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_农业论文

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农业论文,循环经济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长期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掠夺性的经营,以至于土地裸露,风蚀加剧,河道淤积,旱涝灾害严重。再由于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推广,单一化种植和物种遗传异质性的削弱,使农业系统不稳定,削弱了对自然灾害的抗逆能力;高产品种抗病力差,要求肥力高,需要投入大量化肥和农药,致使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种群减少。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普遍认同和推广,应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

1 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1)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物质不断循环再生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在生产和消费中,追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废物产量的最小化,从而根本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2)农业循环经济理念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

(3)生态农业理念 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期内不对其环境造成明显改变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多次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它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可见生态农业涵有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总要求。江苏省在落实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时,已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在农村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2 生态农业的发展类型

生态农业无论范围大小,都需要农、林、牧、副、渔多业结合,但由于各地自然资源、生产技术和社会需要差异悬殊,不仅各业所占比例不同,结构特点不同,因而表现出的生态系统类型也不同。

(1)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型 该类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使林、农、药、菌等物种的特点通过合理组合,建立各种形式的立体结构,以达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目的,又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是我国普遍存在,也是一种主要类型。

(2)生物物种共生生态型 该类型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促进的物种组合在一个系统内,使物种间存在互惠互利,达到共同增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生物物种共生的有禽—鱼—蚌、稻—鱼—萍、苇—鱼—禽共生等多种类型,其中稻田养鱼在我国南、北方都已得到普遍推广。

(3)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型 该类型通过初、次级生产、加工、分解等完成代谢过程及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桑基鱼塘就是一种典型的水陆交换生态系统。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流域、滩涂可建立此类型。

(4)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型 以开发平原、低山、丘陵地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复合生态农业。通常模式:高坡栽果、茶、竹,平坡引种牧草,发展以猪、牛、羊为主的牧业,耕地以种粮为主。

(5)多功能的联合生态型 通过完全的代谢过程——同化和异化,使物质流在系统内循环不息,不仅保持了生物的再生不已,并通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结构调节,使各种成分相互协调,达到良性循环的稳定状态。这种类型的最大特点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以上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随着生态学、经济学及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空间利用、对物质多层次和多途径转化以及水陆环境交互补偿等的进一步探索,必将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容。

3 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

发展生态农业要在总结和吸取各种农业生产实践,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有机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传统农业的生态转型。

(1)大力宣传,全民动员 发展生态农业的主战场在农村,只有让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经济效益,才可能变为自觉行动,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同时引导科技人员在农村搞试点,采用多种形式,推广普及生态农业。

(2)合理规划,整体协调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各业大综合的发展模式。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为此,发展生态农业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也要考虑地区特点,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设最佳的生态农业系统。

(3)重视三个效益的统一 发展生态农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4)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我国传统农业积累了数千年的丰富经验,隐含着许多生态农业的雏型,但生态农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进一步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不少地区在人均耕地不足0.06h的情况下却创造出丰衣足食的奇迹,其中科学技术的应用起着巨大的作用。

(5)实现资源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使农业系统内部的能量、物质合理流动与转化,通过生态系统内部食物链、生态网络和农业废弃物的再生、综合利用,以弥补资源的不足,既节约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生态环境。

(6)完善各类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市场调节体系,需要生产资料供应,引进各种生产技术,以及贮藏、运输、加工、销售一系列的社会化服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正走向规范,生态农业的各类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急需加强。

4 结语

生态农业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重复循环利用,实现物质利用的最优化,废弃物产生的最小化,从而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持久、长期的建设过程,也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

标签:;  ;  ;  ;  ;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循环经济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