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英语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写作是中学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里的最后一项,属于输出(out-put)技能。因此,需要有大量的输入(In-put)作为基础,需要结合听、说、读、写进行教学。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实践中操作难度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许多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写作活动和写作训练,投入写作训练时间也比较少,学生常常是无话可说,对英语写作怀有畏惧心理。为此,本文拟从培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的层面上,说明怎样有效地展开写作教学,并为写作训练提供一些基本策略供教学参考,从而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对写的要求和目标
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英语新课标”)对“写”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高中阶段(七、八级)的写作目标要求归纳如下:1.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2.能根据文字及图片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者报告;3.能够根据课文写摘要或改写课文;4.能够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5.能够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从中,可看出新课标有如下特点:1.关注交际;2.突出个性,要求学生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3.重视内容,要求表达的内容生动,言之有物;4.表达形式多样,文体得当。
从上所述可知,高中英语新课标对高中生写的要求比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
三、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的现象却比较普遍。许多学生视英语书面表达为难事。究其原因,教师和学生均有责任。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下面的几点(张瑾华,2002;赵小冬,2005):1.受中文影响,生造词语,汉英逐一对照,汉语句式的英语句子充斥整个篇章;2.所用词汇匮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错误多;3.信息不全,条理紊乱;4.言之无物,主题不明;5.罗列事实多,分析问题少;6.表达欠具体,不确切;句子间逻辑不严密。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高中学生英语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量少。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策略。在分析当前写作教学存在问题时,张瑾华(2002)明确指出:高中三年写作教学计划缺乏条理性。具体表现在:1.散——训练缺乏条理性;写作孤立进行;呈分散状态,影响目标的实现;2.乱——写作杂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此外,笔者认为:无重点——写作训练没有层次,从高一到高三年级,没有明确每阶段、每学期重点训练写作体裁,影响学生对各种英语文体结构的熟悉和掌握。另一方面,单纯为写作而写作;忽视写作过程——写前准备、拟稿、改稿和定稿的指导。教师没有把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正如赵小冬(2005)指出:在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教学因训练时间少而显得较为薄弱;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写作结构、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孤立、机械的字、词、句的讲解与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写作能力也止步不前。
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探究,现将写作教学策略和实践做法介绍如下。
四、写作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要达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抛弃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重视习作,更重视写前准备、拟稿、改稿和定稿的过程指导;活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将写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教学环节,夯实写作基础,认真用好高中英语教材里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设计的各类练习,如遣词造句、填空练习、句型转换、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进行阅读后写摘要、改写、缩写、仿写等操练型、指导型写作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开设英语写作课程。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准备地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cooperation)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1.机械结构训练,培养语言思维应用能力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语言技能,其目的是应用书面语言流畅地表达思想。“写作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英语的过程。”(蔡昌卓 刘振聪,2002)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必须加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等。因此,按照语言学习规律,英语的写作教学顺序为:词—句—篇。学习写作词汇是基础,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篇章是目的。整个写作训练过程要坚持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熟悉到陌生,分阶段进行,分类别重点突破,逐步提高高中生写的技能、技巧。这点对普通高中生尤为重要。
第一步,学习写作词汇,夯实基础。英语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虽然高中生已具备相当数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但是教师仍有必要进行词汇的教学和教授构词法像加缀法、搭配法、语音法、语境法(词汇语境和语法语境)、比较法(指导学生对音近、形近、义近词的比较和归纳),给出同义词、反义词等等使学生巩固所学词汇,以增强学生的表达。
第二步,提高造句能力,增强应用句子能力。英语是结构语言,有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基本句型。教师可按下列步骤进行造句训练,增强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1.学生必须写好描述人和事的五种简单句。2.掌握赋予表达所需用的英语时态的用法。因为动词的时态变化是英语区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3.使用并列句及复合句。随着内容增多,简单句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这就得使用复杂句型结构,教师要训练学生运用并列句和复合句,使文章表达丰富多彩,不至于句子结构单一。4.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笔头造句练习,使学生掌握多种句型的混用,让他们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
第三步,连句成段落,形成思想表达连贯的语篇。通过口头、笔头词汇、句型的造句、听写等训练,使学生具备连句成段的基本能力。但是,从机械训练到语篇写作,应该有个过渡。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及文章体裁,把语法项目、句型等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仿写段落、语篇。
第四步,初写阶段——仿写为主,注意文章整体性。仿写是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段落(语篇)或课文模型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个段落或短文,其内容结构与原文相同或相似。许多学者(王才仁,胡春洞,1996;金莺,宋桂月,2003)都强调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学习总是以模仿开始的。”(王才仁)“由模仿到创造。”(胡春洞)“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金莺,宋桂月)因此,从句式到段落、短文等写作也离不开模仿。模仿优秀的英文范例,在学习英语写作的低年级阶段,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水平。首先,阅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熟悉作文所必需的开端、衔接、结尾等基本技巧;再则,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能参照一些同类体裁的范文,这对于谋篇布局、行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高年级的命题写作打好基础。
