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骨折分型分为对照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观察组(外侧壁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每组40例。对患者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分型和外侧壁厚度可影响康复效率,需在临床上区别对待。
【关键词】DHS;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分型;外侧壁厚度;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097-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我国人口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由于粗隆部血运较为丰富,当股骨粗隆间发生骨折后,患者所需的愈合时间长,影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造成患者行动不便,影响其生存质量[1]。此次为对比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疗效的影响,主要正文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开展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骨折分型分为对照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观察组(外侧壁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处于56~80岁,中位年龄(65.4±1.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处于57~71岁,中位年龄(67.5±3.2)岁。一般资料相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80例患者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主要操作如下: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待确认复位良好后做长12cm手术切口,手术切口于股骨上段外侧,将患者的股骨粗隆和上端充分显露,利用事先测量好的骨折部位进行引导,导入定位针,在透视下确认其正位位于股骨颈下1/3处、保证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沿导针将空洞扩大,拧入DHS,安装套筒钢板,螺丝固定股骨干,使其充分固定。同时,注意对患者的感染预防,无异常发生后24h之后指导患者主动活动,3d后调整体位至半卧位,术后活动循序渐进,观察患者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2]。
1.3 指标评定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为确保此次治疗研究的准确性,应用SPSS 22.0来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DSOX组与DCF组组间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患者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提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2.2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是(23.44±4.35)分、(24.25±4.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是(73.22±4.36)分、(61.54±4.38)分,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严重影响。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采用外科内固定术治疗,通过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DHS是一种有效内固定治疗方法,有加压、滑动双重功能,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一定作用[3]。但是,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进行研究时发现,DHS对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但对骨折分型为危险型的患者治疗效果一般,简而言之,DHS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会受到侧壁完整的影响,当患者外侧壁厚度受到损伤时,对其进行复位治疗和固定干预时,操作时间较长,需要的住院观察时间也比较长,相应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也比较长。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研究结果有相似性[4]。
综上所述,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分型和外侧壁厚度可影响康复效率,需在临床上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季英楠,阿良,赵忠海,邓纯博.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09):818-821+825.
[2]苏少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03):7-8.
[3]韩红福.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3):34-35.
[4]鲁俊杰,李伟. 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1977-1978+1981.
论文作者:暴俊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螺钉论文; 对照组论文; 厚度论文; 关节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