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现代化通讯无处不在,电话、短信、QQ、MSN、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IM)和由Facebook、人人网等社交网络服务平台(SNS)组成的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是科技进步和互联网普及的产物。这些产物给了我们生活极大的便利,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没有这些之前的乐趣。
很多高年级的孩子甚至是小孩子都渐渐习惯于使用现代通讯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这一现状,我想结合教育工作中的观察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和以往传统的通讯方式相比,现代通讯在哪些方面更能吸引孩子们;第二个是从人际交往中情感、评价、行为三方面看孩子在现代通讯的情况下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以往有何不同。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以社交网络为主的现代通讯平台。
一、新通讯下当代学生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现代化通讯方式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模式,使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治疗社交恐惧症。有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一上讲台就发抖的现象,有时还会在特别的场合时不时惊恐发作,总之,很多孩子想要在现实生活中表达或者展示自己的时候总是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担心。但是,在现在通讯尤其是社交网络中,他们可以排除这些困难畅所欲言,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也不会被别人看到自己的紧张和不安。但是,这种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来的自由表达并不能够解决现实中的社交焦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在朋友圈、微博里表现活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内向、不苟言笑的人。所以,很多孩子特异性地通过网络平台放大了自己的声音,扩展了自己的听众,使更多人了解自己,满足了自己表达的需要。同时,孩子们不仅作为发言者,也作为他人的听众,发现和了解更多人。
2.跨地域——在南极的我看到在北极的你。网络一个毫无争议的优势就是它的跨时空性,有了它,孩子们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同学视频聊天,还可以买江浙沪包邮区的淘宝货。关于这个特点的例子俯拾皆是,我就不赘述。
3.匿名性——没人知道我们是只可爱的DOG。网络上曾经流传一句话:“在社交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却真实地反映了社交网络的乱象。
在社交网络中,孩子们会有选择地透露自己的信息,甚至有时候会虚假透露自己的信息,因为每个人对社交网络等虚拟平台并不是十分信任,所以也应该预想到其他人也未必真诚以待,这种交流和交往的特点可能带给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就是,在他们成长初期的人际交往中增加了缺乏信任的不安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虚假好感。由于网络交流存在虚假性和不完整性,所以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好感也是不稳定的,在网络中交流甚欢的同伴在现实中有可能话不投机。
二、现代通讯对当代学生人际交往的评价、行动和情感的影响
1.在人际交往中构建自己。在现实的交流中,我们往往会选择一定的时机和地方交流,但是在现代通讯中我们能够彼此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交流,可以说,现代通讯大大增加了我们的交流时间。这种时间的增长、时空的无限制以及网络通讯匿名化的便利,使得我们更容易在现代通讯中和他人分享并展现真实的自我。
但是,在现代通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有时候会刻意地去塑造自己的形象,虽然这种印象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普遍,但是在现代通讯中我们更容易把自己塑造成自己希望成为的角色。就像是进行了一个实验,在现实生活中想完成但不敢完成的事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完成,这样即使有时受到他人的恶意评价也不会像在现实中付出太大的代价,有时也许只要重新换个身份就能解决。所以在网络中,孩子们有可能构建了一个多少有点新鲜的自己,甚至对少数极端的人而言,现实就像是网络的备选退路,如果网络中的自己人际关系破裂才会想回到现实,如果现实中的人际也令人不满,那就面临巨大危机。
2.行动。在现代通讯中,主要交流方式就是语言,更准确的是符号,统一化的汉字、统一化的表情使在同一文化下的人达成一些特殊的默契——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有很多已经渐渐走进社会生活,但是有一些网络语言只有特定的群体才能听懂,比如一群喜爱某种游戏的人群会说一些外行人根本听不懂的语言,有些方言转化而来的网络语言的流行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交网络等现代通讯中缺少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交流,比如我们的眼神、表情,这些是无法用符号表示的。
3.情感。现代通讯对孩子人际关系中情感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好的方面是孩子能够跨越时间地交流和沟通,维持交往中的情感连接,不仅仅是相熟的朋友,孩子们还能和社会中的其他“陌生人”产生情感交流,刷朋友圈刷出励志少年患白血病的时候,我们能够接力赛一样地转发捐款,让感动一次次地传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一瞬间走近,在各自独立生活的时候走远。所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节奏非常快,不像现实生活中慢慢培养感情。
然而,现代通讯在带给孩子们感动和便利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现实人际沟通遭遇了尴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桌子人围着吃饭,菜端上来了,众人感叹一番菜色真好然后掏出手机开始拍照发朋友圈,然后就自顾自地玩手机从此无话。
现实中的交流往往比网络中的更有挑战性,但是,这种挑战性更有利于孩子们正常健康的生活。在大环境下完全摒除网络环境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两者能够好好搭配,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论文作者:李秀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通讯论文; 网络论文; 自己的论文; 社交论文; 孩子们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 的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