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论文_丁侠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论文_丁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方法:选取2016~2017年本院外科患者120例,按照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的是已经对风险因素进行消除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2.09±3.89)显著高于护理之前生活质量评分(85.47±1.69)(P<0.05)。结论: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护患沟通不畅、患者自身因素等是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而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外科护理;危险因素;护理不当;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疾病病种多样,其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相应的对外科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促进患者的有效治疗和快速康复,而护理工作的失误或护理服务质量过低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康复速度,甚至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影响患者健康。本研究采用病程病历回顾性分析和访谈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我院外科出现的护理不当事件和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从而确定影响外科护理正常开展的危险因素。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7年本院外科患者120例,按照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5岁,平均48岁。试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73岁,平均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每组分配护士15例,其中主管护师3例、护师4例、护士8例;年龄20~45岁,平均28岁。本研究经过了医院委员会的审查,在研究期间保持统计人员和护理人员固定,不出现较为严重的变动。同时,在研究开始之前所有患者均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同时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确保不存在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

2.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

综合护理措施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中的运用,主要方式如下:(1)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部分医院患者人数较多而护理人员人数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招收大量的护理新人为患者实施护理。但是由于新人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并且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很容易影响对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而导致外科患者疾病恶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为此医院在招收外科的护理人员之前需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对其进行护理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指导,确保护理人员在对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对于患者的各项情况拥有充分的了解,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水平。(2)护患沟通不畅。护患沟通不畅作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存在着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样会影响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医院的外科患者人数较多,而护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护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致使患者在患病期间无法及时为患者提供各种护理措施,进而导致医患之间关系的恶化,造成整个治疗效果降低。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医院需要指导护理人员适量减少管床数量,同时在对患者出现问题之后做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以防止问题的持续恶化。(3)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患者缺乏医学方面的知识,致使其在出现问题之后缺乏合理的手段自我解决其中的问题,不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因此也是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通过给予患者更多言语和行动上的鼓励等方式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严格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观察,结合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对于降低护理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2]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发生护理风险情况。同时对患者接受护理的感受进行调查,制定专门的满意度调查表,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

4.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进行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已经严重影响到外科护理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现阶段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水平较差,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改善整体护理水平,使得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得到有效提高,保证了患者在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三、讨论

本调查发现,外科护理人员接触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生物性、化学性及锐器伤因素为主,因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危害性物质,或接触化疗药物、化学性消毒剂等化学性物质以及经常接触注射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物体;而且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认知普遍存在不足,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掌握程度较低,在频繁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含有生物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因素及锐器时,未能戴手套、防护服、口罩及防护眼镜;接触污染物后未能及时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均会发生职业暴露危险,而96.67%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医院护理部应重视职业暴露危害,积极开展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尤其是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护理人员及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掌握各种危险因素的应急处理及防护措施,创建完善的职业暴露防护环境,在考核监督合格后方可上岗,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2)掌握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技能。外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规范自我护理操作行为,准确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在处理开放性伤口或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等或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穿隔离衣等;操作后进行七步洗手法,掌握及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X线照射时,穿防护衣,戴防护镜等,尽量减少照射时间。(3)妥善准确处理职业暴露事件。护理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需立即采取准确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不可谎报、瞒报,以免发生不可弥补的过错。比如在发生锐器伤后,保持冷静,以流动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加压,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并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处理后向医院感染科报告登记,在专家评估及实验室检查、预防性用药等,以免发生感染。同时可创建外科护士正确行为操作规范视频以及应急处理视频,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掌握职业暴露事件处理方法,以此保障职业健康。[1-2]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已经降低护理风险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外科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痊愈。

参考文献:

[1]熊艳芳.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5(35):97.

[2]色米热・麦麦提热夏提,骆新玲.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67.

论文作者:丁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论文_丁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