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经济结构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香港市场经济结构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对香港市场经济架构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架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香港经济增长以很高的速度走在世界新兴工业经济地区的前列。香港经济成功的奥秘到底何在?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香港经济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香港经济成功的奥秘

在对香港的考察过程中发现,香港由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变成经济资源富足的繁荣都市,成为资金充裕、商品丰富、人才济济、资讯灵通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工商业中心,从而成为一颗耀目的“东方之珠”,关键在于香港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精华,逐步地建立起了一种切合本身实际需要的经济模式。即自由开放、多元化的国际型市场经济模式。这正是香港经济的精髓,也是香港经济成功的奥秘所在。

香港是个弹丸之地,既缺乏自然资源,又无经济基础。开埠之初,实行自由港政策,从事转口贸易。香港经济发生巨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1946—1952年为战后复元和转口贸易阶段。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对外贸易几乎全部停顿,工业生产也告萎缩,但战后几年香港充分利用优良港口、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网,从转口贸易和航运中获利,从而使其转口港地位迅速恢复,对外贸易也超过战前水平。第二,1952—1970年为工业化阶段。朝鲜战争和对华禁运使香港经济猝然陷入危机,转口贸易一落千丈。香港人善于掌握机遇,调整策略,很快就转入工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经济结构变为以轻工业及其产品的外销为主,经济策略采取出口导向型,根本改变了过去100多年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老路 。第三,1971—1981年为从工业化走向经济多元化的阶段。从60年代晚期起,采取出口导向型策略的新兴工业经济地区逐步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发达工业国家保护主义抬头,使香港经济发生巨大波动,出口市场极度萎缩。在这一阶段,香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推行工业多元化,以生产高增值商品来应付欧美各国的保护主义,又以市场多元化来应付竞争对手的挑战。 然后实行经济多元化, 使多个经济部门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以扩大香港经济的基础。70年代是香港金融业、旅游业及房地产业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时期,香港成为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第四,从1982年到现在,是香港经济开始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也是香港自由开放的国际型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阶段。从而使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轻工业制造和出口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运输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国际大都会和国际旅游地区,使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香港由一个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充满着活力和机会的经济区域,有其外部条件,如优越的地理位置、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机遇、社会主义中国同香港的紧密关系等;也有其内部因素,如香港自由开放的外向型经济、长期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的艰苦努力等等。但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在于港英政府特别是智慧勤劳的香港人,从自身特殊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国际环境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相应的政策,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香港实际,具有香港特色并有利于香港发展的市场经济之路。

从港英政府管治香港的这一个时期看,1949年以前,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实行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是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也正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后又由私人垄断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一国际大环境和经济大趋势之下,香港人并没有照搬照抄或简单地模仿别国的经济模式,而是依据自身的特殊条件走自己的路。香港的特殊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贫乏,本地市场狭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要进口,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要进口,绝大部分产品需要销往外地,因而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些条件,决定了香港经济不能是自然经济,也不能是计划经济,而只能是发展外向型的市场经济。

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有其各种不同的模式。如有美国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其垄断经济占主导地位:有法国的以指示性计划为特征、与法国强大的国有经济相联系的混合型市场经济模式;有日本所谓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亦称“社团市场经济”;也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如此等等。然而,香港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没有盲目照搬别国模式。近40年来,香港经历了从转口贸易到工业贸易再到多元化经济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外向型经济也由低级发展到高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一直坚持自由港政策,并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步扩大自由度和开放度,同时实行“有限政府”原则和“积极不干预政策”,以此创造出一种良好的自由竞争的环境。正是这一经济模式和经济环境,香港才能从国际市场上引进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种种资源,变成更大的产出,再投到国际市场上去,获得较大的利益,如此循环往复。

