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现象:高校教育质量效益的隐忧_高等学校论文

“离散”现象:高校教育质量效益的隐忧_高等学校论文

“离散”现象:高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隐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忧论文,教育质量论文,效益论文,现象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合作办学、强强联合、调整合并、资源共享等等,目的都是围绕“质量与效益”做文章。但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如何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发挥内在力量的作用问题。而恰恰是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种种“离散”现象,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隐忧。

一、高校内部“离散”现象的种种表现

高校内部“离散”现象有多种多样,在此仅列举表现最为突出的几种:

1.高校内部部分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的隔阂

在不少方面,高校内部部分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特别是在对学校工作、发展业绩的估计上,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部分领导较多地看到学校工作、发展业绩上的进步方面,如科研项目数、获奖数、论文被引用数、硕博士点数的增加及教职员工住房条件的改善,等等。而部分教职员工则较多地看到学校工作、发展业绩上的不足,从而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正在“退步”。

本来许多高校领导都来自教师、出自基层,但一旦“上岗”后,就与群众存在一种“天然的”隔阂,这既有从群众到领导角色转换的冲突,有领导脱离群众的作风问题,也有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缺乏及部分群众的局部利益得不到关心的问题。

2.高校内部部分机关干部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埋怨和对立情绪

高校部分机关干部认为高校教师轻松自由(不用坐班、课时不多)、有名有利,教师好当;教师则认为干部有好处就捞,占教师的光(如机关干部评职称、分房子都有利),去机关办事难也为教师所不满。

部分机关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对立除了彼此不理解外,也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的结果。其中更多地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滥用。教师认为部分机关人员制定政策时过多照顾本群体的利益,很少征求或根本不征求教师的意见,而且政策的制定权是在行政部门手中还是应在“教授会”手中也是引起争论的问题。我国高校内行政人员人数过多,人浮于事更加剧了部分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矛盾。教师认为,高校内的诸多考核更多是针对教师的,如评定职称有外语、计算机考试,还有课时数、论文数、课题数的规定,还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及教师竞争上课与学生自由选课相结合,等等,以致经常出现教师(甚至有硕、博士生导师)“下岗”或转岗,而对行政人员的考评则很少,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这就使部分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对立情绪。

3.各院系、各部门间自立门户,划地为牢

高校内部各院系、各部门之间自立门户、划地为牢的现象严重。这导致相同的学科不能联合攻关(申报课题、合作研究等),图书资料、教室、实验室、电脑等不能资源共享,甚至地盘也“闲人免进”,人为设置障栏。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高校实行学院制初始有关,学校控制减弱但院系、部门之间的联系又没有很好的建立。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院系、各部门需要自行创收,它们把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源,如图书资料、教室、实验室、电脑、地盘等当作自己创收的工具,现有的利益格局很难被打破,结果导致实验室等的重复设置,利用率不高。

4.后勤部门成为“独立王国”

当前我国不少后勤部门队伍过于庞大,占用了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观念淡薄,反而利用学校资源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不少高校的后勤部门成为“独立王国”,即使校长为引进人才、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也不能调拨起码的资源。不少高校的后勤部门既要享受企业的好处,又要占用事业单位的优越性,拿国家的工资搞收费服务,将学校的物业作为本单位创收的资源,“后勤社会化”的阻力很大。

我国不少高校后勤部门的现状既造成高等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本身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并容易使教师、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高校后勤部门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问题是高校后勤服务目前怎样社会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主张高校后勤应该彻底社会化,马上由社会负责高校后勤;有人主张把高校后勤工作逐步经企业化管理模式向社会化过渡,而不少高校后勤部门提出的改革方案或具体做法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很难达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

二、“离散”现象导致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下降

1.“离散”现象使高等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共享,教师队伍不稳,学科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所高校内尚且资源难以共享,不能优化配置,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更是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之间的联合办学、特别是合并很可能只是流于形式,要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高校教师的待遇也很难得到真正的改善。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固然是事实,但高等教育内部经费的浪费也不容忽视。更使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不满的是:不少高校将教学、科研机构划为“创收”单位,行政、后勤部门为“非创收”单位,教师、科研部门人员不仅要“创收”,而且要将“创收”所得的部分收入上交学校财政,由学校分配给“非创收”单位,不仅如此,一些高校的行政、后勤部门还向教师、科研人员索取多种名目的劳务费、手续费,教师、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科研经费,行政、后勤部门也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提成。这样,不仅国家的科研投入难以全部用于科研上,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2.学校上下未能围绕教学和科研这一中心服务;机关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

