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谢招男

 (福建省永安市总医院 神经内科 366008)

摘要:目的 对分层次护理管理应用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以我院58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分层次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为(87.6±4.8)mmHg,收缩压为(120.3±4.1)mmHg,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为(117.9±10.8)分,对照组为(87.1±11.3)分,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6/29),观察组为3.4%(1/29),P<0.05,卡方值为6.25。结论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分层次护理;高血压;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慢性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生活、饮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要高于普通人群,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均要明显升高。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降低患者危险,提升患者病情控制是现阶段临床中研究重点[1]。本次研究以58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分层次护理管理应用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58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入院治疗人员。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67岁,最小36岁,平均(45.8±1.3)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高血压病程平均(6.9±2.7)年,合并1种危险因素者12例,合并2种危险因素者9例,合并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8例;常规组患者年龄最大66岁,最小36岁,平均(45.3±1.3)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高血压病程平均(6.9±2.7)年,合并1种危险因素者11例,合并2种危险因素者9例,合并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患者无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表现;患者无妊娠、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血压监测、病情管理、用药监督管理,同时遵医嘱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分层次护理管理。

患者入院后制定可控危险因素干预流程,按照评估、识别、报告、确认、分析、计划、实施、评价八个步骤进行制定。

首先评估患者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饮酒、吸烟、心理、用药等方面,同时对患者家庭支持程度、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若存在危险因素要立刻进行报告。责任组长要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并确认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具体状况,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及时与患者技术沟通,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危险评估指数以及护理干预的内容,取得家属的信任和支持[2]。护理人员要支持责任组长完成护理计划,并对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完善护理计划,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确自身危险因素类型,同时明确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帮助患者了解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对疾病发展的影响。在患者床前悬挂健康知识卡片或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进一步促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为患者建立档案,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危险因素评估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同时对患者用药反应及时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刻通知医师进行处理[3-4]。在患者治疗的同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排序,逐渐调整管理内容,直到患者出院。对患者在院期间心理状况进行干预,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焦虑、抑郁甚至暴躁情绪。出院后也要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电话、短信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相关内容。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血压控制水平进行比较,对患者出院半年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

1.4评估指标

生活质量:量表共36个项目,8个维度,每个项目总分4-5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水平

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为(87.6±4.8)mmHg,收缩压为(120.3±4.1)mmHg,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1患者血压控制水平(mmHg)

2.3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6/29),观察组为3.4%(1/29),P<0.05,卡方值为6.25。

3.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均是常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需要积极予以干预,降低危险,但由于患者兼具的危险因素类别不同、数量不同,因此统一管理难度较大,效果也不理想[5-6]。分层护理管理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病情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针对性和护理效率,使护理管理更符合患者和临床需求。分层次护理同时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更好地分配人力资源,分工明确,同时有能够团队协作,进一步保证护理管理有序开展,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结果可见,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为(87.6±4.8)mmHg,收缩压为(120.3±4.1)mmHg,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更为理想,患者护理后不仅血压值低于护理前,同时也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数值,且更接近标准值,证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水平更为理想。此外,观察组生活质量为(117.9±10.8)分,对照组为(87.1±11.3)分,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证明了分层护理能够有效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升患者疾病控制水平。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6/29),观察组为3.4%(1/29),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进一步证明了分层次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同时还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更适合临床应用。

总的来说,分层次护理管理更有利于患者疾病控制,同时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毕淑红,王彩红.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9):53-54.

[2]张霞.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7):169.

[3]金桂凤,程丽,王钰.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20):52-54+109.

[4]李成香.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253-254.

[5]张月霞.分层次护理管理对12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89-93.

[6]周立恒,张丽群,李阳.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6,20(09):1787-1790.

论文作者:谢招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谢招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