二、香港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

香港的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主导的作用。这种典型的市场经济,其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独特的自由港政策。早在1841年,英国就宣布香港为自由贸易港。100多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 香港自由港的内涵和功能逐步扩展,成为全世界少有的最自由、最开放、功能最多的自由港。香港自由港政策的内容主要有三:第一,贸易自由。自由港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对进出口有形贸易基本上没有管制,对本地厂商出口商品不提供任何优惠和特权,对进口商品也不设置关税壁垒。在香港,对进出口商品,现除对烟、酒和碳氢油类等几种货物征税外,其它产品进口、出口和转口均不收关税;在香港,进出口商品要向海关呈报,在递交报关单时只需交数额很小的从价费(商品总值不超过4000港元者征收2港元,每超过1000 港元加征0.5港元),而且进出口贸易手续十分简便, 一般只要在货物进出口14天内报关,无须事先批准。报关需要的证件很少并很容易办理。同时,香港的无形贸易,包括出入口航运、空运、旅游、外国使用港口或机场及在港消费、保险等等,都没有管制。第二,企业经营自由。香港政府强调“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除地下铁路公司、机场、铁路、邮政、道路、水务等基础设施为官办以外,其余电力、煤气、码头、通讯以及交通运输等均为私人自由开办,政府参与管理,任何人均可自由投资任何一种行业,没有国籍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对本地厂商和外来港经营者一视同仁。第三,资本进出自由,香港的金融市场开放,金融企业开办和经营自由,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享有完全平等的待遇。目前在香港,外汇、黄金、钻石、硬币完全可以自由买卖、自由进出,资金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总之,实行自由港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香港经济的国际化和自由化,其实质就是进一步开放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全世界的资源在香港得以集聚和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

(二)自由的企业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香港政府总是尽可能的不干预或少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力图创造一种平等竞争的环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其基本作法有四:(1 )你创办,我登记。香港的企业绝大部分是私人经营的,私人开办企业要向行政当局办理注册登记,但是手续十分简便。根据香港法律,只要有港币2元 以上的注册资本,就可以注册成立公司。注册时要交注册费600港元, 另1000元注册资本总额缴费6元。公司可以采取独资、 合资或其他任何形式登记和经营。(2)你经营,我保护。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均受到政府和法律的保护。首先是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包括财产的取得、使用、处置和继承的权利,以及依法征用财产得到补偿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从而使企业经营和资本增殖得以安稳地进行;企业的经营内容和发展方向(除违禁品和厌恶性行业外),完全由企业主自己决定;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等,完全由他们自由选择;政府除对少数公用事业公司的收费标准和劳务费用进行必要的监督以外,对市场上一般商品的价格和劳务费用的变动,不加干涉。商品的销售价格完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企业的资金、资源以及劳动力的供应和分配,完全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通过价格变动自发调节。(3)你赚钱,我收税。香港实行低税政策。企业利得税每年按纯利缴纳,按 1989 年至1990年新税规定,非有限公司的税率是15 %, 有限公司为16.5 %(1993—1994的新税率调整为17.5%),从而以较低的、基本固定的税率吸引投资。(4)你倒闭,我清算。在香港,公司实行完全的自负盈 亏。 当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或无力经营时,可以实行清盘,即法 定的清盘。个人破产叫破产,公司破产叫清盘。由此可见,香港的企业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的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同演员,市场如同舞台。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自然无从谈起。香港的市场体系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不断培育,已形成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内在结构。这一结构,由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功能的市场组成。择其要者,首先是金融市场。香港的金融市场是其要素市场中最国际化、最现代化的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它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即自由开放和多功能。所谓自由开放,是指在自由港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外汇管制,外汇、黄金等买卖和进出完全自由;任何获准开业的外国银行都可以从事任何境内外业务,金融活动高度国际化。所谓多功能,是指它的门类齐全,在金融市场上可从事诸如存款、放款、证券投资、汇兑、保险、信托、黄金、财务咨询等金融业务活动。正是香港这种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多种不同来源、不同性质和规模的资本聚汇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多元化的资本结构。二是劳动力市场。香港劳动力市场包括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市场和脑力劳动为主的专业、管理人才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实行的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度,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极少干预,雇主与雇员间双向选择,因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性很高。劳动力价格自由浮动,工资水平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政府没有规定社会最低工资线。香港的劳动力资源素质较好,但并不丰富和充裕。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较完善,劳动力可以通过市场自由流动,因而求得了供求之间的大致平衡。三是土地市场。在香港,土地市场的唯一供方是港府,以政府为卖方,以众多地产商为买方,是香港土地市场的第一特征。第二特征是土地的投放量由政府有计划地直接控制,政府通过对土地供应方面的绝对垄断,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宏观控制。特征之三是投入市场的地皮的成交价,由众多的地产商进行竞投,价高者得,体现了在土地买卖方面人人平等。在香港市场体系中,除上述三大要素市场外,还有产品市场、服务市场等等。正是香港这种完善的自由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灵活的价格体系和竞争机制。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价格机制居于核心地位。健全的价格机制,敏锐地反映着市场供求的信息,犹如一盏“信号灯”,引导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分别采取适当的市场行为,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在香港,政府除对少数商品价格进行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外,大量的、普遍的是由企业按照市场行情自由定价。由于香港市场价格是需求导向或竞争导向的,因而它能敏锐反映市场信息,又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也是自由浮动的,工资的变动变成为明显的信号,引导劳动力向着社会最需要和工资较高的地方流去。利率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动往往是金融业整个经济形势出现某种重大变化的警号。在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里,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这表明,香港企业的资金、资源和劳动力的供应与分配,完全是在充分竞争条件下,通过所谓成本、价格、利润等的关联运动而自发形成的。这乃是香港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自动调节机能”,它较好的坚持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的原则。也正是这种不顾情面的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香港人开拓进取、冒险拼搏、勤奋创业的精神。

