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解析能力探究论文_李会路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解析能力探究论文_李会路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 251700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优秀作品,可以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及其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哲学),学会理解鉴赏文言文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解析能力 研究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由于学生文言词汇及语法积累量少,读不懂而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工夫,可考试时依旧是一塌糊涂。以至于那些古代先贤的美作在今天成了负担,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极其低下,但是高考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一直是有增无减。面临困惑,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巧引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段巧妙的导语是一把点燃激情的火把,所以在刚上课时用一段生动活泼的话语把学生引到学习文言文上来,让他们在放松快乐的情境中入境,效果是很好的。对于像庄子的《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理为有趣的讨论。对于像《鸿门宴》这样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借鉴电视预告片的做法——大肆渲染后设置悬念。对于像李白《将进酒》那样的文章,可以从他跟意象酒的关系入手,在了解作者这个人的基础上产生想学他诗的愿望……精彩的导语可以让学生的眼睛跳动出光亮,跳动出他们对悠久文化的憧憬。

二、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古人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这说明学习语言需要一个“活”的语境。要设置一个“活”的语境需要改以往以串讲法为主为以诵读法为主。 因为书面上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受书面语的局限,不易表达出来,因此,必须让学生读出来,十几个、几十个人齐读,每天都读一阵子,通过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有感情的音响,语境自然就有了。而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学生在这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它、学习它的欲望就会日益增强。从落实的角度看,通过诵读可以加深记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精读指导举隅》中精辟地指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当一种语言在学习者的记忆中成为一种习惯,我想,其它的一切都会容易起来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我的具体做法是:每篇古文必范读,并适当地介绍朗读要领和背诵方法,做到当教当背;并定期举行诵读比赛,设立诵读能手奖和诵读进步奖,以此来促进他们让他们喜欢读、爱背。另外,尽量用朗读来读认和理解字、词、句。

三、用现代语言,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打通古今文化的通道,让“新新人类”喜欢学习文言文、乐于学习文言文,教学语言上也最好要有现代气息。时下易中天、于丹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学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渴望接受传统文化群体的“大众情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讲解方式。他们往往以通俗生动的时髦生活话语来阐释传统文化。如易中天说:“韩信是待业青年,后来参加工作后当过侍卫、接待员、司务长”、“诸葛亮拿着张琴唱卡拉ok”等等。我也曾经尝试运用类似的时尚语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涨。如讲《李凭箜篌引》时,我在导入后说:“李凭的个人音乐会开始了。”讲到“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时,我说:“李凭的音乐可以使老弱病残居然跳起了迪斯科啦,李凭的音乐真了不起啊!”这恰到好处的点评,因为联系了现实生活,除营造了一定的气氛外,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借助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文言文中未知的古代文化知识总是充满好奇的,而文言文中有很多有关的奇闻轶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在讲课时适当讲一些具有古文化气息的内容,无疑是很能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兴趣的。如讲到庄子的《逍遥游》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时,插入庄子的寓言轶事。讲到姜夔的《扬州慢》中化用杜牧的诗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时,就讲杜牧的十年扬州经历,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与体味。讲到韦庄的《菩萨蛮》中的名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时插入卓文君的爱情传奇数字诗《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以此来表现卓文君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内在秀美,因此以她的美比喻江南女子的美相当恰当,让学生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冯振玉 语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钥匙[J].成才之路,2011年,22期。

[2]张同欣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3]叶国炎 让语文的诗意在语境中再现[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年,08期。

论文作者:李会路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言文解析能力探究论文_李会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