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的演变和金融资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资本论文,组织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金融资本问题提出的背景
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是我国金融资本产生的社会基础。
我国企业从完全的行政分割,到今天的企业集团经历了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兼并联合,未来将在造就新型企业资本形态的基础上,向着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领袖型企业集团发展。
始于八十年代初的横向联合是以产品为纽带,首先发生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物资调剂串换。这种交换尽管仍是在计划指导下,但毕竟打破了指令性计划的一统天下,继而发展为以产品为龙头流通企业之间的松散型的横向经济联合。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的自然联系加深。特别是八十年代末商品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产生了以产品为纽带的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纵向联合。
九十年代以前的经济联合都是在不触及原企业所有制关系的前提下,以产品为龙头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企业走向集团化的前奏。
在行政手段的促合下,产生了中国最初的企业集团。这种集团仍是以产品为龙头,没有所有制的逾越。
但受资本性质和企业生产目的的驱使,企业集团自觉不自觉地渗透了所有制壁垒,朝着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方向发展,以至出现目前的兼并浪潮。
伴随着企业兼并、重组的推进,我国企业集团的形式必将出现升级,由众多的一般企业集团,脱颖出一批为数不多的在本行业举足轻重的寡头企业集团,使行业市场变为寡头袭断市场,这种寡头企业集团在我国诸行业中已具雏形。随着企业集团的进一步演变,各行业寡头垄断企业集团中的皎皎者将成为本行业以至全国性、跨国性的领袖企业集团。领袖企业集团的经营范围不仅跨行业,而且跨领域,即渗透到生产、流通服务、资本融通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企业集团。
不同的企业集团形式及其资本形态。我国现存的企业集团,可分为一般型企业集团、寡头型企业集团。一般型企业集团是以生产要素为纽带,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经济活动以行业为主,以生产或流通某一领域为主。市场处于竞争性的垄断市场。寡头型的企业集团,是以寡头垄断资本为基础设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经济活动不仅跨行业,而且横跨生产、流通领域。这时的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以金融资本为基础,经济活动跨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资本融通领域的企业组织,称为领袖型企业集团,它将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这种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企业集团的诞生,将为中国经济构造一种新的资本形态——中国的金融资本。
二、企业集团的发展必然产生金融资本
资本集中必然导致垄断资本产生,它不仅是资本追求利润的需要,也是所有制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资本为追求利润通过集聚和积累在膨胀,通过企业联合更使其适应机器化时代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要求。寡头垄断的资本形态,是这一时代企业资本形态的典型的代表。寡头垄断形式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内在动力与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得到现实的统一。故垄断资本是资本追求规模经济和以机器化生产为基础的生产社会化条件下规模经营的必然产物。
尽管世界已迈向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但中国经济的主流依然是机器化生产为基础,规模效益是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所在。在这种条件下,垄断资本的出现是中国企业经营规模化的现实选择。
在我国,垄断资本采用了集团化资本的形式出现于经济生活,其组织形式是企业集团。象当代资本主义对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扬弃一样,集团化资本(我国的垄断资本)也可扬弃二十世纪初垄断资本之弊端,使之成为适应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组织形式。
产业垄断资本向金融服务领域渗透,孕育着金融资本。企业集团不仅以产品为纽带进行行业联合,且横跨生产、流通进行多领域渗透;它不仅击破产品、行业壁垒,且悄然无声地瓦解了连政府多年来都难突破的所有制壁垒,实现了经济内在的、根本的联系一一所有制融合;在击破了物资产品壁垒和所有制壁垒后,企业集团正向经济生活的最前沿(命脉)——金融领域渗透。作为特种行业的金融商品经营,要求其经营者具有承担和化解风险的实力,巨型垄断资本企业集团是我国真正具备这种实力的经济组织。
寡头垄断企业集团的产业资本,在经济运作中需要经营货币资本形态的银行资本支持,银行的货币资本只有投向集团化的产业资本,才能有效地回避风险和获取利润。为了自身的利益,寡头企业集团的产业资本就不可避免的将其触角渗入到货币经营领域,从事货币资本经营,导致了中国金融资本的产生。同理,投资型的商业银行,将其资本直接投资于优秀的寡头企业集团,亦滋生出中国的金融资本。
银行功能体系的完善,孕育金融资本诞生的母体。我国现有银行业具有寡头垄断和商业行为弱化、结构功能不完善的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银行自产生时始就有绝对垄断的特征,随着银行企业化,形成寡头垄断局面。但这种组织形式不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定位于社会经济生活,而是非经济因素所致,因而我国的银行业有结构性功能不全的先天不足。现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储蓄,基本上不具备投资功能;考核的主要指标是储蓄额,银行都在拼命追求储蓄存款量的增长,却无直接投资渠道。集中的社会闲散资金,不能顺利地转化为社会再生产的资本,使银行失去了其故有的中介调节功能。加之银行的商业行为弱化,寡头垄断组织形式不仅未能成为“万能的垄断者”却被千百亿不良资产所困扰。我国银行急需强化投资功能体系,而投资功能的发挥,又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再次融合,造就出金融资本。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金融资本产业,孕育中国金融资本的母体,一是产业性的领袖企业集团,一是未来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当前条件较为成熟的应是前者。