(五)实用型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英国是自由放任学说的故乡。由亚当·斯密创立的,18、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大力倡导的自由放任经济,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英国在强行占领香港以后,坚持奉行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等一系列政策,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尽管功能卓著,但也并非万能,而且它往往是在并不理想的状态下动作,常常出“故障”,并产生种种弊端,这就需要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去干预、调整、帮助或补救。从这一点出发,香港政府适应形势变化,提出“积极不干预”的政策。所谓“积极不干预”,是不干预与有限干预相结合。对不同的经济行业,有的以不干预为主,有的以有限干预为主;而有限干预,则又以协助、促进、提供服务为主,以监管为辅。具体说来,香港政府的有限干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遵循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保持自由港地位,制定一系列自由经济政策,营造自由贸易、自由通航、自由投资、自由经营、自由汇兑、自由进出、自由竞争的环境;(2)稳定法律和行政制度, 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保障,保证有秩序的经营;(3)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社会成员的公平待遇,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提供市场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主要包括兴建码头、机场、道路、通讯设施等;软件包括普及教育、培训劳工、提供咨询服务等;(5 )针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宏观调控和直接干预。如约束垄断,促进竞争;管制环境污染,减少社会公害;缓解危机,稳定经济;防止分配不公,克服收入过份悬殊等;(6 )利用中介组织,为企业发展服务。总之,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和政府的“有限干预”,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合理。

(六)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安全网”、“稳定器”和“调节器”。但鉴于西方国家“福利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香港自由市场经济的特色,香港实行的是适度的社会保障。港英当局认为,香港福利政策是要确保香港有足够的社会福利服务,使香港市民不论种族、贫富均可享用,务求能够达到补救、减轻或预防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之改善个人、团体和社区的生活素质。为此,香港政府推出了多种福利项目。一是社会保障计划。这是专为老弱病残和生活贫困而需要援助的人士提供的低额现金援助,目的在于“救苦安危,保赤安贫”。社会保障包括公共援助、特别需要津贴、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交通意外伤亡援助和天灾人祸紧急救济等五大项。二是直接福利服务,如伤残弱能康复服务,老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儿童服务,罪犯感化服务等。三是提供公共房屋,四是提供医疗服务等等。实行社会保障,推行福利事业的结果,使香港社会贫富悬殊带来的各种矛盾有所缓和,有利于社会安定。

(七)健全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市场经济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经济和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因此,港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经济立法,用法律来规范市场运作,保障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香港经济法规为数众多,大约有200多项,占香港500多项成文法例的40%。经济法规几乎涉及到香港经济 生活的所有方面,使一切经济活动均有法可依,将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同时,香港法制所吸纳的英国普通法包括两个互相对照和补充的原则:第一,法律不但赋予和界定政府机关享有的各种权力,而且规范和限制这些权力的行使;第二,根据普通法,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事,除非法律明文规定这件事是违法的。香港法律只对个人自由的范围作出一些界定,规定什么是超越法律所容许的自由的限度。但对于这些限度以内的一切自由权利的行使,法律予以保障。正是这些完善的经济法规加上比较健全的司法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使香港的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活而不乱,井然有序。

