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论文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论文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宗 桢,刘雪芹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 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两微一端”的发展模式下,大众的意见极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形成风向舆情。论文对后真相的概念进行溯源,探讨其社会影响及产生的本质原因。结合当下后真相为新闻真实带来的源头失真、网络暴力与信任危机等问题,从管理者、生产者与个人用户三个角度寻求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新闻市场的真实度。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困境;应对策略

2016年11月12日,“Post-truth(后真相)”一词因高频使用,被《牛津英语词典》选为年度词汇,并给出词解:诉诸感情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响民意。通俗来说,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于本源事实的严谨和追求已不再是全体新闻大众的需求首要,在新闻狂欢中抒发个人的情感与态度才是当下大片网友参与新闻生活的主要目的。“后真相时代”的到来集中表现在虚假新闻的泛滥传播以及新闻反转的层出不穷,理智为情绪让位,真相为舆论让路。“新闻在引起受众关注的过程当中,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异质程度决定了其是否会被广泛的讨论。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因此,受众在新闻当中行使传播权利时,会更多的寻找情感上的共鸣。网友的一键传播,自由发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的即时性与广泛性,但在源头鲜有规范的情况下,容易助长虚假新闻的萌芽。随着真相一步步被揭开,被翻转的部分会被无限放大以至于从个例上升至共性问题,一时间带动舆情的激烈。新闻真实总是姗姗来迟,长此以往,受众对于初生新闻的信任度会逐渐降低,最终引发新闻的公信力危机。因此,通过对后真相的种种表现形式的分析以及对其本质内涵的把握,从源头上寻找应对策略,对提高当下新闻真实度,还新闻市场能量与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

2016年度“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引发世界范围内网民参与到有关于后真相的讨论热潮中,“后真相”一词也从边缘冷门词汇一跃进入大众视野。近年,国内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江歌案、汤兰兰案、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等,真相迷离,反转频生,也持续将关于“后真相”的讨论推向高潮,带来舆情的裂变与传播。

(一)“后真相”的概念溯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有学者对“后真相”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政治领域出发,向新闻领域拓展迁移。2004年,美国作家Raloh Keyes在他的著作《后真相时代》当中提道:后真相意味着我们不仅具有真相和谎言这两种非黑即白的选择,在这当中还存在着灰色地带,即不构成谎言,但也绝不是完全的真相。至2015年,美国学者Jayson Harsin提出“后真相制度”的概念,他指出人类社会正从“真相制度”向“后真相制度”转变,再至2016年,英国宣布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两件事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舆论争议,也由此将“后真相”的概念推向大众。时至今日,大面积虚假失实的报道与反转新闻的横行,使“后真相”跻身一线热词,为主流媒体所认同与使用。

其中,A是一个n×n的实对称矩阵,可以将其视为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强度,X∈Rn,视为神经网络的状态,那么方程(1)就描述了一类连续型的全反馈人工神经网络。Radicchi等〔5〕给出了一种电路模拟方法,当A为对称正定矩阵时,OJA等〔6〕根据神经网络的Hebbian规则,将方程(1)作为一种无教师指导的神经网络学习过程,研究了输入空间提取特征主元的问题,证明了方程(1)从任意初始值出发的解都收敛于A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个可以由下面的定理保证。

(二)“后真相”产生的影响。北大教授胡泳认为,事实的土崩瓦解是造成后真相现象出现的最大原因。南大教授胡翼青也给出关于后真相的两大特征:“一方面,被原有社会秩序规定的真相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另一方面,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整则新闻行进的一周当中,由于网友断章取义的猜测以及声讨,对女司机及公交司机家属形成了巨大的网络语言暴力网,形如此类的事件在当下已经是频频发生。多元化的用户群体一方面扩大了获取本源真相的渠道,一方面用户会根据自我的喜好选择性的参与新闻,这也是反转新闻舆论风向产生的最基础的元素。每一次转折的出现,都是在一定的“论域”当中,出现冷静的纠正,反映了一部分网友素养的提高和意识的觉醒,但也只是凤毛麟角。大规模的辩证客观思维模式的形成以及对于本源真相不懈追求的素质还需要在长期积累中慢慢形成。

