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思考_世界经济论文

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思考_世界经济论文

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思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托洛茨基论文,苏联论文,世界经济论文,思想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托洛茨基一生的大部分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过去,人 们对托洛茨基的研究侧重于他的革命、政治方面的思想,很少涉及他的经济思想。其实 他在阐述“不断革命论”等政治主张时,也对经济问题作了不少论述,尤其对苏联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关系问题。尽管他的论述没有形成一 个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他已基本勾勒出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的关系。他的这一思想,今天读来甚简,但对于上世纪初的苏俄却极为宝贵,同时对于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对外开放长期战略也不失借鉴意义。

一、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的形成

1.1917年之前,托洛茨基在分析了欧洲革命形势和俄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初步阐 述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思想。

(1)分析了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认为“资本主义把它的经济方式和往来方式强加给一切 国家,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政治和经济机体。”[1](P143)他指出:“自1848年以来 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这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不断进行征服的半个世纪,也是资产阶级 反动势力和封建阶级反动势力‘有机地’互相勾结的半个世纪。”[1](P143)他所指的 整体性世界实际上是资本主义主宰的世界,许多落后国家实际上是被动加入这一体系, 但是世界经济与市场一旦形成,任何国家和地区便和这种经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然 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之中又充满矛盾,这种矛盾的积累引发资本主义总危机。

(2)分析了生产力和民族国家疆界的关系,认为“一个国家的范围最后已经容纳不了生 产力”。[1](P262)在世界市场形成之前,农业经济、手工作坊式经济囚禁于民族国家 内部,没有突破国家疆界,对外贸易仅停留于小范围的地区内部与小数量的实物往来。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突飞猛进,国内的资源与市场日趋短缺,资本主义碰到如何解 决生产力发展与国内要素短缺这一矛盾问题。托洛茨基指出:“由于一个国家的范围对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变得很狭小,这个国家就用兼并和附设殖民地而扩充起来。为了夺 取殖民地,即为了蹂躏落后国家的经济独立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构成了所谓民族 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1](P262)在他看来,出于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各国之间 应是开放的经济关系,但是这种交往与联系暂时是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为基础的,而最 终是以广泛民主为原则,组建欧洲联邦来实现的。

(3)提出“不断革命论”,认识到民族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1906年,托洛茨基首 次提出“不断革命论”,之后又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他认为没有世界革命的支援,一国 革命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其中经济因素至关重要。因为欧洲资本渗透进俄国,俄国传 统经济一直受到欧洲的制约,“欧洲资本在几十年内建立了俄国工业”,但是“由于国 债,每年大部分国民收入都流到国外,使欧洲金融资产阶级更加富足和更加强大。…… 不仅外国金融资本,而且外国工业资本一方面开发俄国的自然资源和剥削俄国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却在俄国以外,即在法国英国或比利时的议会中兑现自己的政治实力”。[1 ](P183)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无法立即用政权力量去割断这种经济关系,实际上也不 能割断这种经济联系。因而,革命胜利后的俄国,不仅要同资本主义欧洲保持经济联系 ,而且要利用这种契机,掀起欧洲革命,同社会主义欧洲建立新型的经济关系。

(4)构建“欧洲联邦”,实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欧洲一体化。托洛茨基认为,资产阶级 尽管努力实现欧洲统一,但是由于各国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难以真正实现统一。 “企求统一欧洲市场,同企求掠夺落后的非欧洲国家一样,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 ,这种企求遇到了各农业的和资本主义的阶段本身的强有力的抵抗,因为在他们手中, 同军国主义机关相结合的海关(没有前者,后者就等于零)是剥削和发财的不可代替的工 具。”[1](P295)“通过资本主义政府的协议从上面达成欧洲的稍微彻底的经济统一, 是纯粹的幻想。”[1](P296)他所设想的是没有“君主制”、“常备军”和“秘密外交 ”的欧洲联邦,这种设想是基于政治经济的双重目标,政治上,俄国革命运动刚刚开端 ,便遭到帝国主义威胁,“拯救俄国革命的方法是把革命转到整个欧洲去”,“稳固的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的建立,只有在全欧洲的幅员之内,也就是说在欧洲共和联邦的形 式下才是可以想象的”。[1](P298)经济上,欧洲统一会给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 整个文化发展带来巨大好处”,“无产阶级……应争取把帝国主义的国家托拉斯变成欧 洲共和联邦。”[1](P297)