综上所述,在以竞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香港独特的自由港政策、自由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灵活的价格体系构成了“自动调节器”,直接影响生产资源的配置和不同行业与产品的盛衰。其功能集中表现为自动地把资源配置于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和生产部门中去,分配给生产效能最高的部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港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共同作用,又使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市场效率得以提高,贫富矛盾有所缓解,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三、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香港市场经济基本架构的考察,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市场经济之路是强国富民之路,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不动摇。

市场活动,或者说商品交换活动,在人类发展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市场经济的形成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长达几万年的历史时期中,虽然市场活动由无到有,逐渐扩大,市场却始终不是支配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只是到了近几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有识之士的不断实践和探索,通过私人产权制度的确立,通过现代赋税制度的产生和完善,通过商业法和商业法庭的确立,通过从家庭式的企业到最初的法人公司的建立与发展,通过复式簿记和早期信用制度的产生等,才使市场经济制度得以确立。这表明,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

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料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回顾过去几百年经济发展的历程,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上面这段引文中描述的西方经济在近代的迅速发展,除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因素外,更重要之点在于它借用了市场经济的“法术”,使之发挥了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论点,从香港由昔日的小渔村变为国际性大都市,从深圳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变为当今繁荣的特区,从我国过去经济落后的状态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事实,都可以得到证明。因此,我国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共识:市场经济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坚决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发展市场经济并非易事,在这一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但是,既然我们已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始终坚持不动摇。

第二,市场经济运作的原理和规律有其共性,但各国选择的市场经济模式又有其个性。因此,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既要博采众家之长,又要根据本国实际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

现代市场经济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如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以及我们较系统学习考察的香港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等。这些模式是在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背景下,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形成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试图盲目照搬照抄其它任何一国的市场经济模式,都是难以成功的。正确的态度应是依据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广泛借鉴各种较为成功的市场经济模式和成功的经验,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要建立起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其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架构方面来说,与其它国家以及香港的市场经济有其共同点。但是,我们又有自己不同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例如,其它国家大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而我国则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例如,其它国家大都是在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则首先要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逆向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要走过一段“传统的计划经济——二元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艰难历程。在这一进程中,矛盾会更多,风险会更大,任务会更加艰巨;还例如,其它国家是在较小的国度内,香港是在“弹丸之地”搞市场经济,而我国则是在960万平方公里、12亿人口的大国里搞市场经济, 由于国家大,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一,各地人口素质不一,如此等等,势必给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在设计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阶段和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市场经济模式,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和道路。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犹如一部大的资源配置机器,各个部分相互联动,缺一不可。但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既要做到“整体推进”,又要注重于“重点突破”。

香港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如上所述,包括七个方面,通过这七个部分的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保持经济的有序发展。但在这七个部分中,最重要的又是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首先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的各种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形成能够反映各种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价格,它对资源的社会价值高低作出评价,并通过价格的升降引导企业决策;第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它们有权自由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上平等竞争,能够对价格作出灵活反映,自主地作出决策,并承担决策的经济后果;第三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间接手段为主,在市场某些失灵的领域内实现宏观管理和行政干预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方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因此,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着力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前段改革在培育市场体系和改善宏观管理方面力度较大,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因而当前改革的重点则在于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转换机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说是步步深入。但现在看来,任何一项单独措施都难以真正奏效,而必须实行“四改”结合,多管齐下。所谓“四改”,一是改组,就是调整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组合,促进其规模效益和协作效益的提高,逐步壮大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二是改制,就是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改造,即集中必要的投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通过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依靠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合理组织,以及提高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效率,增强企业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改善和强化企业管理,就是企业要跳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束缚,把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以转换经营机制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基础,通过苦练内功,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总之,是要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这种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搞好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

标签:;  ;  ;  ;  ;  ;  ;  

香港市场经济结构研究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