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佳运行方式:“混合经济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混合经济体制”的理解
“混合经济体制”(以下去掉引号)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寻求进一步发展的体制设想。这种想法是:国家经济主要由“公共经济”(以下去掉引号)和私人经济两种成分构成;在公共经济中,包括国家对经济的一定程度的计划调节,并且这种调节是指导性的和间接的;在私人经济中,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在这种体制下,私人企业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决定产品和劳务价格,在竞争中,依靠各种法律来保证契约(合同)的自由与有效:国家的作用在于保证“公平”和“秩序”的实现、增加社会福利、致力于维护市场经济、使私人企业有一个稳定的竞争环境;在私人资本不便于经营或不愿经营(不愿经营也可能出自微利)的道路、邮电、铁路、港口等进行投资;政府负责资助和协调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这种设想不排斥西方国家治理经济的计划性,在间接调节方式上主要通过利率、税率、汇率、价格等手段来影响私人企业的活动,计划性也不应破坏契约自由和妨碍市场竞争。混合经济体制,后凯恩斯主流派、原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论者、瑞典学派都是赞同者,新剑桥学派和新制度学派也有同意者。这种体制的公共经济,不是指公有经济,更不是指公有制经济,虽然它不排斥西方国家中国有和国营经济成分,因为象亚宏观层次的邮电、铁路、港口等企业是任何国家都需要掌握、控制、经营的,还有一些微利或不赢利的企业,私有企业不愿意干,但国家为了维持人民生活之必需,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国家宁可赔本也必须经营,但是,公共经济的本意的核心,还是指以私有经济为主的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是以公共经济的“身份”出现和发挥作用的。实际上,混合经济体制的设计者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流派的思想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佳运行方式为什么也应该选择混合经济体制
我们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论述。
1.关于本文标题的提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为一种经济制度。制度,具有规划性、系统性、规律性的共同特点,它应该表现为构成之物的统一的、图式化的、有序的(特别应该是良序集)排列。也可以这样叙述,制度是构成物(统一整体)的各个项目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的综合体或图式。有人将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看作是等同的,可能来自如下理由:制度,都有发生作用、发挥机能或运行的结构和方法。在我看来,制度是一种框架,体制是在框架确定之后构成物之内部的有序结构。其实,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体制是一种模式,经济体制则显示经济运行原则或经济机制(机制则为一个形成耦合的链条),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仅仅是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内容的重要后果。制度和体制的概念比较,制度更笼统一些,体制内含于制度之中。关于经济体制的研究,一般地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①体制选择对经济活动的效率的影响:②自身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的作用;③它同政治体制一起为人类造福的状况和它同人类福利之间的关系。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选择,而混合经济体制是制度选择确定之后确定的一种经济运行模(方)式。
2.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类社会的前进应该遵循“否定之否定的闭合圆圈的轨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方面看,只有一种选择是最佳的。既或从原始社会开始最终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但这种轨迹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在闭合圈的轨迹上运动的过程,何况共产主义社会既或实现,它仍然需要再发展,所以,我们赞成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趋同论”。混合经济体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它或许应该是社会历史发展到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经济再发展的行为选择与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的体制目标的行为选择。从两条道路上、从不同的角度上和不同的方式上而出现的“同步跟踪”、“自动耦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是“经济人”。“经济人”是以个人的私利获取的多寡为目标的,尤其是我国所处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人的行为更是如此。市场经济虽然是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界定的。但是它并不能排斥它是个人私利的获取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条件下的一种实现方式,在这一点上,当今的任何制度的社会没有区别。所有制的性质对个人私利的获取所表现出的人性,起不了限制作用,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是表现在速度的快慢上和性质的差异(只是暂时的)上,它并不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亡。所以,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承认:所有制不是讨论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虽然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存在与否的羁绊;经济体制不是取决于国家性质的唯一根据,它是国家寻求经济发展是否快捷的途径,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社会可以选择同一种经济体制,更主要的是看你赋予它什么样的内容。
4.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的经济改革,主要来自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构成的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来自于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僵死的教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述中这样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2页。)这段话,马克思表述了两层意思。其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在扩大商品经济阶段,其占有方式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以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为其结果的。这种生产关系(私有制)所造成的自身否定主要表现在对人的自身利益(私利)的否定,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的逻辑矛盾:私有制是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利益实现方式,但是在个人劳动的结果(劳动价值的实现)上却违背了劳动者个人的根本利益,这种生产关系的选择与人的最基本的私利追求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产生了根本冲突,因此,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对人的社会存在价值的一种否定。这种否定,其实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产生的逻辑悖论。其二是,接下来马克思指出,虽然有这种矛盾,但否定私有制或重建私有制是不现实的。那么,采取什么办法呢?“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所有制,使劳动者成为共同的“自由人联合体”中的成员之一并成为生产资料的持有者。这里的个人是指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是社会化了的个人,是全面发展,不受任何约束的(法律道德规范除外)的“自由人”。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与重建个人所有制这种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善是吻合的。马克思提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本意是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并以其作为创造新的经济制度的客观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四点启示:①我们应该根据马克思所指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社会所有制原理得到启发对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传统体制进行改造,对双轨制体制进行发展。②混合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应使:资产所有者承担风险;生产要素流动趋于自由,由市场主宰并由国家做间接调控;资产的所有与个人利益关系休戚相关,国有经济部分表现为“公共经济”性质;相似于“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劳动)组织中的个人获得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表现出的优越性的核心,也是与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体制所赋予的内涵并行不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不断的改型建制、剥离,在分散化趋势促使下的不断变小,乡镇企业逐渐在国民收入中成为主导产业;只要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在比例上不受限制。上述一些要求与重建个人所有制不产生悖离。③重建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私人经济(混合经济体制中的主要经济成分)是要占统治地位,也不是指私有制,而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剥削的否定的前提下(尽管马克思的这种否定是不现实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与目标的设计,显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是“人性的物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混合经济体制,对于“人性的物化”具有双重的功效:公共经济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天然禀赋和优势,它给人性的物化创造了理所应当的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的外部环境;私人经济部分为人性的物化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无垠天地。④重建个人所有制与混合经济体制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存在着同向和共生的关系。它是对“国家社会主义模式的否定,它告诉我们国有企业不可多地不可无,对传统体制的否定不等于不要国有经济。
5.西方国家所提出的混合经济体制是构筑在私有经济为主导经济成分的前提下,我们建议确定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混合经济体制的理解是:
①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尤其是我国。对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改造(改革)与公共经济的要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私人经济的存在、继续、大力发展,与西方混合经济体制下的情形相同,只是竞争的程度、律法的建立和所起的作用可能会差些。
②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成分构成都有公有和私有两部分,只是数量和比例上存在差别,在质的方面是相同的,这是否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同出一辙呢?
