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首诊误诊的原因分析论文_马效全1张娟2

1例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首诊误诊的原因分析论文_马效全1张娟2

马效全1张娟2

1空军济南六里山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南250002

2空军济南南郊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济南250002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2201

1病史回顾

患者陈某,男,现年81岁。1977年12月31日,患者因长时间在外地出差,身体过度劳累,而出现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不适症状,病情逐步发展出现呕吐、腹痛、腹泻(56次/天,水样便)、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伴发热,于当日18:20时许到当地某部队门诊部住院诊治。查体:T385℃,P65次/min,R16次/min,Bp:126/80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5次/min,律齐,无明显杂音。腹部触诊全腹部压痛(++),肝胆未触及,腹部无异常包块,血、尿、便常规无异常。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氨苄青霉素等抗炎及对症治疗。经2天治疗,病情并未缓解而进一步加重,出现大便中带有鲜血症状,体温也进一步升高到40℃。该医疗单位请地方医院专家会诊。根据患者长期在全国各地出差和当时的病情,怀疑是副伤寒。医生即按此诊断边治疗治边查找诊断依据,血、粪便培养检查均未找到副伤寒沙门菌等诊断副伤寒的依据,而病情却呈进行性加重,体温高达41℃,便血次数和便血量明显增加,每天腹泻10余次,粪便呈血水样。于1978年1月7日10:36时转入某部上级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根据病史和症状体征,初步诊断:1肠道肿瘤,2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克罗恩病。医院给予抗炎、止血、输血及对症等治疗。为了明确诊断,医院组织了十几位专家会诊。可能由于会诊过程中触诊腹部的原因,会诊后便血量较住院前明显增多,至住院第二天凌晨2:00左右,由于大量便血,血压降至60/30 mmHg,患者出现休克状态。为进一步查清大量便血的原因,医院建议剖腹探查。家属考虑到病人正在高烧,体质弱,经不起手术而拒绝剖腹探查。提出再请上级医院某军区总院消化科会诊。通过会诊,诊断仍未明确,仍怀疑是肠道肿瘤,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建议继续给予抗炎、止血、输血及对症等治疗,让病人保持安静,避免按压病人腹部。2天后,便血量逐渐减少。又巩固治疗20余天,于1978年3月2日出院,出院前粪便常规检查潜血阳性,血常规中血色素68g/l。住院期间,多次进行血和粪便的培养,均未找到有害致病菌。由于便血,住院期间未进行肠道内镜检查。自发病以来,患者从未出现皮疹、皮肤黏膜溃疡、肛门周围脓肿等症状体征。1978年3月15日,患者到北京协和医院会诊。行肠道内镜检查,提示肠道黏膜正常,无溃疡、疤痕等异常。活组织检查显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内二科专家陈主任根据病史、病历资料和肠内镜检查结果,确定当时病人所患的是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肠道的弥漫性出血,导致了大量的便血。据陈主任介绍,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较少。

患者自从1978年3月2日出院至1992年11月1日间,病情时常复发,每年发病23次不等,每次发病症状与首次发病的症状相同,都是经过及时的抗炎和对症治疗,大约一周后病情逐步缓解。

1993年2月13日,患者无明确诱因再次旧病复发。接诊医生在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又加用了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10mg,一日3次口服。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仅仅治疗3天,不适症状全部消失。

患者最近一次病情复发是2012年10月3日。早晨,患者起床时感觉肌肉、关节酸痛,轻微腹胀,纳差。至下午18:30时,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2℃,腹胀、腹痛也更加明显,但还可忍受。病人自以为受凉感冒,自己服用2片VC银翘片,病情没有缓解。到晚上21:20许,腹胀、腹痛进一步加剧,并出现腹泻(为水样便,12次/h),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等症状。接诊医生立即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10g+维生素B602g。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即感到腹胀、腹痛等症状逐渐缓解,直到输液结束,也未再出现腹泻。到第二天随访,患者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体温也恢复正常。一直随访至今,病情未再复发。

2误诊原因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乃至遍及整个结肠。本病按病程经过可分为四型,即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和初发型;按病情程度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病病因虽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障碍、感染、精神及过敏因素等有关。近年许多学者对自体免疫障碍更为关注。急性暴发型溃结可使肠壁平滑肌张力减低,肠肌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破坏而肠扩张;溃疡侵蚀较大血管,可致大量出血,发生率约3%。

现在回顾患者的整个病程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会诊结果,确诊当时病人所患疾病就是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爆发型)是无疑的。诊断依据有以下几个:一是诱因由于患者因忙于工作使身体劳累过度,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急性发病。二是临床症状和体征:腹胀、腹痛、腹泻、大量血水样便伴有发热(体温达41℃)、肌肉关节酸痛而没有体表皮肤黏膜的溃疡、皮疹、肛周脓肿及眼睛的疾病等。三是实验室检查:血和粪便培养未找到致病菌。四是肠内镜检查结果:北京协和医院肠道内镜检查提示肠道黏膜正常,无溃疡、疤痕等异常,肠管无狭窄。活组织检查显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五是治疗:糖皮质激素对本病的疗效好[2]。

首诊误诊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当时本病人的症状、体征与其它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等相似,因此医生首先考虑的是最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其次病情发展快,便血量大,限制了能够明确诊断该病的肠内镜的检查。第三,当时患这种疾病的人很少,因此基层医生对这种病的认识不足,等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当时的首诊医生发生了对本病的误诊。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主编.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1:pp410 –415

[2]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和辩证治疗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 第25期(2)

论文作者:马效全1张娟2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1例急性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首诊误诊的原因分析论文_马效全1张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