2.1917年之后,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苏俄最高层领导人之一的托洛茨基继 续阐发这一思想,并在列宁逝世之后,在与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争论的基础上,阐 述了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

20年代之后,俄共(布)转入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围绕着社会 主义实践中涌现出来许多新问题,党的高层领导内部发生了几次大争论。在争论中,尽 管托洛茨基的思想倾“左”,仍不时闪出许多宝贵思想火花,其中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思 想最为突出、最具理论价值。

(1)分析苏联经济时,指出苏联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纵向比较,即和自己的过去经济发展 水平相比较,而且还要横向比较,即和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经济相比较。这一提法,是 针对国内有些人的“社会主义推进哪怕是一步就足够了”、“好像速度问题几乎是无所 谓”的看法,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苏联总的发展速度和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对比(前 者要超过后者),在当时极为困难的历史条件下,数量上与质量上恢复战前的水平这一 巨大成就仅仅是同资本主义世界开始真正的经济竞赛一个起点。他指出,资本主义世界 对苏联暂时还有巨大的经济优势,“资本主义各国所占的主要经济优势就在于,资本主 义目前还在生产比社会主义要来得便宜,而且质量也更好的商品。换言之,在靠老的资 本主义文明的惯性生存的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目前还是要比在承受了不文明遗产的条件 下刚刚开始采用社会主义方式的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得多”。[1](P640)

但是,在经济恢复战前水平之后,苏联经济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当时苏联发展工业时 主要仍以战前水平为参考,托洛茨基认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的整个问题 正转入一个新的方面”,即将苏联经济同世界经济对比,采用世界经济作为其参照系数 ,这样可以在总体经济水平上接近欧洲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赶超资本主义国家 奠定基础,反之,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2)在分析苏联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方面对外要实行贸易垄断,另一方面扩大与 世界经济联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对新生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充满危险,但同时又 存在机遇。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托洛茨基认为,“在世界市场面前我们决不是赤手空 拳的;我们的经济是得到实行全面社会主义关税保护制度的一定的国家机关保护的。” [1](P644)

至于落后国家能否与如何赶超先进国家的问题,他认为历史上德国、美国曾落后于英 、法一大截看似难以逾越的距离,但是前者凭借关税制度及自然资源赶上并超过后者。 国界、国家政权和关税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托洛茨基认为这 三者在更大程度上也适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垄断制,苏联恢复经济是不 可能的。但他同时强调,对外贸易垄断制尽管可以暂时遏制资本主义大量商品的冲击, 保护国内工业。然而,关税制度不可能代替工业发展本身,对外贸易垄断只是在经济恢 复与发展初期使用,社会主义经济迟早要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与世界市场接轨,因 此,苏联在竭力利用本国力量加速经济发展之外,也应利用世界市场的资金、技术和资 源,尽快缩小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差距。

(3)在与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争论的同时,再次强调苏联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托 洛茨基从国际间经济联系和各国的相互依赖出发,否认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即“ 向国际劳动分工发展和各国之间的有机的相互依赖关系排除了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 可能性”,“由于各国的相互依赖是极为紧密的,所以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不仅在政治上 ,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可能的”。[2]他认为苏俄经济非常落后,对资本主义经济依赖 性较强,如果没有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在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社会主义建设难以取得成 功。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与世界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时代,“不顾构成世界统 配的一部分的国家发展在地理、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条件,而试图在一个民族范围内实现 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经济各部门的平衡,那就意味着追求一种反动的乌托邦”。[2]因而 ,苏联要增加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依赖,从而走出“一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

二、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1.相互依赖关系产生的根源——生产力因素

由国别疆界分割所造成的不平衡,构成了各国经济外向交换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自然 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会开拓新的资源需求,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资源要素,从 而不断改变着国别间天然分布和由此所决定的交换格局。在此基础上,各国间的交往和 相互依赖被置于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中。这种关系愈发展,则各国经济内部的外向交换 要求就越强烈,从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与依赖也就越紧密。

