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上海论文,国际旅游论文,效益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上海国际旅游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1997年,上海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65.4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13.17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的迅猛发展。反映在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上,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上海拥有各类旅行社229家(国际旅行社38家),各类旅游涉外饭店125家(其中星级饭店116家,客房达到30388间),旅游定点餐厅69家,旅游购物定点商场39家,文化娱乐场所15017家;从1988年到1996年,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长16.87%,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1328万人次。当前,上海国际旅游产业正处于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调整时期。在这个时期,产业自身效益问题,特别是结构效益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现状
1996年上海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外汇收入的构成情况见(表一)。从中可以看出,交通、住宿、饮食这些需求弹性低的部门,其创汇比重占据了很大部分,而购物、游览、邮电、娱乐这些需求弹性高的部门,其部门创汇比重相对较少。其中,旅游饭店业和旅游商品购物作为上海国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门效益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由于上海旅游饭店建设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了国际客源的发展,致使近年来申城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97年上海旅游涉外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为63.5%,离公认的保本点60%仅相差3个百分点;而旅游商品购物作为上海旅游业外汇收入的重要内容,其创汇比重也一直在警戒线30%以下见(表二)。可见,产业结构效益问题已成为制约上海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重视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各产业部门的竞争优势,对推动上海国际旅游业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战略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是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实用方法,偏离—份额分析认为,区域(产业)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有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竞争分量。即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分量)。以上海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例,假设:
(表三)基本上反映了1996年上海国际旅游业各部门结构效益的实际状况。按V[,i],W[,i]的正负性,可以把各部门分为三种类型:
(1)V[,i],W[,i]均为正的餐饮、娱乐部门;说明这些部门的外汇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其部门结构效益相对较优,而上海国际旅游的餐饮部门可谓一枝独秀,其竞争优势非常突出,且有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相对来说,上海国际旅游娱乐部门的竞争优势要小一些;
(2)V[,i]为负,W[,i]为正的住宿、商品部门;说明尽管上海乃至全国的住宿,商品购物部门的结构效益严重落后于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作为我国工业和商业最发达城市,其无可争议的城市地位,显示了其在旅游饭店经营管理和旅游商品开发方面,还是超前于全国的发展,相对比较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尽管这种竞争优势已处于部门结构效益的竞争劣势状态之中;
(3)V[,i]为正,W[,i]为负的交通、游览、邮电部门。说明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的交通、游览、邮电通讯部门的结构效益相对全国来说,已经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之中,这与上海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互相吻合,但上海作为国际旅游业发达的中心城市,其游览、邮电通讯部门结构效益低下令人费解和担忧。不管怎么说,基础产业部门的结构调整仍然是关系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是否优越的重要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上海国际旅游产业除餐饮、娱乐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外,交通、游览和邮电通讯部门则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之中。今后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有必要扩大餐饮、娱乐和商品支柱部门的竞争优势,并逐步缩小交通、游览、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部门的竞争劣势,从而才能实现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上海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如不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其产业结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其竞争劣势将会逐渐扩大。
三、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指数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引进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结构变化指数可以反映相隔两年间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外汇收入比重的变动情况,专业化指数则反映某一年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外汇收入的集中程度。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的定义如下:
(2)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专业化指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速度很缓慢,1992年和1995年的专业化指数有稍微回升的势头。一般的说,专业化指数的下降是产业结构效益调整和优化的一种表现,上海国际旅游产业专业化指数下降表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向部门“平均化”、“多极化”发展,从而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独到优势,有利于提高国际旅游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住宿,餐饮,交通等需求弹性小的部门,其外汇收入占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很大比重(1980—1996年平均为51.6%),而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购物、娱乐、邮电通讯、游览部门中,除旅游商品外汇收入的比重较大外(但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游览、邮电通讯和娱乐部门外汇收入的比重则一般不超过15%。而香港,其饭店客房出租率一直保持在平均80%以上,1994年其购物、娱乐、游览的外汇收入占国际旅游外汇总收入的60%以上。可见,相对国际旅游业发达的旅游城市来说,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差距还很大。
四、提高上海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对策
旅游业作为上海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其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对上海旅游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今后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基本关系:
1.国际旅游市场与国内旅游市场的关系。在“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国际旅游先行的方针,着力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促销宣传,努力实现国际旅游客源持续发展,力争实现2000年上海入境旅游接待220~250万人次的目标;
2.国际旅游业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关系。要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优惠制度,既要注意旅游业六大要素的同步协调发展,又要注意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的适当超前。结合上海实际,其对策应该包括:①实现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从数量化向质量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创造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机勃勃的都市旅游氛围;②大力发展上海国际旅游支柱产业部门—餐饮业、旅游商品购物、娱乐设施的开发建设,形成能拉动产业升级并向高级化发展的支柱产业部门群。重点建设上海迪斯尼乐园、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南京路、张杨路、不夜城、豫园商城购物区,再朔或新塑上海“美食中心”、“购物中心”、“游乐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都市形象;③尽快扭转上海国际旅游基础产业部门落后的局面,抑制上海交通、邮电通讯、游览部门的竞争劣势。其步骤包括彻底改变申城旅游交通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局面,加快外环线、地铁二号线、浦东国际机场和国际客运游船码头建设,充分发挥上海的国际交通枢纽地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控制旅游饭店投资建设规模,争取2000年上海星级饭店客房控制在38000间左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信息服务、邮电通讯等)的现代化建设,塑造欣欣向荣的都市旅游活动空间。
3.国际旅游业与各行各业的关系。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产业,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邮电通讯、商业、金融业、饮食、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环保等各部门或行业的支持帮助。必须坚持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促进上海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明确,今后上海国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为上海大力发展商务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和观光旅游的战略目标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