态度和情绪是后真相传播当中最为关键的表达,这两点特征促进了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同时全媒体时代反向包容与助长个人态度与情绪的传递。受众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有偏向性的选择与过滤,久之,受众被投送的信息与观点也会被大数据所标签化以迎合受众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理性被挑战,事件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

图7为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由图7可知,该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以及A/D转换电路。本文选用的双通道热电堆探测器TPS2534共有4个引脚[16],分别为:测量通道(CO2)、参考通道(REF)、热电阻检测通道(TEM)和接地通道(GND)。从图7可以看出,测量通道的信号与参考通道信号从ICL7650SCBA运放的正向输入端输入,为了使放大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位于后续A/D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范围内,因此,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设置为:

(一)管理层面做好舆情评估,加强预防与引导。舆情发生之后,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展开调查,了解实情,向大众作出正确的还原,避免事件的持续恶性发酵。对各类媒体的报道中出现的疑点以及网友的质问,不能选择无作为或者打太极的方式,要以坚定的态度和有效的事实陈列及时作出回应,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健康的讨论道路。与此同时,除却舆论形成后的及时应对,最根本的是要从源头抑制与引导。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媒介和大众的传播行为,切实履行在传播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管理条例》等,总体约束不够全面且不够严格,惩罚力度较低,可打擦边球的模糊地带较多,需要在全面的深化改革当中,进一步推进。

二、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面临的困境

(三)真相迟到,引发信任危机。一方面,用户相比于真相的获得更倾向于情感的宣泄,在自我情绪得到消解之后便离开这场舆论,但另一方面,当真相出现时,受众又会对真相的迟到爆发更大的不满,从而对平台,对媒介的非议和偏见更为加深,循环往复,阅读体验下降,公信力丧失。“更重要的是,社会长久期盼的网络公共同情、网络公共谴责、网络公共尊敬等网络公共情感,会在网络抗争诉求的“煽情主义”中衰落崩溃。”

(一)一键传播,源头真假难辨。今时今日,由专业的媒体人所主导的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传播时代。“在差序格局中,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是无法分开的,对自我的判定是与他人、特别是上位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众具备了传播的权利,却没有受到系统的训练,当接触到新闻信息源时,很难做到理性筛选和客观评价,而是根据自我的主观评价将事件简单搬运,或是进行导向式发言以快速成为意见领袖,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噱头”和“爆点”而将部分事实掩盖或歪曲以博得大众情绪的叠加热潮。在当下,作为社交软件核心之一的微博以每分钟一次的频率更新热搜,上传新闻不涉及重大敏感话题便能做到一键上传、一键评论、一键转发。由于编辑的字数限制等客观原因以及受众习惯于碎片化浅阅读等主观原因的共同作用,阅读建立在部分想象之上,无法掌握到全部事实。再者,从网络标题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先入为主等乱象来看,上传者,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公众平台,总不自觉的追求新闻的异质感,从而时有虚假和失实现象的产生,这一点在平台的智能筛选中不能被发现,往往要在广泛的争议和挖掘过后才能探听到真相。

随着近几年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服务供应链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服务供应链包括各个不同的节点,一般是服务提供商、服务集成商和客户等,各个企业在自身经营过程中,由于逐利性会导致各个节点企业在空间、时间等方面产生矛盾,不易实现整体的协调,而服务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调与否与服务供应链绩效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关系的有效协调至关重要。服务供应链是由服务各方因共同合作而产生的供应链,由于服务的特性使然,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相比,服务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的不同。这些差异的特征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兴趣。

(二)舆情反转,激起网络暴力。“反转新闻的自我衍变过程一般呈现出反转路径螺旋多变、传播主体角色多元及公众表达的审慎有度等特点。”

作为一种文献形式,石刻在昭告公众、传世久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周敦颐曾作《拙赋》一篇,标举“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言简意赅,给朱熹留下深刻的印象。朱熹曾亲自书写周敦颐《拙赋》,并“辟江东道院之东室,榜以拙斋,而刻置焉”,其目的既是为了“自警”,也是为了“以告后之君子,俾无蹈先生之所耻者以病其民云”。[注]朱熹:《晦庵集》卷八十一。这是利用刻石宣传推广《拙赋》,拓展了石刻的文化宣传功能。

