与构式的双向互动,但在实际论述中却过于强调构式对动词的单向压制,强调动词意义最小化,而忽略了动词由于在构式中反复使用而对其语法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动词意义最小化”这个主张看似合理,实则与乔姆斯基“自上而下”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Boas 2008:126)。Michaelis(2006)采用“恒定意义假设”和压制理论来解释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兼容时新颖意义的涌现,其“恒定意义假设”与Goldberg“动词意义最小化”如出一辙。但正如Bybee(2010:183-187)所指出的那样,“恒定意义假设”和压制理论对创新用法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并不能有效解释语言结构和意义在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历时演变——创新用法的固化乃至规约化。语言使用理论认为,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都是由于反复使用而形成的(Bybee 2006:713),而语言单位的每次使用都会对其固化/规约化程度有正面影响(Langacker 1987:59)。

上述基于语料库的调查和基于百科知识的分析也能在理论上找到佐证。Fillmore(1982)认为,对词语或构式的理解应该基于认知框架,而认知框架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又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在认知语法中,Langacker(2008)认为词的概念义并不能展现其用法的全貌,而应看其在相关认知域中的识解,其焦点与凸显角度不同就会表现为不同的用法。据此,我们认为,sneeze所显现的不同用法可以用下图直观展现:

如图1所示,与sneeze相关的框架共有三种。框架A凸显SNEEZE动词本身,由此而产生类似Fredsneezed这样的句子。框架B凸显伴随SNEEZE而产生的物质,由此产出类似Fred sneezed mucus这样的句子。而框架C凸显了伴随SNEEZE这一动作所发出的气体对外界事物造成的影响和结果,因而出现类似Fred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这样的句子。

动词与构式关系的实质是词库与句法的关系,而词库与句法的关系问题在不同语言学流派中的观点有所不同。乔姆斯基等生成语言学派认为,词库与句法有严格的区分,但该模式中的词项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这种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存在问题(Boas 2008:115-117)。Goldberg、Langacker和Croft等所倡导的构式语法认为,词库与句法无严格的区分,二者构成连续体。Sinclair(2004:165)则认为,语法(句法)与词库相互渗透,不用严格区分。Boas(2008:120-126)深刻指出,尽管与乔姆斯基等生成语法相比,Goldberg构式语法关于动词与构式互动的观点拥有不少优势,但也面临三大困境:1)有时并不清楚动词义与构式义的融合是怎样受到限制的;2)难以界定动词后论元的语义范围;3)难以基于语义类别预测一个动词的论元范围。Boas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词项与有意义的语法构式的互动关系很难限制。他提议采取基于语料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来克服上述困难。鉴于常规与拓展理论是一个基于词库、语料库驱动、自下而上的语言学理论,Hanks(2013:390)指出,其对构式语法形成重要补充:构式语法旨在解释所有可能用法(包括特异用法),而常规与拓展理论则旨在解释规约化用法。本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词库与句法的关系既非生成语言学派所主张的简单的二元对立,也非构式语法所倡导的二者构成连续体强调句法淡化词库的观点。

基于语言使用理论和常规与拓展理论,我们认为,鉴于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语言使用与语言系统存在辩证关系,语言演变呈现出双螺旋结构,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用法虽然是词的用法潜势,但词库中的用法源于言语层面句法中规约化用法模式的抽象。换言之,只有通过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在言语层面句法中体现规约化用法的词类属性,才等同于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这样就既体现了词库与句法构成连续体,同时又强调了句法与词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鉴于词典的收录对象是规约化的词汇单位及其意义和用法,表征的是语言层面词库中语言单位的意义潜势(Hanks 2013:87),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和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区分对于词典学之类的语言描写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区分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与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不仅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词库与句法虽构成连续体,但二者的区别仍不可忽视;动词与构式存在双向互动关系,恒定意义假设和压制理论不能完整解释语言的历时演变;语言使用理论和常规与拓展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词项的词类属性规约化以及词项与构式的关系问题,而自下而上的语料库研究路径能有效克服构式语法研究的某些弊端。

标签:;  ;  ;  

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结构关系研究--以打喷嚏和及物动词使用规律为例_语料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