③国家经济体制的目标选择与国家政治制度不能混淆,经济体制目标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和确定经济运行的格局,如果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相同的社会选择,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不必大惊小怪。
④近2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已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了很大突破,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在接受凯思斯经济观点上,我们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上也有了许多突破。与效用价值论的合一已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共识,所以,我国的经济改革在许多方面都采取了西方国家的好做法而具有实用性和更注重实效。我国的经济改革,表现在公共经济中,国家在对传统体制下的绝大多数不涉及国计而只涉及民生的企业已放弃指令性计划,并以指导性和间接的调节为其主型的调节方式;国家让企业在开放的环境中用法律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自由与有效;当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和当市场调节作用有限而出现的秩序不良乃至混乱时,国家参与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原因来自于国家注重了社会福利的增进,另一方面原因则来自于国家确立并致力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国家在负责加强、协调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公共福利事业中加强了投资,在这些公益化事业中得到发展的同时使国民的福利得到了增进。我国在鼓励和加快发展私人经济方面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私人经济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让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通过税收在国民收入和国民经济的积累方面它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私人企业在我国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宽松;私人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行决定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越来越受到保护并有了行为的自主权。不难看出,我国的经济改革虽然没有明确说明确立混合经济体制,但步调和要求与混合经济体制是一致的。
7.混合经济体制主要强调了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作用。凯恩斯经济学之所以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派,就在于本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针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现状。在资源配置失调和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被某些西方国家采取严格的控制经济的政策效应所证实。混合经济体制中的公共经济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西方国家中的国营企业属于政府行为的一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办的企业主要是国计民生作为出发点的,是维护国家经济的产业结构平衡和总量平衡之必须;二是国家的政府行为表现在对私人企业的正确和有力的引导,它并不排斥计划性而强调计划的引导方式:指导性和间接性,更注重国家治理经济的政策效应,这也是政府行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经济体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失败的结果,大多是来自政府行为的失败,在这一点上,混合经济体制所强调的政府行为的作用,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不但具有借鉴意义,而且理应如出一辙。
8.混合经济体制的设计以注重效率为出发点。传统经济体制国家经济采取政府直接计划调节是国家垄断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历史已经证明它利少弊多。我国现在试行的双轨制经济体制,虽然政府想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政府也不想限制市场竞争,但由于法规的不完善和权力经济的负效应存在,有时用政策手段去抑制工资和物价上涨,但效果并不理想。什么原因呢?一是进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彻底,例如承包经营,它导致政府财政的不景气,引发了“诸侯经济”的加剧,诱发了腐败现象的滋长与蔓延,公有制企业同样也可以在通货膨胀期间用收缩产量和吞食固定资产以及违背政府的政策法规搞地下交易,以适应企业的不景气状况,从而导致国家经济效率低下。二是我国对企业的工资还起到限制作用和对物价的不合理干预,这虽然不会在市场上产生固定不变的投资收益和劳动报酬,但不是增加经济效率的好办法,因为它并没有使劳动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刺激,也没有对企业经济行为得到激励,我国现在出现的产量收缩、就业量收缩、有效供给不足而导致人力过剩、社会失业人数增加、资源配置不利,则是经济效率不高的表现。混合经济体制之所以注重效率,主要是非常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完善和政府为维护市场竞争的正常环境在行为上所应做出的努力,这种努力可以实现生产要素收入的平等,政府在控制经济效率方面可以实现“稳定中求增长”和“增长中求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9.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股份制企业,以控股制形式的公司财团,全民、集体、个体(包括中外合资)等共同投资而组成的混合型企业,小型合作企业等等。其实,我国现在存在的以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已经具有了混合经济体制的属性,欠缺的理应得到补充的则是国民应具有“公民产权”。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所有制论文; 混合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