反转新闻的呈现方式大多表现为,新闻出现后,形成有明显倾向性的舆情热潮,细究之后出现反转,引发两方观点争执和互究,在无法确定孰是孰非的来回之下,最终水落石出或不了了之。重庆公交坠江岸中,仅凭一张小轿车反向照片,结合司机为女性,便形成“重庆公交坠江 女司机逆行”的新闻并火速扩散,一时间女司机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和非议。路段监控曝光后,女司机系正常行使,被撞击后掉头,同为受害者。舆论风向掉转向司机,一时间“酒驾”“疲劳驾驶”等等,猜测不断,黑匣子打捞上岸后,才清楚是由于乘客的无理取闹导致悲剧的发生。

马克思对于新闻真实提出的要求是:“根据事实描写事实,且要从总体、本质和发展趋势上把握真实性。”公众对于事实的追求并不是完全的摒弃,更多的是无法全面把握事实所带来的以偏概全与断章取义,间接导致了偏信则暗,讹变传播。

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背景下,支离破碎的新闻真实并不能还原事情的本源真相。人人可发布新闻的市场自由导致了新闻的来源没有严格把关,因此传播是否基于正确的事实进行,不得而知。在碎片的扩散过程中,常常会被网友广泛的获得洞穿局限,因而形成新闻反转,不同的言论之间便会融入更多的情绪因素进行对抗而降低对于全部事实结果的追求。一次次反转与纠正的重复上演,媒体公信力会因此受到质疑,从而引发对于媒介信任度的丧失。

媒体在事情真相没有清晰之前,大多不会告知公众最终结果,公众觉乎知情权受到了侵害便会产生舆论情绪,逼迫媒体在没有充足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勉强做出回应。非主流媒体为了跟进热点,则是时时搬运片段,七零八落,引起联想,主流媒体则因没有时时更新碎片进程而被指责无作为。在汤兰兰一案中,部分媒体的报道,遭到了网友的批驳,纵观评论,发现网友批评的重点不在于案情本身,而在于媒体编辑的方式和侧重。此案爆出,首先引发大众对于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于涉事者的谴责,然后续的报道却用词模糊,似有隐情。在此过程中将受害者无形塑造成满口谎言的骗子,把寻找受害人的性质歪曲成“人肉”受害人,导致受害人的资料大量泄露,对本身遭受了巨大精神侵害的当事人带来了二次重创。直到黑龙江高院开庭宣布,驳回“汤兰兰案”原审被告人的申诉,真相才又毫无争议的明确在大众眼前。

媒体的添油加醋,偷换概念,网友的异化传播,使得原本明朗的事情也能变得争议多发,为人诟病,更遑论本身就疑点重重的新闻报道。包括主流媒体、自媒体及个人用户在内的传播者,如未能切实把握事情的真相,肆意发表观点性言论,无疑是将信任从高台推下,消磨自身建立的话语力量。

三、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受损的应对策略

要解决后真相带来的困境,宏观来看,要从管理、传播与接收理解三个方面着手,全链提高。力求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源头进行约束,由主流媒体为示范,发散形成求真务实的传播作风,最终在受众的理性接收下形成正确的社会引导和价值观塑造。

(三)“后真相”原因探析。在新媒体时代,技术变迁带来传播格局的革命,新闻生态与传媒伦理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传统的媒介传播下,新闻遵循“消息—媒介—受众”的传播线路,而至今时,自媒体的全面涌入与基础用户的准入,无形淡化了媒介的搬运性,从而形成了“客户端—用户”的简化关系链。基础用户的传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对于消息简单的复制粘贴,即便是对客观事实的搬运,也是存在局限性的。客观事实并不等同于事情的本源真相,且事件自初始不断演变,整个过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并不能够通过部分真相盖棺定论。或出于价值观的认知、或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抑或出于个人的媒介素养与习惯,基础用户言论的自发与主观,以点带面,形成大面积的言论倾向,带来了新闻界的情绪场,也挑战着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当下频频擦出火花。