三、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新视角,看中国金融资本产生的必然性
重新划分社会再生产的领域和阶段。马克思曾将社会生产领域划分为生产、流通两大领域和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这是对信用制度尚不发达,银行资本已经独立但仅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中介地位的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描述。当今时代,金融不仅完全成为独立的、成熟的一个经济领域,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命脉领域。由此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也都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起点不再是小生产式的自己拥有货币资金去购买生产要素,而是满腹经伦的经营者怎样去筹措货币资本,这是经营活动的起点和难点。经济活动的终点也不再只是简单地完成“惊险的一跳”,将商品转化为货币就能继续进行再生产,而是在完成了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之后,把所获资金进行分离、沉淀、还原,区分为成本货币、收益货币。成本货币用于偿还生产开始时融入的货币资金,收益货币形成企业的收益,还原各部分货币资金的本来面目。只有这一过程顺利完成,企业的一个循环过程才宣告结束,否则循环过程就会受阻,企业再生产就难以继续。
故在金融业发达,生产经营活动不以个人自有资本为主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应为:
Gm-G-W…P…W′-G′-Gm′即资本融入、生产要素购买、生产、商品销售、货币还原五个阶段。
Gm-G,资本融入阶段。Gm表示银行资本形态的货币,这一阶段是经营者从银行资本那里融得货币资本的过程,然后转入马克思分析的购买过程。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已不可能以自有资本为主,经济活动首先面临的是融入所需货币的问题,它可以从银行获得,亦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能以融资租赁手段获得实物要素资本,但融资租赁过程依然是一种融资行为,属资本融入过程。
G′-Gm′,货币还原阶段。Gm′表示一个循环过程完结时,经营者所拥有的全部现实货币。其中一部分还原为成本货币——相当于资本融入阶段所融入货币资本的本额及其应付成本,用于清偿融入资本;另一部分为收益货币,在企业内部进行初次分配。
这样,社会再生产过程就分为三大领域、五个阶段,即资本融通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直接生产阶段在生产领域进行,生产要素的购买阶段和商品售卖阶段在流通领域进行,货币资本融入阶段和货币还原阶段在资本融通领域进行。
社会再生产领域的扩大和再生产阶段的增加,使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融通功能独立化、企业组织(即:金融资本银行)独立化,资本融通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领域。货币资本的融入和还原成为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为金融资本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前提。
按照社会再生产领域来划分,企业可分为生产型企业,其功能是生产物质产品;流通服务型企业(含商品流通企业和劳务服务企业),其功能是从事商品和劳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型企业,其功能是提供金融商品流通和金融服务。
以分工为基础的企业分离,是企业功能独立化的结果,企业融合是企业功能多元化的结果。随社会分工细分,企业功能不断单一化和细化,它是单个企业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但社会分工的高级化和行业竞争的激化,迫使企业组织形式高级化(即集团化)和企业功能多元化(即企业集团兼容生产、流通服务、金融服务的功能),其典型代表是领袖型企业集团。
领袖型企业集团通过创立金融资本的途径,确立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支柱地位。
四、金融资本银行及其性质
金融资本的企业形式是投资银行。领袖型集团的经济活动渗透到金融服务业,使企业集团的企业功能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企业的组织形式采取了不同于生产、流通业的组织形式——即金融服务业的普遍组织形式——银行。
金融资本银行具有商业银行性和投资银行性。它首先是商业银行,是企业集团中企业组织的一种形式,其经济活动的目的动机同于其他企业,表现为赤裸裸地盈利性,它是寡头集团的一部分,直接服务于其企业集团。金融资本银行是投资银行,它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业务以直接投资为主,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积累和取得储蓄银行的贷款。
构建真正的投资银行,有利于化解储蓄银行的经营风险,又为现有商业银行(以储蓄业务为主)的储蓄存款开辟了一条较为安全的投资渠道。投资银行家是一个精通金融、熟悉投资、善于经营的专家集团,投资选择更具科学性、盈利性,有效避免我国现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行)贷款行为的非商业性及项目选择的盲目性;金融资本银行从事直接投资业务,使投资主体直接面对风险和利益,使社会稀缺的货币资本资源,得以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
金融资本作为企业资本的一种新形态,是具有活力的、高级形态的资本,这种资本一经诞生,就要求企业配之于以新的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理论界和管理层应超前研究中国的金融资本,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引导其成长和发展。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投行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货币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