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
三六三医院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改善其应激反应。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激反应
前言: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近年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其创伤小、易于术后恢复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但除了手术操作外,临床护理也是影响子宫肌瘤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为了评估手术室护理路径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7.2±2.4)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4.6±0.4)个月。观察组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37.5±2.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4.8±0.5)个月。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1)手术室护理路径制定。结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相关文献资料,以时间为依据,制定手术室护理路径。(2)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术前:取得患者信任,指导患者接受术前常规检查及术前评估。做好腹腔镜、子宫旋切器等器械的准备工作。术前1d给予患者术前访视,为患者讲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流程、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其依从性。(2)术中。入室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于麻醉药物生效后,取改良截石位。分开患者双腿(角度以120°为宜),以便腹腔镜置入。做切口后,建立人工CO2气腹。术中根据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展,配合医师提供手术器械,并注意观察子宫肌瘤患者的各项体征,及时识别手术风险。(3)术后。术后1-3d做好饮食护理、睡眠指导;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切口恢复状况及引流状况,如发现感染征象或引流液渗漏等,及时处理并通知医师。术后3d-出院,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给予患者运动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何评估术后并发症,如发现异常,立即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不同时段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化。
观察患者不同时段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为统计工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不同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
分别于术前1d(T)、建立人工气腹后10min(Tm)、术毕(Tn)这三个时段评估子宫肌瘤患者的应激反应。T时刻,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无差异(P>0.05);自Tm时刻起,对照组心理、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组内差异及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表示同时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不同时段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子宫肌瘤患者容易因不了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流程、预期疗效等产生心理负担,加之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形成应激反应[2]。常规护理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效果尚可。
手术室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临床护理经验、文献资料为循证支持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根据手术治疗进程、患者需求制定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结论:医院可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中,推行手术室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忠兰.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1):136-137.
[2]汤纯洁.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2):159-160.
论文作者:张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手术室论文; 路径论文; 腹腔镜论文; 差异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