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号的用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接号在1990年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中是新增加的,并且形体很多。当前在使用中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借此谈点看法,希望有利于连接号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一、现有的规定
《用法》说:“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在《〈标点符号用法〉解说》(以下简称《解说》)中,连接号有如下一些用法:
(1)连接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如“原子──分子论”。
(2)连接相关的数字“表示数目的起止”,如:0.1~0.4米、1000─1500公斤。
(3)连接相关的字母和数字“组成产品型号”,如:S─99止血纱布、MD─82客机。
(4)连接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如: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5)连接汉语拼音的“复合词、成语和AABB式重叠词”。
连接号的基本形式是占一个字位置的短横(一字线),还有另一种形式,是一个浪纹(~)。此外《解说》还指出,在某种情况下,连接号“使用占两个字位置的长横(这时形式跟破折号相同),有时连接号还使用占半个字位置的短横(即半字线──笔者)”。
这样连接号共有四种形式,导致使用混乱。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半字线连接号的使用比较复杂。我们从1991年第9期《语文建设》的《〈标点符号用法〉问题解答》(以下简称《问答》)中归纳出如下一些用法:
(1)用于复合词中间,如:CAMP-CRP 。
(2)用于汉语拼音的复合词、成语和AABB 式重叠词,如:fēngpíng─làngjìng(风平浪静)。
(3)用于数字、字母之间,组成产品型号,如:FA-COM 230-50型计算机、HP-3000计算机(录自《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数字用法》)。
(4)用于汉字与数字或字母之间,组成复合词、化合物等,如:东方红─75拖拉机、L─蛋氨酸。
二、问题
1.产品型号中连接号的使用不规范。
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由“东方红─54”发展而来,后者是前苏联“ДT─54拖拉机”的仿型产品。型号中原用的是连字符(半字线),数字为马力数。毛泽东主席1958年批示“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取名为“东方红─54”。在这以后国产拖拉机型号中均采用半字线,沿用至今,所以使用一字线是错的。
《用法》中的“MD-82客机”、《解说》和《问答》中的“S-99止血纱布”也都应写成半字线。
产品型号中用半字线连接的数字不是数字起止范围。例如:“FACOM230-50型计算机”中的“230”“50”不是同一“层次”,后者隶属于前者,读的时候,只能读作“二百三十‘杠’五十”,只能使用半字线。
值得提及的另一种错误是随意在产品型号中滥加连接号。有一本讲标点符号用法的书将“BJ130汽车”误写为“BJ-130汽车”,还解释为“如不用连接号BJ130也可读为BJI-30”。其实,汽车不同于拖拉机,型号中根本没有连接号,这查阅国家标准 GB9417《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便知。
2.汉字、数字、字母混合使用时,连接号的使用混乱。
在科技文献中,浪纹线连接号前后的数字视为一个整体,书写时都直接连接数字。字母和汉字不能夹于浪纹线连接的两个数字之间。如国家标准号写作“GB4457~4460”,不写作“GB4457~GB4460”;布氏硬度值写作“HB229~241”,不写作“HB229~HB241”。
因此,我们提倡连接号的前后最好同是汉字、同是数字或同是字母,尽量避免混合使用。《用法》中的“例(17)─例(19)”“例(31)─例(33)”,在连接号后面的“例”字都是不应该有的。如果混合使用无法避免,可以把连接号改用“到”或“至”,如:例(4)至例(6)。再如《用法》中的“1989年10月20日─11月10日”也可写成“1989年10月20日至11月10日”。
除此以外,很多编辑规范都指出,中外文之间不能随意使用连接号,如“X射线”“α粒子”,不能写成“X─射线”“α─粒子”。
3.连接号与破折号的形体混淆不分。
《解说》认为:“如果用汉字表示相关的时间,为了避免跟数字‘一’相混,连接号常常使用长横形式”,与破折号相同,如“顾炎武(公元一六一三──一六八二)”。
上述年份按《数字用法》的要求应写成阿拉伯数字,“公元”两字也是多余的。为了避免连接号与“一”相混,却导致了与破折号形体不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显然,上述只有改为“顾炎武(1613~1682年)”才规范。
1991~1992年《新闻出版报》等单位主办三次全国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举例指出在“1991年4月7-14日”“吐鲁番──哈密盆地”等中间印成破折号都是错的,“二字线都要改用一字线”(参见(《书报刊文字差错评析》一书)。所以,修订发布《用法》后,连接号再用二字线写成如“北京──上海”“北京──旧金山──纽约”等都应视作不规范的写法。
至于铁路等交通部门沿用的标牌,如车厢线路牌等,那是另外一回事。为了醒目,地名间的连线采用了美术夸张手法,有意写得很长,可以看作是路线示意线条图。那不是书报刊中的正式表述,不必牵强地说成是连接号的不同形体。
4.连接号前后的法定计量单位用法不规范。
《用法》例(29)的“上午8:30─下午4:30”,在口语中没错,也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其中的时间单位不符合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在一般书报刊中可使用中文符号,写作“8时30分至16时30分”;在科技文献中还应采用国际符号,写作“8h30min~16h30min”。
《问答》中的“─15℃~─5℃”也不对。根据国家标准 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9.3.6条,应删去前一个“℃”,写作“─15~─5℃”。
同理,《新颁〈标点符号用法〉通释》一书中的“鲁迅(1881年─1936年)”也应改为“鲁迅(1881年~1936年)”。至于《解说》《问答》中的“孙文(1866-1925)”,省略了法定计量单位“年”,或许是习惯,或许是约定俗成,但从量值的完整表达来说,那不是单纯的数,不能缺少单位,最好写为“孙文(1866~1925年)”。
三、建议
连接号的用法应进一步规范化,不同的形式应有明确的分工。根据多数书刊的具体实践,除了上述谈及的内容外,我们在《用法》《解说》《问答》的基础上建议如下:
(1)汉字之间的连接号用一字线,不使用半字线。它们有的可读作“至”或“到”,有的不需读出来或读时稍加停顿即可。
(2)数字之间的连接号用浪纹线;行文中为了与汉字间的连接号统一,也可以使用一字线。它们只能读作“至”或“到”(如果读作“杠”时,要使用半字线)。
(3)汉字以外的连接(包括数字、字母、汉字混合,数字间,字母间)用半字线。它们连接的前后多是隶属关系,只能读作“杠”,书写时不单独占格。这种情形多使用在号码、代号中,如产品型号、序次号、门牌号、楼房号、电话号、账号等。
为了明晰,最后把连接号各形式的用法、读法列简表如下,以供参考。
形体
用法
读法
一字线(—)
汉字(或数字)的连接
读作“至”(或不必读)
浪纹线(~)
数字的连接
读作“至”
半字线(-)
汉字间以外的连接读作“杠”
标签:问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