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论文_吴鹏

34例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论文_吴鹏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对34例心房扑动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房扑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F波下传比率吴2:1下传10例,3:1下传5例,4:1下传5例,呈2:1~8:1不规则下传10例,逆钟向折返性房扑23例,顺钟向折返性房扑7例。结论:心房扑动多为2:1房室传导,由于心室率加快,可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变,诱发心力衰竭。体表心电图可对多数病例做出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进行食管导联心电图检查。

【关键词】心房扑动;心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89-02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是一种不稳定的心律失常,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相等、等电位线消失的心房扑动波(F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若心房扑动未能积极控制,可诱发或导致心力衰竭。循环血容量减少可致子宫缺血,危及胎儿。心房扑动的治疗与心房颤动相同。病情危急者可采用同步直流电转复。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房扑动患者34例心电图诊断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心房扑动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49~90岁,平均年龄65±3.5岁。有原发疾病患者32例,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5例,脑梗死6例,慢支肺心病3例,糖尿病1例,先心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1.2 方法

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取平卧位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2.结果

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规整呈锯齿样的房扑波(F波),频率250~350次/min。心室率可快可慢,或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的比例。QRS波形态正常,也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F波下传比率吴2:1下传10例,3:1下传5例,4:1下传5例,呈2:1~8:1不规则下传10例,逆钟向折返性房扑23例,顺钟向折返性房扑7例。

3.讨论

心房扑动几乎均见于病理情况,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也可见于肺栓塞、急性感染、低氧血症等。心房扑动多为一过性,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为持久性,持续数月或数年。心房扑动多为2:1房室传导,由于心室率加快,可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变,诱发心力衰竭。体表心电图可对多数病例做出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进行食管导联心电图检查[1]。药物疗效较差,体外直流电击复律、经食管心房调搏均可迅速终止发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可达90%。既往认为房扑较少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目前认为房扑与房颤一样,持续发作超过48h即应采用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

心房扑动时心电图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F波的形态:典型的F波大小、形态、间距均呈一致,呈波浪形或锯齿形,在Ⅱ、Ⅲ、aVF导联特别明显,由于F波连续不断,无等电位线可见。临床常见的房扑为峡部依赖性右房内环形折返呈逆钟向运行,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导联F波呈负向波,V1导联呈正向波,过渡到V。导联呈负向波。少见的房扑为峡部依赖性右房内环形折返呈顺钟向运行,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导联F波呈正向波,V1导联呈负向波。另有一些房扑折返环圈不固定,心电图无典型表现[2]。房扑的 F波常与QRST波重叠,因而扭曲变形。F波的频率以300/min最为多见,不少学者认为心房扑动的频率不应低于250/min,事实上有时心房扑动的频率可≤220/min。低于220/min的心房扑动称为慢房扑。

由于心房扑动的频率常>250/min,故房室结很难进行1:1传导,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不论房室传导比例如何,F-R间期通常延长。2:1房室传导:未经治疗的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者最为多见,这是由于生理性干扰而非病理性传导阻滞。当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时,两个F波中的一个F波可能被QRST波群所扭曲或掩盖,因而可被误诊为窦性或房性心动过速[3]。按摩颈动脉窦或注射维拉帕米,抑制房室结传导,可显示隐藏的F波,从而做出正确诊断。4:1房室传导阻滞:经洋地黄等治疗后的心房扑动常可出现4:1房室传导阻滞,未经治疗的心房扑动也可能出现4:1房室传导阻滞,此时F波清楚可辨,诊断多无困难。1:1房室传导:心房扑动伴1:1房室传导者十分少见,多见于慢房扑或心房扑动经旁路下传;心房扑动经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心房频率减慢,可能出现1:1房室传导。此时由于室内差传,QRS波群可呈宽大畸形,与室性心动过速不易鉴别,按摩颈动脉窦有助于鉴别诊断。2:1房室传导与4:1房室传导交替出现或2:1与1:1房室传导交替出现:有时心房扑动2:1与4:1房室传导交替出现,这可能是由于交接区近侧发生2:1传导阻滞,而交接区远侧交替性出现3:2文氏型传导阻滞,致使3个F波连续下传受阻,导致2:1与4:1房室传导交替出现,少见情况下可出现1:1房室传导与2:1房室传导交替出现。

锯齿样的F波一般在下壁导联比较清楚,在其他导联可能不易辨认。但偶尔在V1~V3导联清楚。房扑时心房率大于250次/min,由于房室结的频率依赖性保护作用,房扑极少为l:1下传,房室传导的比例多为2:l或4:1。当房室传导为2:l、3:1或4:1时,R-R间期规则。当房室传导为3:2、6:2或比例不固定时,心室律不规则,但R-R间期仅为一定程度的不规则,并非绝对不齐,有一定的规律性。当房室传导的比例为6:1或更少时,常常提示有房室传导阻滞存在。此时,应与房扑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相鉴别,仔细测量FR间期,前者固定不变,后者不规则。改变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或心房不应期,可以影响房扑时房室传导的比例。例如,奎尼丁、洋地黄类等药物以及按摩颈动脉窦会抑制房室传导,使其传导比例改变,这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晔良,龚仁泰.危重症心电图及临床处理[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5-184.

[2]丁怡,易宏达,吴国英,孙希希,田路.动态心电图分析复杂的心房扑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 11(4):319-322.

[3]廖兰,张翠菊.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的误诊分析及心电图鉴别诊断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6):73-75.

论文作者:吴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34例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论文_吴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