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县东风路小学 4099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充分认识法制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掌握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就能在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小学生受到法制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法治教育 探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24字中,“法制”是生活层面的要求。习总书记曾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得到公平正义的前提是要有法制。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具有育人功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渗透法制知识,对小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语文教师要认识法制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目前,根据国家的相关统计,青少年犯罪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不强,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学生缺乏家庭教育。
2.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
3.法制教育相对滞后。
因此,学校要担当起这一社会的责任,不仅仅是政治课要进行法制教育,其它的各门学科都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二、把握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语文教学不是法制教学,法制教育要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不能为了法制教育而语文教学,要分清楚主次,把握好如下原则:
1.言传身教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韩愈在《师说》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自己首先要学法、知法、守法,对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自觉形成法制观念。
2.在教材中挖掘法制教育要素的原则。
在语文的教学中,有许多的文章具有法制要素,如《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中彩那天》等,可以把法制要素进行引申,在教学中不露痕迹,不动声色,不牵强附会地进行法制教育,这样学生不反感,容易接受。
3.课外语文学习中渗透的原则。
教师有意安排学生阅读一定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谈体会、写感想等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到法制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恰当地对学生渗透法制知识和观念,可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法制要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又如《奇妙的动物世界》激发了学生了解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等。
2.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学生就法制方面的写作题材进行写作;教师也可以根据法制题材进行阅读作文。
3.在语文的口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口语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进行自述、演讲、辩论等,可以起到渗透法制教育的作用。如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这一人物进行辩论,从这一人物的两面性,让学生辩清楚法与情,学生在热烈的辩论中,自然了解了法,知道了违法犯罪的结果。学生在口语的训练中,不自觉地就上了一次法制课。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不断发现和挖掘新的法制教育要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语文与法制一定能够完美结合,实现小学生语文和法制素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泉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14,7,第794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朱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法制教育论文; 法制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