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碑
——追忆人民的好书记王景康
田水旺
无论是先前老晋南的临汾地区,还是后来分署后的运城地区及闻喜、芮城县,只要提起王景康的名字,无论是地县乡干部,还是村里平头百姓,都会打开话匣子,总拿掏心窝子的话,赞美他一番。
1954 年9 月10 日,任了3 年团地委(运城)副书记的王景康,被组织上任命为运城、临汾合并为晋南地区的团地委书记。王景康的工作思路一向比较明确而坚定,深刻而有远见。凡工作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方提出方略与措施,绝对不做盲目的、无序的、失策的安排。西张耿村技术夜校这个典型的发现、培养、推广,直到毛主席亲自批语,就是其中一例。王景康根据当时农民刚组织起来的形势要求,先派王耀庭和叶云樵深入各团县委和基层了解情况,明确交待要善于发现新典型,善于总结新经验,特别是要善于敢于解决青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耀庭等到当时的解虞县团县委后,发现西张耿村团支部在夜校里开展农业技术知识讲座,帮助青年男女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婚姻法等。王景康认为西张耿村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但材料一般化,提出了再调研再充实的意见。又经过一个星期的调研,拿出了第二稿,王景康逐段逐句,从大标题到小标题,细细地修改了一遍,最后以团地委的正式文件,上报共青团山西省委、共青团中央、中共晋南地委、中共山西省委。过了不久,中共中央筹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晋南团地委报送的《一个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夜校》被录其中,毛主席还亲自为这篇文章写了编者按语,按语如下: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有力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朗读教学评价力度不足,大多数学校的语文考核都是采取试卷的形式,而书面考试对学生朗读能力起不到良好的评价作用。想要真正验收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设立专门的朗读能力考核机制,从而确保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提升朗读教学质量。
“这样的技术夜校,每个乡,在目前至少是大多数的乡,都应该办起来,青年团的各级组织应当管这件事。农民的学习技术,应当同消灭文盲相结合,由青年团负责一同管起来,技术夜校的教员,可以就地选拔,并且要提倡边教边学。”
1957 年3 月,30 岁的王景康从临汾地区团地委书记任上,调往据说工作有点难搞的闻喜县任县委书记。上任后,他没像一般的领导人那样,去几个先进的农业社蹲个点什么的,而是专门挑了一个全县最穷、最脏、最烂、最大的“叫花子村”东鲁蹲点。他给自己定了个“五要目标”,即:目标要大,步伐要快,干劲要足,标准要高,效果要好。他一到村就扑下身子,一头扎进群众中,从炕头到地头,从农家院落到学习讨论的会场,到处求计问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仅一周时间,就提出了“三抓”“四变”“五宝”的振兴东鲁大计,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只一年时间,东鲁村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荣获周总理亲自签发的国务院奖状。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极容易产生巨大儿、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和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为了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产生,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产妇各个妊娠阶段的综合管理,为其提供科学的饮食、运动干预指导,促进高危孕妇合理膳食,形成母婴安全的良好前提。
