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009110091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不同消毒暖箱的细菌学动态监测,对强化消毒方案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应用暖箱物表采样的方法,选取NICU的60个使用中的新生儿暖箱物表作为监测对象,按强化消毒法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根据动态监测的暖箱物表细菌学分布特征,评价不同消毒方案的效果。结果:第3,4天进行强化消毒都能使检出致病菌的暖箱数显著下降,平均检出率从对照组的6.55%下降到了2.28%,并且能使暖箱表面细菌首次出现时间平均推迟2天,强化消毒法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非发酵菌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在NICU暖箱的消毒第3,4天采用强化消毒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和有效地阻断医院感染的物表传播途径,但对非发酵菌属的消毒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新生儿暖箱,强化消毒法,细菌学监测,效果评价
The effect analysis and Bacteriological monitoring of the intensified disinfection method on neonatal incubator
Zhao bo
[Abstract]Objective To performed dynamical bacteriological monitoring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neonatal incubator in 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nsified disinfection method. Method by means of the regular sampling for the surface?of?incubator.The bacteriological monitoring of the 60 incubator of NICU was performed,the different disinfection neonatal incubator were chosen as the monitoring objects.The disinfection effect was dymically monitored. Result Bacterial?positive?rate?was?6.55%?in control?group,and 2.28% in intensified disinfection group on?the?3rd?and?the?4th?day.The average bacterial-detected-time of intensified disinfection group was 2days longer than the control?group. The intensified disinfection method has?the?most?obvious?inhibition?to?Escherichia coli,,but?not?to non-fermenting bacteria. Conclusion The intensified disinfection method on?the?3rd?and?the?4th?da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urface of?incubator disinfection effect and effectively cut off the transmiss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ICU.? But the sterilization effect of intensified disinfectants of non-fermenting bacteria needs further?studies.
[keywords]Neonatal incubator;Strengthen disinfection method;Bacteriological monitoring;Evalution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仍然是我国新生儿常见疾病与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暖箱作为新生儿接受治疗、护理的特殊场所,其温度、湿度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也使其成为易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2]。因此婴儿暖箱的消毒效果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加强日常使用中暖箱清洁消毒的管理,是保障新生儿健康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在各种规范及相关文献报道中对于NICU等这一类在医院环境分类中Ⅱ类环境的物体表面使用清水和含氯消毒剂对其进行消毒处理[3]。本研究采用对暖箱的强化消毒法与常规消毒法效果进行细菌学的动态监测对比,并评价杀菌效果。为指导NICU选择合理的暖箱表面消毒方法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消毒对象受试暖箱的新生儿未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同一患儿预期使用同一暖箱时间大于1周。随机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NICU病区使用中暖箱60个。
1.2消毒方法所有暖箱在试验前均做彻底清洁消毒处理。①常规消毒法:0.05%的含氯泡腾消毒片溶液擦拭使用中的暖箱恒温罩外壁,清水擦拭暖箱内壁、注水口及通气口;②强化消毒法:0.05%的含氯泡腾消毒片溶液擦拭使用中的暖箱恒温罩外壁,75%医用酒精擦拭暖箱内壁、注水口及通气口,擦拭暖箱内壁时,适当调低暖箱内温度,保持操作窗口开放,加快酒精挥发,并在消毒完毕后观察一段时间,保证暖箱工作无异常后即可离开。
1.3试验方法 60个暖箱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1,2,3,4。对照组每日用常规消毒法处理;试验组1,2,3,4分别在第1,2,3,4天采用强化消毒法处理外,其余6天也按方法常规消毒法处理。5组暖箱处理完毕后均立即采样送检,监测7日内清洁消毒效果。
1.4采样方法每日15:00在各组暖箱表面相同部位进行采样,采样部位包括暖箱内壁2处,暖箱外壁2处、注水口1处、通气口1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5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II类环境物体表面检出的细菌总数≤5cfu/cm2为消毒合格。故本试验仅对细菌总数>5cfu/cm2的样本做致病菌培养。
1.6统计检验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致病菌检出时间
