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师范学校,佳木斯市 154002)
摘要:想要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具有一定的数感,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更加优质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感如同语文学习中的语感,两者有着共同之处,所谓的数感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借助的一些数字以及数学的基础感知技能,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的数学学习质量,老师要对小学生的数学数感进行有效的培养。所说的数感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中对数字的运算理解和感知,主要的体现就是对数字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借助更加丰富的形势来将数字进行表述,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数字代表的大小和意义,借助数字的关系实现信息的沟通交互,进而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种运算结果进行有效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教学
一、科学合理的构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升数感
鉴于小学生很难长时间的将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为了更好的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不具备很强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如果仅仅依靠简单的讲解和训练,学生很难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数感[1]。所以,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对他们的兴趣进行探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构建更加有趣的情绪,让学生深入其中。举个例子来看,在学习关于“七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汇总,老师可以模拟以下情境:“我们去游乐场玩耍,坐上了一个快艇,大家快来数一数,看看快艇是由多少个图形组成的?”然后老师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动态图片,学生就很快的发现了快艇是通过七个相同的小三角形组成。然后老师循序渐进,向学生继续提问:“那么两艘快艇是有多少个相同的三角形呢?”通过这样一个层次递进的形势,慢慢的就可以将关于七的乘法口诀进行推导,整个的学习气氛比较的轻松愉悦,学生也充满了高涨的兴趣,也更愿意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进一步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二)对问题的空间进行科学的拓宽,保障选择内容的科学合理,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说的探究式的学习并不是将所有的问题都放入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将小学的水平分为现实和潜在两种。所谓的现实水平就是小学生实际拥有的认知能力,而潜在水平就是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而出现的一种水平。这两种水平都会存在一定的空间,对这个空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开拓,要进一步的保障探究内容的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有助于数感的培养。就像,学生完成了平均数的相关内容学习之后,老师可以借助讲述故事的方式将具体的问题传递给学生[2]。如:学校门口的水果店新批发了一批香蕉,香蕉的平均重量是100g,小红的妈妈买了五个香蕉,请问大家这五个香蕉的重量是500g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问题的拓展训练可以将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和实际的生活进行关联,激发学生的思维。“平均重量是100g”需要理解成有的香蕉的重量是大于100g而有的香蕉的重量是小于100g,所以小红的妈妈买了五个香蕉并不一定恰好是500g。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的知识应用得到了有效的拓展,数学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数感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准则,保障内容的科学合理,提升学生的数感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坚守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准则。结合班级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内容选择,进而可以有效的弥补学生在知识感知上的缺陷,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数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参考“计划长安排短”“先使用后补充”的准则,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在讲解关于“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的时候,该部分的知识重点就是对运算顺序进行可靠的确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运算顺序才能够更好的获取到实际的运算结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要坚持层次递进的准则进行混合运算的教学。老师先设定一个只含有乘法或者是除法的混合运算,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先让学生学会乘法以及除法的运行规律[3]。比如“2+5*7=?”“10-6/2=?”,诸如这样简单和基础的题目对于学生而言整体难度不够高,这些题目也是依靠于前期所学的相关基础,让学生掌握了乘法或者是除法的运算优先级是要高于加法或者是减法,等到学生彻底学会之后,老师再将乘除法进行有效的混合比如“9/(5+4)+2*6=?”等,通过这样层次递进的设定方式,也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保持更加高涨的热情和自信,先依靠简单的知识作为切入点,然后再逐步的深入,最终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从而对数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四)适当的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借助数字实现沟通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老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来借助数学中的数字来实现信息的沟通以及信息的交流,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认知更加的深刻彻底,而且也可以保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积极性。举个例子来看,老师可以慢慢的引导学生合理的借助数字来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进行合理的表达[4]。有一名同学说:“我们小区门口和超市之间的距离是800米,我们小区的花坛面积是50平方米”;有一位学生说:“我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大约需要坐车30分钟”;另外也有同学说:“我们家一共有四名成员,两名是女性,两名是男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总结: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整个教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要对学生的数感进行有效的培养,整个培养的过程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要循序渐进切记不可操之过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有助于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技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数感,最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兆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J]. 学周刊,2014(9)
[2]孙鸣霞.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6,(10)
[3]郭民,史宁中.小学生数感发展规律与特征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J].小学数学教与学 ,2012.1.
[4]兰赠连 . 数感培养“五法”[J].小学数学教与学 ,2012.1
作者简介:张扬(1979.06-),男,佳木斯市人,当前职务:师范学校数学教师,当前职称:中讲,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数学教育。
论文作者:张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字论文; 香蕉论文; 小学生论文; 乘法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