2.写作教学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听力、(编写)对话、表演(roleplay)训练时,要进行写的练习。以“五句表达(5-coherent sentences)”形式来开展教学,“即在对话或短文呈现后,组织五句连说活动,要求学生用5个句子把对话或课文的内容概括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语段,逐渐发展到连贯表达”。(王才仁,1996)因为“五句连说”字数少,操作简单,各年级学生易接受。
(1)在听力教学中利用听录音材料来补充句子的练习。新编高中英语教材(高二、高三年级,2003年,人教版)大多数听力材料篇幅长,信息量大,学生理解难度大。教师可将其改编成听力填空练习(the fill-in)。学生做完练习后,师生一起讨论与某一方面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教师要求学生用所讨论的词汇和句型用五句话描写相似主题的段落或短文。比如听力材料主题是关于weather,学生可以“五句表达”写本地climate的短文(essay)。
(2)复述听力材料内容大意。要求学生用五句自己的话对所听到的录音内容进行概括,形成有主题的段落大意。这种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
(3)按提示写。学生听一段用正常语速读出的段落,教师从听力材料中挑出关键词汇依次写在黑板上,学生回忆听到的内容,用给出的关键词重新以“五句表达”形式,写出思想连贯的段落。
(4)改写对话。通过改写对话,学生可以模仿表达方式,懂得主题是如何连贯的,时态、语态、人称是怎样用的,前后逻辑关系是如何展开的。例如:学完高一(上)人教版Unit 3(P.19 SEFC B1A)对话“Jane and Betty are going on separate holidays in a few days' time.”后,用“五句连说”来训练学生概括和写作。学生既学到语法——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用法,又知道如何连贯表达,他们感到好写,易激发他们写作兴趣,收效不错。
3.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高中新教材阅读材料十分丰富,题材、体裁都多种多样。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文阅读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外报外刊、电子读物、光盘等)来拓展写作思路。“语言输出要有大量的输入作基础。”(程晓堂 郑敏,2002)通过课内、外阅读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想,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词汇、句型表达,夯实英语语言基础,熟悉写作手法。以阅读来促进写作有如下的作法。
(1)段落、课文改写和缩写。
对段落、课文缩写和改写,除用“五句连说”模式进行训练外,还有其他形式。如段落改写:教师呈现一个段落,改变事件发生的时间,学生在其余地方须作相应的变动;或改换作者叙事的角度,像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也可打乱句子连结的顺序;让学生按逻辑关系重新组织;或用适当的连接词将句子自然联结,使之前后呼应。
课文主题思想单一,内容丰富,表达方式多,又是范文。对课文缩写和改写可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及思想表达多样化的提高。首先,教师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即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重新处理文章内容,人称改变,有字数的限制等。第二,教师通过串连式问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记课文内容大意。教师指导学生将与重点内容关系不大的段落删除,使重点突出,前后连贯。这种缩写教学亦适于内容摘要。第三,教师重点要求学生活用、复用新学的词汇与文章的结构特点,学会开头、结尾、例证、说明、归纳等一系列写作的技巧。具体做法: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或英文材料,将文章要点作提纲式的记录,不能漏掉像关键词、人物、时间、地点等细节;然后,把文章放一旁,按记录的要点以同一题目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体裁、格式尽量与原文统一,但不能对原文进行默写。写成后,将原文对照并修改自己写的习作。经过这些写的训练活动,学生自由书面表达就有了基础。
(2)学生按写作框架写作。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按该写作框架去写即可;英语学得好的学生既可按照这个框架去写,也可只按问题答案联句成文自由发挥,或用“五句连说”模式来写。
学生有范文模仿,有句型可用,知道下一步或下一段写什么,可减少他们的焦虑,教师也不会见到学生作文后头痛。
(3)段落、课文扩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课文的主题句或主题段要求学生加上“前言”或者“后语”,使前后语句联结自然,逻辑合理,遥相呼应。一个事件有多种原因,也许产生多种结果,即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只要学生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就可以说是意思连贯的段落或一篇小短文。这种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
五、学生习作的批改和讲评
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和讲评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有效的批改和及时讲评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又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除指导学生修改初稿的方法外,教师还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批改:
1.采用眉批对文章进行点评;2.对典型的错误可采用面批的方式;3.对于表达不当等较严重的语言问题,可采取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修改;4.重要的写作练习需全改。教师在批改时,重点应放在写作结构的修改和调整上。只需把错误之处划出来即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改错。
教师讲评学生习作时,一要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并宣读优秀习作,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要张贴优秀作品或文中出彩的表达或句子供学生欣赏或模仿;三要总结典型句型及文章的写作框架供学生反复练习和借鉴。四要发动全班学生分析,找出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典型共性错误的根源,及时纠错。
六、结束语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和策略非常之多,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产品法(the product approach)和过程法(the process approach)。本文主张先采用“产品法”作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训练的基础,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强调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过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先提供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体给学生练习,并且结合听说、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然后,从指导性仿写或者控制性作文过渡到自由作文。经过机械性写作训练,再进行交际型写作(writing for communication)训练,即命题写作。在自由写作中,运用“过程法”写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写前准备、拟稿、改稿和定稿的不同阶段,学习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运用上述策略指导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从开始模仿描述人物、事件、地点等等到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写作再到命题作文,有计划、有步骤逐一展开,分阶段有重点训练学生写,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两种方法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学生不同,教法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法才是最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