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胜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眼科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球生物解剖结构差异及其疗效.方法 使用眼科A/B超对30例(40眼)AACG 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眼球解剖结构(ACD、LENS、VITK、AL)进行测量,同时计算RLL及LENS/ALratio;使用UBM 测量AACG 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ACD、AOD、ACA 值,各项均值进行对比分析(t检验).观察术后6月、12月手术成功率、有效率及其并发症.结果 AACG 术前术后眼球生物解剖结构对比,ACD、VITK、AOD、ACA 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小梁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ACD加深、AOD、ACA 值增大、VITK值降低,其参数改变可作为AACG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小梁切除术; 解剖结构; 生物测量; 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01-0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存在特征性的眼前段解剖结构,国内外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前段解剖结构的测量已有报道[1].但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眼球解剖结构测量报道极少见,我们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确诊为AACG 住院患者30例(40眼),应用生物物理方法对AACG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眼球解剖结构定量测定,并进行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测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确诊的AACG 住院患者,均按1987年中华医学会青光眼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2],共30 例(40眼),男13例19眼,女17例21眼.年龄45~73岁,平均62.8岁,术前眼压(41.68±15.23)mmHg;在患眼治疗前和手术后进行眼科A 超/B 超和UBM 测量. 1.2 研究方法 ①仪器:使用重庆康华科技有限公司眼科专用A/B型超声诊断系统中的A 型超声生物测量系统.探头为眼压式生物测量专用,频率10MHz,测量精度0.05MM,脉冲式,轴向分辨率0.15mm.操作方法类似眼压测量,务必使探头与角膜面垂直正交,否则仪器不自动输入数据.A 型生物测量波形屏幕自动显示.每眼均自动测量8次,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系统作出定量分析,术前术后检测ACD、AOD、ACA 值.②测量方法:于药物降眼压前及手术治疗后(眼压在10-21mm Hg)测量相关参数[3].③统计方法:应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均数,以P<0.05作为判断显著性的标准. 1.3 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眼常规消毒铺巾,用爱尔凯因作手术眼角膜结膜表麻,开脸器开脸,上直肌吊线固定眼球,作以穹窿为基底角膜缘12:00位为中心的结膜瓣4mm,巩膜面热灼止血,作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三角形巩膜瓣3×3mm,1/2∽1/3巩膜厚,剥离至角膜缘内1 mm 处,切除小梁组织1.5×1.5mm,作虹膜周切孔宽度为1.5mm,巩膜瓣用10-0尼龙线缝合1针,包埋缝合结膜瓣2针.术毕术眼用妥布霉素眼膏包扎术眼,所有手术由设计者1人完成.
1.4 术后随诊观察 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滤过泡形态、切口情况、前房深度、前房角形态,视力、眼压、视野、视乳头C/D.术后浅前房按spaeth分类,术后第一周每天检查一次,第2-4周每周1次,1-3月每月1次,以后每半年随诊1-2次,随诊时间为6月—1年,平均7.5月. 1.5 疗效判断标准 术后随诊6月以上.成功:(1)眼压≤21mmHg;(2)周边房角持续开放,房角为N1-W(周边房角≥1/2CT),房角开放180°以上;(3)青光眼性视功能损害中止,视功能稳定,视力保持不变或提高,视野改善或稳定. 2 结果2.1 微创小梁切除术后手术成功率. 根据疗效判断标准,术后6月手术成功率97.5%(39/40)、有效率2.5%(1/40),12月手术成功率92.5%(38/40)、有效率7.5%(3/40),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2.2 眼压 微创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眼压变化,术前眼压(41.68±15.23)mmHg,术后12月随诊眼压均值为(16.53±4.16)mmHg,经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显著性(t=13.845,P<0.001).
2.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A 超测量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A 超测量参数(前_______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厚度、眼轴长度)、相对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术前术后各项测量参数见表1,术前术后测量参数值相比,前房深度、玻璃体厚度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相对晶状体位置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4](P>0.05). 表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生物结构参数比较
注:ACD=前房深度;LENS=晶体厚度;VITK=玻璃体厚度;AL=眼轴长度;RLL=晶体相对位置;LENS/ALratio=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单位均为mm. 2.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UBM 测量结果的比较.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ACD、AOD、ACA 的UBM 测量结果比较见表2,术前术后ACD、AOD、ACA 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手术前后ACD、AOD、ACA 的UBM 测量结果比较
3 讨论国内外有较多小梁切除术治疗CPAGG 的文献报道[5],其疗效差别较大, 眼压完全控制率仅为35%-87%不等,眼前节的结构是PACG 发病机制研究的重点,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机制也是与其发病机制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对探讨PACG 的发病机制和小梁切除术降眼压机制都很有帮助. 本组结果表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在解剖结构上存在前房浅、晶状体厚、眼轴短、相对晶状体位置前移及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较大,房角度数(ACA500)、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较小,这些特点构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因素.术后前房深度加深、玻璃体厚度缩小、房角度数(ACA500)增大、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增大,手术成功率高,说明微创小梁切除术是治疗AACG有效手术方法[6].而应用生物物理方法对AACG 术前术后各参数测量,有利于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治疗、手术疗效评估和随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筛查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1] 王湘,麻从,张石珍.原发性青光眼超声生物结构测量[j].眼科新进展,[ 1990,10(2)∶18 2]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青光眼组.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中华眼科杂志,1987,23∶127 [3] Spaeth GL.Ophthalmil Surgery,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philadelphia.Saunders;1982.346-347.[4] 姜霄晖,任勇,闰洪禄.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生物结构的超声测量[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3):163-164. [5] 宋学东,杨军,杨建军,等.眼部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分析[j].眼科研究,[ 1997,15(4)∶278 6] 陈伟,闵宗英,罗曼,等.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A 超生物解剖结构的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j],2006,24(11):1131-1133.
论文作者:黄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术后论文; 青光眼论文; 眼压论文; 小梁论文; 测量论文; 术前论文; 晶状体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