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和集中过程大大加快。到19世纪 末20世纪初,垄断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厚的基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 主义,垄断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反而在国内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 危机,同时在国际范围内,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附属国家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危 机,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托洛茨基在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与世界大战 根源之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与民族国家总资源有限性这对矛盾是大规模 战争爆发的主要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突破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在国际范围内形成 生产分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源于内在的自发动力,走出 民族国家范围,成为世界性生产力;二是成为世界各国之间主动或被动交往的纽带,结 束了传统地理分割状态。托洛茨基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 想,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从资本主义内部生长、成熟起来的,理论上应该是一种更为 先进的生产力,实践上应该优越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力是孤立状态 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世界联系的,虽然这种生产力在扩张之初充满暴力与剥削,但它 作为资本主义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还是有其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因而,他指出:“社会 主义不仅必须把资本主义最高发展的生产力接收过来,而后必须立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把生产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使生产力达到资本主义制度下从未达到的发展状况。” [1](P931)民族国家如果“把生产力赶回到它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曾经猛力地试图冲破 的民族国家的疆界中去”,只会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是工业部门的生产停滞不前,甚 至会退到更低的水平上,其二,是退出世界分工体系,从而失去从世界市场获取各种资 源的机会,在这种状况下,为了发展生产力,结果又将陷入为了扩张领土而爆发的新的 帝国主义战争的漩涡中去。

2.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客观基础——世界经济统一性

在社会主义经济出现以前,从社会属性来看,世界经济体系的确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 下,世界市场的确也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市场。但是,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统 一性的客观基础并不是这种社会属性,而是作为经济规律的机器大工业。托洛茨基在分 析民族、经济、国家关系时指出:“经济拒绝使自己的力量和资源的自然运动服从于地 球上民族集团的划分。”[1](P263)他认为“经济制度不是国家活动的产物”,经济有 其自身规律,同时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左右,因而经济的发展是在客观性与社会属性的对 立统一之中推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出现,带来世界经济社会属性的新变化,但是这种 变化不会波及到世界经济的生存,反之,会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与发展 世界经济的内容,为世界经济与世界市场出现“质”的变化奠定基础。

3.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纽带——对外贸易、技术与资金

对外贸易是各国经济联络外部世界的主要链条,也是构成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构架。1 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是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和发展的时期。俄国介入国际贸易较早,是资 本主义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国家。苏维埃新政权诞生后,苏联对外贸易由于国 内因素与国际封锁,一度滑至世界贸易体系的边缘。托洛茨基指出,苏联离不开世界市 场,同样世界市场也离不开苏联,苏联需要向世界市场输出并输入产品,而世界市场需 要苏联的自然资源和国内市场。他强调:“无论农民的需要或工业的需要都把我们重新 纳入世界经济。”[1](P703)

第二个重要纽带是技术。托洛茨基在强调技术问题时指出:“我国工厂的技术装备如 何?根据这一问题的专家瓦尔扎尔的统计,战前我国工业装备的百分之六十三是进口的 机器。只有三分之一的装备是国产的,而且这三分之一还是极简单的机器,因为比较复 杂的和重要的机器都从国外进口。”托洛茨基在回答美国客人“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任 务是什么?”的提问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加强社会主义基础和提高群众福利的同 时,使我们的技术美国化。”[1](P759)

此外,他认为资金也是相互依赖关系存在的一个重要纽带,他认为:“首先要正确地 运用我们国内资金,其次也要利用世界资本和商品市场可能向我们提供的——当然不是 白给的——补充资金。”[1](P758)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增多,也会加深各国之间的相 互依赖。

4.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矛盾与斗争

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但并不是一个绝对和谐的体系。在这 个体系里,各国间的制度差别、实力差别、供需结构差别、分工的地位差别等必然导致 交往关系中的矛盾。托洛茨基认为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充满矛盾。托洛茨基 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有本质区别,但是两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 系的,两者都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共存,社会主义经济形态 是资本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当然,在 这一过程中,苏联除了面临封锁之外,还面临巨大的生产力压力,他强调:“劳动生产 率和整个社会制度的生产率在市场上是通过价格的相互关系予以衡量的。就这个意义来 说,苏维埃经济面临的最巨大、最直接的威胁,也许并不是军事干涉,而是更廉价的资 本主义商品的干涉。”[1](P926—927)因此,在重视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时,也不可 忽视依赖之中的相互斗争的存在,而否定或退出相互依赖关系。

