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循证护理;效果
急性阑尾炎即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1/4),是腹部外科常见病。现今,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绝大多数病人都能够尽早就医,尽快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在手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也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部分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并经CT和B超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术前2个月内有手术史、感染病史,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研究组男36例,女38例 ;平均年龄(38.7±9.5)岁 ;单纯性阑尾炎2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13 例。对照组男39例,女35例;平均年龄(39.3±97)岁;单纯性阑尾炎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5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科手术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病情,对术后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确定循证问题,查找相关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根据长期的临床护理经验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1],找出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粘连型肠梗阻、出血、术后疼痛等),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制订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合理的护理方案;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查阅大量资料,寻找支持上述问题的科学依据,结合护理经验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2)循证护理实施措施。①心理护理。针对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疑惑、焦虑、紧张情绪,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其建立恢复的心,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争取获得满意的效果。②切口感染。由于术后患者会长时间禁食,可能使患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另外,创口长时间的暴露,使得细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严格做好切口的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发现切口出现红、肿等切口,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③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是阑尾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术后要严格指导患者禁食,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对腹部进行按摩,肛门排气前禁食导致肠胀气的食物,鼓励患者经常翻身,并尽早下床活动。④下肢静脉血栓。由于切口的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加上术后切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使得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液黏度增加,导致微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要在术后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活动,锻炼下肢肌肉,防下肢血栓形成。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可以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在下床活动时要穿弹力绷带或弹性袜。⑤出血。患者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剧烈咳嗽、腹压增大及结扎线松脱均可以导致术后出血,多发生于术后 24~48 h 之内,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及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在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严格术前各项检查,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活动时不要剧烈、用力,一旦患者有出血征象,应立即给予输血、补液治疗。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约为5.4天,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约为7.5天,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手术在普外科最为常见,由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因此,不容易引起医护人员对术后护理的重视。但近几年来,通过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认识到,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要消除麻痹思想,无论是在手术前或手术后,都要重视,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最新或者最佳的理论依据运用于证据每一个护理环节,以保证护理操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医疗保健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3]。循证护理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临床经验、文献资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见性地发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及时处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循证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为(P < 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萍.优质化护理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15-316.
[2] 万春红.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39-240.
[3] 王晶晶.循证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25-126.
论文作者:宋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阑尾炎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切口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