1972 年夏,44 岁的王景康上任芮城县委书记。面临的情景是:大旱,立春至入伏,未下滴雨。40万亩小麦收成减半,秋庄稼更是无法播种。心急如焚的他坐着吉普车一口气跑遍了全县16 个公社,上高山,进沟涧,找农业水利干部,查资料,寻良方。一位从合作化时就当村支书的老同志热情地向他说:“听说你在闻喜当书记,就领百姓修了一座晋南最大的水库,解决了闻喜的缺水问题,今天你到我们芮城,一定能把全县人民期望的翻身工程大禹渡电灌站(该工程当时已下马两年)建成,造福芮城人民。”一席话说得他浑身热血沸腾。调查研究情况明,深思熟虑决心大。一连几天,当人们熟睡后,他关起门来,不要秘书捉笔,亲自伏案挥笔写自己的调查报告和讲话材料,常常通宵达旦。在他的主持下,根据全县地形,制定了一个“沿河地区,大建电灌站,引黄上垣;中间地区,打深井,一井带一池;沿山地区,钻洞引谷水,打坝建水库”的规划。一个号召全县人民“以大寨人为榜样,为水而战”的报告,被常委会通过了。旋即,一个改天换地的群众运动,以气吞山河之势席卷全县。“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在“为水而战”的运动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潜心发现、鼎力支持、大力宣传了两个典型:一个是王辽大队,奋战7 年,凿通一条3100 米山洞,引10 华里山涧水入村,不仅人畜有水吃,而且发展水地千余亩;一个是老羊咀,四户人家办水利,修1992 米盘山渠,实现人均二亩水浇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王景康书记吃住在大禹渡,办公在第一线,和县直干部一样,人人贡献10 方石料。由于全县人民大干苦干,在国庆25 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大禹渡枢纽首期工程建成上水,把黄河水送上214 米的高原,可浇地5 万亩。全部工程于1977 年完成,5 个公社、100 多个大队的20 多万亩土地得到灌溉。大禹渡电灌站的建成,大大促进了全县水利建设的步伐。5 年时间,全县机电灌站发展到170 座,能浇万亩以上的5 个,平均沿黄河岸5 华里就有一个电灌站;水库塘坝发展到212 个;水井发展到1150 眼;凿洞修渠引水发展到81 条,300 华里;防渗渠道发展到310 公里,实现了全县人均一亩水浇田,为芮城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景康的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可谓一绝。粮食产量、新农村、平原绿化的典型是东鲁大队;又一个是棉花典型,就是著名的吴吉昌。国家需要棉花,单产又很低,还老落铃,通常的办法便是扩大种植面积。这是个矛盾。在田间第一线,王景康发现吴吉昌与众不同,他钻研出了“冷床育苗”“芽苗移栽”“一窝双栽”“巧留油条”“棉麦间作”“断根防控”“雨后浇园”等一系列科学种棉夺高产的新办法。王景康大力支持,将其列为“全区棉花八仙”之一。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和省长卫恒莅临闻喜实地考察,考虑到吴吉昌的特殊贡献,当下就对王景康说,“给闻喜一个全国人大名额,让吴吉昌参加全国人大吧”。此后,吴吉昌三次被邀请出席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多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新华社穆青社长还为其专写了《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文,该文被编入中学课本,吴吉昌名声大振,全国轰动。世上的事都是互相联系、发展的,后来闻喜又涌现出了一个东官庄刘忠义,旱作小麦夺高产,很著名。一县仨劳模,一粮一棉一麦,全省全国驰名,带动闻喜县的农业生产搞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
1974 年《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将大禹渡作为中国“十大工程”之一向世界报道。2001年,该工程被水利部纳入大型灌区管理的行列。如今大禹渡已成为国内外游人观赏黄河、认识黄河的浏览胜地和著名旅游点。
王景康书记勇于开拓,超常思维,敢于负责,大气磅礴,在芮城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在芮城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纪念。王景康谢世8 年后,芮城县委、县政府在大禹渡扬水工程枢纽站树起一座高大的“雕造大禹像纪念碑”,碑文曰:“古昔大禹肩烟雨,踩洪流,三过家门而不入,写下黄河形成时期凄苦悲壮的纪事;当今王景康率领的一批大禹追前贤,担大任,披风鏖战数载,谱出大河上高塬,北国变江南的谣曲。出于历史,入于历史,大禹永远是旗。”碑中镌刻着王景康三字,他的名字和水利工程同在,他的形象石碑、口碑、心碑,深深植于人民心中。
宣讲内容是否具有时度效和精彩性决定了宣讲能否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因此,讲习所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宣讲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全面解读。可以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持续创新,既是西政始终能够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领域领风气之先、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一着,也是学校拥抱新时代继续奋进必须坚持的重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