监测结果显示,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在第3天和第4天加强消毒后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P<0.05),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3.讨论
新生儿身体抵抗力差,处于医院高病原菌环境内,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而造成感染。患儿的感染,容易给新生儿带来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诊疗环境的消毒工作,提高新生儿室的洁净度[4]。暖箱是新生儿接触最多场所,一旦消毒不严极易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我院前期研究显示常规消毒法的基础上增用乙醇强化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5]。本研究进一步分别第1,2,3,4天采用强化消毒法处理,结果显示在第2,3,4天进行强化消毒都能使检出致病菌的暖箱数显著下降,并且在第3天与第4天进行乙醇强化消毒能使暖箱表面细菌首次出现时间平均推迟2天。通过对检出致病菌种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第3,4天进行乙醇强化消毒后暖箱致病菌平均检出率从对照组的6.55%下降到了2.28%。这提示第3天或第4天进行乙醇强化消毒能显著推迟温箱细菌的检出时间。75%乙醇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而在第2,3天细菌大部分进入对数生长的期,因此此时增用乙醇强化消毒法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检出致病菌种类分析显示乙醇强化消毒法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非发酵菌属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几乎无抑制作用。这可能与不同菌株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不同相关。有研究显示[6]鲍曼不动杆菌在对抗菌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也会对消毒剂产生抗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非发酵菌可以在体外存活数天,常规消毒只能抑制其生长而不能杀灭,由于医务人员的手或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所带有的细菌感染的机会较多,导致抵抗力弱或有创伤的患者可能感染的机会增大,对危重患者和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威胁很大。有研究[7]显示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非发酵菌可通过形成生物被膜阻止消毒剂分子进入细菌细胞或在进入细胞前使消毒剂失去效用,在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长期使用消毒剂会不会出现耐消毒剂菌株,以及耐消毒剂菌株是否意味着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而使消毒无效等方面的问题。全球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显示,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也是存在差异。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近几年时有发生,尤其是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监测发现很大一部分是暖箱问题。医院目前预防条件致病菌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手段就是消毒和灭菌,医院工作人员应加强无菌操作意识才能有效达到理想消毒效果。消毒剂的杀灭效果不仅其杀菌机制有关,还与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本研究显示在第2,3天对暖箱增用强化消毒法,能够有效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当然消毒剂产生抗性的原因很多:细菌的选择性压力造成医院常用消毒剂以及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不能有效将细菌杀灭,加上化学消毒剂的长期使用也可能使细菌产生适应性,产生抗性;加上医院消毒剂使用不当,会致使细菌长期接触亚抑制浓度的消毒剂,从而使耐消毒剂菌株被筛选出来。因此,为减少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我们应对暖箱进行合理规范消毒及对致病菌进行连续监测。下一步我们更应明确暖箱常见致病菌耐消毒剂机制并及时监测其耐消毒剂情况。同时,临床医师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协作,加强耐药性的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进一步感染。
参考文献:
[1]魏克伦.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1)
[2]陈敏利,江玉凤,吴超英,胡清江,付海琴.新生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03)
[3]边方平,冯永莉,陈焕英,李桂荣,陈焕菊,朱汉泉.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新生儿暖箱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09)
[4]曹旭英,楼文倩,柳锡永,徐兰飞,2012-2013年儿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
[5]李静,许健,冉莎莎,华勤,使用中暖箱日常清洁消毒效果评价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25)。
[6]薛广波.现代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9-59.
[7]Buckingham-Meyer K,Goeres DM,Hamilton M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biofilm disinfectant efficacy tests[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2007,70(2):236?244.
论文作者:赵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新生儿论文; 消毒剂论文; 细菌论文; 致病菌论文; 医院论文; 检出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