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_王海军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_王海军

邯郸中材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施工技术与质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和我们的生命安全联系也非常紧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质量的控制,但是在实际管理控制过程中还有许多阻碍型因素,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到达预期的目标。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房建工程在施工时会涉及到多个施工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施工技术,为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的要求,施工时就要将施工技术和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施工人员。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较高,施工节奏和进度也会有条不紊,施工质量更容易满足设计的要求。绝大多数的工程都是在露天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其施工技术存在着较强的独特性,要想使工程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就要有较强的施工技术作为保障。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

2.1 施工准备阶段

2.1.1 施工调查

在开展施工调查工作时,需要查明的信息比较多,例如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通信、水源位置、运输条件、电力供应、社会劳动力、地方材料来源、民风民俗、工程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工程的特征和具体施工情况等等。

2.1.2 审核设计文件

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就是工程的设计文件,如今工程的建设工期比较短,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对工程的设计文件进行认真的核查。在开展核查工作时,一定要将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以桥隧施工为例,尤其要对曲线基点、要素、隧道中线和桥梁曲线等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核查,纵断面上的里程需要与平面图相一致,设计的地貌和地形可以借助手算的方法将其核查一致。对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对技术设计文件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补充,并将书面材料上报给相关部门,最后将其归入到施工设计文件里。

2.1.3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在对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组织和指导时,主要的依据就是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创优规划、质量计划、技术要求和标准、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材料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环保要求、供电供水方案、劳动力及机械配备、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施工方法、工期安排、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概况等等。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编制不同的施工计划,同时做好季度施工计划。要以工程的关键施工环节为依据,编制出详细的作业指导方案,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认真的指导。

2.2 施工阶段

2.2.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时,一定要认真执行“三检”制度,即专检、互检和自检。对于已经测量好的临时水平基点、桩基,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认真自检。在开展自检的基础上,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核查,待检查的结果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放线。隐蔽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对工程的标高、位置和结构尺寸进行严格复检,将书面材料上报给领工员,领工员交接并签署意见。

2.2.2 现场地质核查与变更设计

测量完工程结构位置和线路中线后,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地质核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易于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在进行施工时,当设计与地质情况出现偏差时,需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2.3 现场施工技术指导

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监督工地的施工情况,技术主管需要经常到现场指导工作,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需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同时记录好问题的详细情况。技术人员要事先将准备工作落实好,尤其是对特殊工程、特殊地质情况或者是不良地质情况等的资源配置、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处理。季节性施工技术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所有的施工能够顺利地完成。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时,为了防止模板出现变形的情况,需要保证支架和模板的刚度,避免负载过大导致模板出现变形。此外,要控制好拆模时间,如果拆模时间过早或者过晚,会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正常施工时会使用3 套模板周转进行施工,混凝土出现开裂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初期强度过低,或者负荷过大造成的,所以,保证模板施工质量,可以使施工荷载得到分散,从而保证房建工程的牢固性。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的施工质量对房建工程的安全性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解决防水渗水问题,并在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标准的防水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防水施工期间,对于比较薄弱的地方,要提升处理能力,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

2.3 竣工阶段

2.3.1 收集、整理和归档竣工文件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地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安排技术人员按照自己的责任分工情况搜集整理信息。需要整理的材料主要有工程日志、试验资料、开竣工审批报告、材料合格证、质检验收单、工程隐蔽记录、施工记录、设计变更书、图纸审核纪要以及技术性会议纪要等等,并安排专门的资料员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2.3.2 竣工测量

在整个工程竣工以后,测量人员一定要及时对跨度、净空、结构尺寸、水平和中线等进行认真核查,所得的测量数据一定要如实进行登记,并将其归档。

2.3.3 编制竣工文件

竣工文件要严格按照接收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整理好归档。整个工程全部竣工后,必须在工程验收交工前将所有的竣工文件汇编成册。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3.1 制定质量目标,完善激励制度

3.1.1 制定质量目标

单位工程在验收时,一定要确保一次完成。依据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创优规划方案和指导意见,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施工要求的优化方案和质量目标,成立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

3.1.2 完善激励机制

不断地完善奖惩机制,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不断激发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每月开展一次质量评比活动,使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提升。

3.2 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出台详细的管理办法,并将其落实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第一个完成的工程一定要达到优质工程的标准,以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创优目标得到不断的优化。样板示范工程确定以后,及时召开现场会,制定统一的施工技术程序和质量标准规范,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并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3.3 质量工作的过程控制

(1)创建质量监督巡查机制。对巡查员的义务和权力进行明确划分,巡查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2)创建质量检查机制。领工员一定要全天候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3)将组织管理落实到人,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质量巡查员和安全负责人要

做好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4)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工程的核心部位施工情况。

3.4 预防质量通病

项目部在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管时,一定要将工程的施工情况规范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质量通病。一旦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不仅对企业形象造成恶劣影响,还会因返工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施工技术水平一定要满足施工要求,不断地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使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设计标准。

4.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保障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需要狠抓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林辉,周建军.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以及方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5)

[2]陶化兵.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20)

[3]刘浩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6)

论文作者:王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论文_王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