高等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因此,全校各部门必须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这也是高等学校之所以在社会上存在的依据。而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并且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我国一些高校内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和科研。我国部分高校内未能形成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观念,直接表现为不仅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人力和物力)不足,高校内各部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观念淡薄,而且高等学校内部分领导管理教学和科研的精力也投入不足。如一些研究表明,有一段时间高校专任教师,无论是绝对数或相对数,都逐年递减;而行政职工,无论绝对数或相对数,都逐年递减;而行政职工,无论绝对数或相对数,都逐年递增(注:潘懋元:《关于大学教师待遇的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第二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近年来,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下降的趋势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有所增长,但教师比例仍相对较少,一般职工比例过大。最新统计表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现有教职工10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有40 万人(注:《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同时由于高等学校经费拮据及高等学校本身是个小社会等等问题,高等学校内部分领导的精力要投入到创收、管理高校内其它部门及疏通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上。对教学和科研的忽视,将使高等学校的基本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下降。

机关办事效率低,一方面与机关机构臃肿,部分机关人员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观念淡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机关人员的素质有关。近年来,我国高校注意抓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学历教师占高校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低学历教师占高校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小。而高校机关人员的学历水平、业务能力近年来虽有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与高校教师相比,提高程度并不大,并且,较低学历的人员还在不断进入高校机关。如果说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及业务能力还比较高的话,中低层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及业务能力就很难使人满意。这方面虽缺乏全国性的统计材料,但从部分高校的一些统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结果必然是管理水平低下,机关办事不能高效运转。较高学历水平的教师却要接受较低学历水平的人员的管理,也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3.“离散”导致“离心”,大家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形成不了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内耗增加

现代高校的内部组成日趋复杂。从人员结构看,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从组织结构看,有院、系(所)及各职能部门;从学科门类看,有许多学科,且不断增加,等等。因此,要想把一所高校办好,并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话,就更需要各方面的密切合作,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内普遍存在的种种“离散”现象,互相配合就变得非常困难。“离散”最大的腐蚀作用是“离心”,导致高校内部凝聚力不强,大家缺乏共同的奋斗目标,过多地考虑自己所在群体及个人的利益,以至于领导与群众关系不融洽、院校与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不配合、难以跨学科联合攻关及申报课题,等等。由此产生的内耗,难免会影响办学效益的提高。

“离散”所产生的“离心”也不利于高校育人环境影响的营造,而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培养人才亦非常重要。“离散”将不利于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发挥,最终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消除“离散”现象应做的工作

1.高等学校本身要反观自身,正视“离散”现象的存在

多年来,人们在探讨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时,多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指向高等教育系统之外,如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高校办学不够配合、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支持不力、中小学教育没有能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等等。对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系统内因素则注意不够,以至于高等教育系统内的一些因素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障碍,如高等教育系统内的经费浪费、机构臃肿等等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无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系统外因素,仅“就教育谈教育”,同样,也不能无视高等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高等学校内部所存在的种种“离散”现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直接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不加以重视。高等学校本身只有反观自身,正视“离散”现象的存在,才有可能去解决这一问题。

2.消除“离散”现象,需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关心和理解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报告的总标题。“学会关心”不仅应是高等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而且对消除高等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的“离散”现象,也是一条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国高等学校内存在的一些“离散”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与人之间缺少关心和理解有关,如对高校内部的凝聚力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干群关系的好坏,就直接与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沟通程度有关,特别是与领导注意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及关心教职员工的要求有关;同时,教职员工也要从学校大局出发,不能仅仅关注本群体及个人的利益。人与人之间如能多一点关心和理解,将化解许多矛盾,有助于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

3.通过深化改革,增强高校办学活力,从深层次消除“离散”现象

我国部分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离散”现象,也与高等学校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从深层次消除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离散”现象。就目前来看,高等学校内部进行各种改革已势在必行,如机关改革、后勤改革等。改革方案不断提出,也有不少高校已在进行改革,目的是增强高校办学活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改革如能达到预期目的,将有助于消除“离散”现象。问题是改革将触犯许多人及各方面的利益,如不能很好解决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将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将不利于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

此外,鼓励“合作+竞争”,并建立和完善民主办学的各种机制,也有利于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发挥优势高等学校内在力量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9—02—08

标签:;  ;  ;  

“离散”现象:高校教育质量效益的隐忧_高等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