5.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对外开放政策

20世纪对外开放政策,并不是哪个国家的独创,而是历史发展事实所证明的真理。托 洛茨基指出:像德国、美国这些历史上曾经是后进国家,通过不断开放,不断吸收先进 国家的文明成果,进而步入并超越英、法之列。社会主义苏联是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托洛茨基持肯定态度。事实上,社会主义苏联从诞生到1932年之间,一直奉行的是对外 开放政策。除了内战与经济封锁前三年之外,苏联对外贸易额总的呈上升趋势,且增幅 较大[3]。但是,到30年代中期,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社会主义逐渐走向半封闭的 对外经济战略发展模式,对外贸易额开始大幅度降低,退到20年代初的水平。

三、托洛茨基“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评价

1.这一思想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它试图回答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及与资本 主义共存问题

社会主义事业是个全新的事业,方方面面无成功的先例可循。在开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也不例外。列宁在实践中确立了对外开放及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初步探索 并回答了这一问题。但是对于这一基本方针,党内高层之间是有争论的,即存在“将对 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对外战略还是作为暂时的策略”之争。列宁的早逝,使这一问题重新 凸现出来。以斯大林为首的主流派,并没有把对外开放作为苏联的基本国策,而是把它 作为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手段。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基本上坚持了列宁的观点 ,并进一步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一问题。这是继列宁之后在此问题上的 可贵探索,这一思想对于当时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是有重大理论意义。由于各种干扰因素 ,而未被采纳,但是对于现在研究与反思苏联历史,探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道路有 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2.这一思想总的目标取向是正确的,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托洛茨基分析了经济相互联系的根源及其纽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的 战略。他重点以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展开这一思想剖析,坚持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世界 范围的角度来看问题。他的理论概括为:对世界分工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进步作用 作了比较充分的估计,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提出要打破封 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市场来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

3.这一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托洛茨基没有系统地阐述世界经济相互依赖与对外开放思想之间的联系,并进 而形成一个较严密的思想。他只是在论著中包括与斯大林的争论中涉及有关对外思想( 这些思想今天看来不乏闪光点的思想火花),这一思想缺乏系统性和有力的论证,又未 在实践中运用。固然这与他从事革命与建设投入的精力与时间有限相关,但是其相关理 论薄弱是重要原因,以至于他在流亡生涯中,也不过多论述这一问题,因此,可以看出 ,他的对外关系理论研究的层次是不高的。

第二,这一思想提出的动机和目的值得探讨。在革命时期,他这一思想是为其“不断 革命论”服务的,认为苏联经济对世界经济具有依赖性,如果没有世界革命的支持,苏 联革命与建设难以取得最终成功,主张推进“世界革命”。在建设时期,托洛茨基提出 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是“批判”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但他并没有过多的 理论准备,只能将原有理论再次“翻版”。因此,这一服务于错误的理论与大争论而不 是直接针对革命与建设实际需要的思想的理论贡献是有限的。

第三,这一思想带有空想的色彩。托洛茨基思想较左,虽然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 本主义经济长期共存相互依赖关系,但对欧洲无产阶级发展趋势的认识是不够的。他估 计资本主义最有可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走下坡路,而欧洲无产阶级通过缓慢学习,逐渐 成长起来,最终爆发欧洲革命,从而击败资本主义取得最后胜利,使资本主义主导的世 界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的世界经济,使不平等的相互依赖关系变为平等的依赖关系。然而 ,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求。此外,他片面强调苏联经济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依赖 ,没有看到苏联的现实状况、资本主义对苏联的依赖性和当时的国际环境,而喜欢在理 论的框架里“绕圈子”,构想某一种完美的形态,这是他的理论难以得到实践的一个重 要原因。

标签:;  ;  ;  ;  ;  ;  ;  ;  ;  ;  ;  ;  

托洛茨基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思考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