(二)主流媒体加强引导力,把握新闻真实本质。“当今,新闻反转以及媒介中专家自圆其说现象普遍,受众无法通过媒介来辨明事情的真相,显然现代媒介没有承担好培养社会共识这一任务,带来的结果是部分公众出现信任异化,对新闻媒体呈现出强迫性不信任的态度。”舆论场的纷杂使得主流媒体的声音被多方元素淹没,权威被消解,失误被放大,但同时也表明人们对于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并未下降。因此,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媒体必须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应是媒体行业的第一要义,首先,要保证真相的提供准确无误,其次,要做到不为小众利益而对新闻进行刻意删选以抹杀群众的知情权。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得新闻事件在广泛的讨论之后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闻市场的真实,防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蔓延,另一方面,对于当下媒介公信力和亲密度的找回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于受众和媒体而言,实为双赢局面。主流媒体拥有着大量专业素养优异的从业者,对于坚守新闻原则,采编传播优秀新闻的要求应当严格执行,形成榜样,率先形成共赢循环。

综上所述,“后真相”在当下已经成为普遍,常常带来舆论漩涡,对新闻行业的长足发展产生伤害。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众拥有相对平等的传播权利,在促进新闻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真相迟到,反转屡生,引发受众不满的情绪以及对于媒介新闻专业能力的质疑。新闻真实在后真相时代不断受损,应从管理者角度加强市场监管与舆情的评估,及时应对;从传播者角度,加强主流媒体的专业度建设,以点带面,形成整个新闻市场媒介的专业与认真;从个人角度,提高自我新闻素养,加强鉴别能力,三管齐下,才能尽可能规避真相迟到,信任丧失的问题,打造绿色健康的新闻大环境。

四、结语

(三)提高个人媒介素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新闻,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在数量上占据了新闻市场大半江山。正是由于零星真相的片段拼凑式还原,使得真相获取时间延长,也是当下后真相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当虚假和失实新闻被发现问题时,通常会连带传播该则新闻的媒介和受众一起卷入这场舆论漩涡,影响讨论的针对点和情绪。当新闻呈现在眼前时,受众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观看也不是冲动的跟风,而是理性的审视。在原创发布和转发相关新闻时,要确保自己的新闻能够站住脚跟,能够担负起相关责任。这一点需要大众有意识的提高自身新闻素养,从总体和本质上去把握新闻真实,不轻易信谣、传谣、造谣。

注释: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吉木乃、精河县、鄯善、巴里坤、沙湾县、呼图壁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直接入户的方式,与农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于样本乡镇、样本村和样本农户,则釆取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剔除内容不完整的问卷6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44份。

表1 测试数据表明设计的自动循迹小车大部分情况下能完成铁丝循迹、检测硬币、实时显示路程距离。但是有时仍然有冲出赛道,警报器乱响的现象。初步分析因为改变了传感器的机械高度会使得传感器的灵敏度上升,返回来的参数变大;通过改变阈值解决了循迹与警报问题。

①《牛津英语词典》原文:circumstances in which objective facts are less influential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an appeals to emotion and personal belief.

②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43.

③殷文,张杰.中国式怨恨、差序格局与认同边界—情感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26.

④杨丹尼.走出“洞穴”:后真相时代的反转新闻[J].中国报业,2018,(22):23.

⑤陈相雨,丁柏铨.抗争性网络群体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18,(2):170.

(1)自动焊具有较小的焊接热输入,焊接过程相对稳定,焊接变形控制易于手工焊,焊缝轴向收缩量小于手工焊,在50%焊缝厚度前,焊接热循环对焊接变形影响较大,随着焊缝厚度的增加,焊接热循环对焊接变形的影响减弱。

⑥刘日照,程嫩生.论“后真相时代”成因及公众心理[J].东南传播,2018,(11):103.

参考文献:

[1]彭兰.人人皆媒时代的困境与突围可能[J].新闻与写作,2017,(11):64-68.

[2]王秋菊.后真相时代的舆论特点、引导难点及建议[J].青年记者,2017,(16):22-24.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7-0218-03

作者简介: 宗 桢,南京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语言学。刘雪芹,文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和传播语言学。

标签:;  ;  ;  ;  ;  

后真相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