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产阶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国内宏观论文

浅析我国中产阶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国内宏观论文

中国中产阶层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产论文,中国论文,态势论文,阶层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中产阶层的几个主要特点

中国的中产阶层于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就目前的状况看,崛起的中产阶层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重不大。根据中国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及金融资产占有情况,如果把年收入在3-10万元之间的家庭和人口都计算在内的话,估计目前中产阶层的人数达20-25%左右。

二是中等收入阶层的职业构成面较窄,体现出较强的行业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部门:(1)部分流通性公司,主要是经营高科技商品和紧俏生产资料,以及仍然具有一定垄断经营权的商业、物资、外贸公司等。(2)房地产公司。虽然现有不少花园别墅卖不出去,但收入并未下降。(3)金融部门,特别是某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像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证券交易进入市场不久,缺乏充分的竞争,也不像国外证券公司那样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容易获得高利润,职工的收入也特别高。(4)一些垄断性较强,或在资源、装备、政策等方面具有特殊条件的大型工业企业,比如有的大型钢铁企业、石化企业、铁路运输企业、电力公司、轿车生产企业等。(5)外资企业的中方雇员,主要是其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6)一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此外,一些带有自由职业性质的从业人员,如厨师、化妆师、律师、歌星、影星等收入也相当高。

三是中产阶层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主要集中在沿边沿海的开放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广东省的居民收入水平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居全国之首,其中深圳特区的经济增长及收入增长速度更有惊人的进步。近年来上海由于浦东特区的拉动,经济增长态势及居民收入水平也呈良好势头。到1997年底,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可望突破3000美元大关(预测达3060美元)。据1997年9月的最新统计,1996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户均实际收入已超过2.5万元,领先全国平均水平4-5年。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500户城市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户均实际收入达到2.51万元,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据了解,这个数字较1991年增长了2.15倍。有关人士称,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近年来一直是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已由1991年的6.9平方米提高至1996年的8.7平方米。按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上述变化意味着上海将从下中等收入阶段开始步入后工业化的上中等收入阶段,将迎来更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并由此带来经济的更快发展。目前流通领域的外资竞相进入上海。国外舆论界认为,外商看好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庞大的中国市场上,上海是一个购买力强且中等收入阶层迅速扩大的地区。统计显示,上海市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人民币的工薪阶层家庭,已占城市工薪家庭总数的30%。

二、“九五”时期中国中产阶层的基本态势分析

中产阶层的一定规模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国民富裕程度的标志。中产阶层的崛起在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中国是否存在中产阶层的问题今后将不会再引起争论,争论的焦点将转而集中于进入中产阶层的条件、中产阶层的规模、构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目前中产阶层的形成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非经济的不合理的因素。以城市职工而言,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占有情况,对资源的垄断程度和其他不平等竞争条件。因此,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不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反而会助长行业企业之间的相互攀比。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也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和部门受物价和攀比效应的影响,未经批准随意增加补贴津贴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工资以外的收入中,一是一部分人靠不平等竞争和利用国家体制、政策上的漏洞获取不合理的超额收入。如无偿使用国有资产、国家资金等生产要素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而收入则归个人占有。一些个人或集体开发、开采、利用国有资源(如土地、矿藏、水域、道路等)获取高额收入。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一部分企业通过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大量占有本应属于国家所得的收入。在房地产批租、股票经营、国有企业产权交易、银行贷款审批过程中,有的执权者与经营者相互串通,大量侵吞国有资产、资源。二是当前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非生产性收费和事业单位的“创收”缺乏明确规定、有效管理和监督,致使一些部门和单位依靠权力滥设关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些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转为个人收入。三是非法收入面广量大,膨胀迅速,影响恶劣。其手段,从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哄抬价格、欺诈骗取到官商结合、内外勾结,搞权钱交易;其范围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中方高级职员到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等都有人靠非法手段跻身中产阶层。

据国外专家预测,亚洲的中等收入层到2000年将达数亿人,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大国正沿着人均收入增加的阶梯向上攀登,到2000年时,中国人购买零售商品的花费将是1993年的3倍。按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报告的说法,如果坚持现有的发展速度,中国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可达到6.6%,这意味着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将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到那时,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将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国民收入相当于现在的韩国、阿根廷和葡萄牙等中等收入国家。按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未来20年内国际国内形势不出现大的逆转,GDP每年增长率达6.6%是完全可行的。无论未来数年内经济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增长,中国中产阶层规模增加的形势都将是喜人的。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是风险性、垄断性和技术性工资收入的较快增长),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货币工资差距的扩大,不同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差距的扩大,以及金融资产快速积累并开始向部分家庭集中,是预示中产阶层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在“九五”及新世纪初年,认识到中产阶层特殊功能的中国政府将会在制度安排及政策导向方面全盘考虑,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为更多的人通过正当途径进入中产阶层拓展通道。随着脑体倒挂问题、收入分配不正当倾斜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等的较好解决,中产阶层收入构成将日益趋于合理化。中产阶层的大幅增加及收入合理化程度的提高,将使社会更趋稳定,政府的信誉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自90年代初以来,以往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正在发生逆向的变化。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自90年代以来,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1996年城镇居民收入的部分调查结果,职称已成为影响收入差别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家统计局1996年的调查中,高级工程师以及相当职称的,人均年收入为12047元,在各类人员中收入最高。工程师级人均收入为9120元,商业和农林牧渔业工作者,人均收入分别为5872元和5725元。调查显示,与1990年相比,文化程度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呈扩大趋势。1990年小学文化程度就业者与大专以上学历就业者的人均收入之比为1:1.2,1996年小学文化程度就业者与大专文化程度就业者的收入之比为1:1.5,与大学本科就业者收入的比例为1:1.7,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也显示了类似的结论:高学历正在带来高收入,教育程度与收入已成正比例关系递增,小学、初中、高中(包括中专、职高等)、大专、大学等各层次的收入以18-24%的比例依次递增。伴随着市场经济对知识人才的迫切需求,出现了大批知识分子下海的现象,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创收活动普遍化,知识升值,知识分子聚集单位的优势开始出现。中国人民大学1996年的调查显示,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有大学本科学历者占80%,他们的平均月收入在1500-3000元左右。个体和私营企业中,人均月收入在800元以上者只有19%。虽然在人民大学的调查表中,私营、个体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为月人均438元,科教文卫人员为424元,相差14元,但科教文卫人员加上国家负担的医疗、住房等待遇及其他隐形收入,实际月收入已远远超过个体、私营劳动者。在800-1500元之间,某些高级知识分子的隐形收入十分惊人,他们从国内外的讲学、各种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报酬,可以达到工资的数倍。

在未来10数年内,国民收入总体来说将进一步呈向居民倾斜的态势,这一态势所导致的结果,也将是进入中间层人士规模的进一步增加。据财政部财科所《“九五”至2010年财政发展战略》课题组的研究报告称,居民收入在未来数年内仍将持续增长,个人所得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比将大大滞后。1980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7%,1993年上升到71%,增长1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上升到81%。

众所周知,目前的高收入行业主要集中在具有不同程度垄断性质的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依靠国家赋予的一定的垄断地位,再加上自身的努力,不仅获得超额利润,而且也为职工收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经济运行中的垄断行为及带有行政色彩的垄断现象,将使一部分人凭借其垄断收入顺利地进入中产阶层,但它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将大大挫伤人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并阻碍大多数人凭借正常的经营努力和聪明才智进入中产阶层。据国家统计局分行业的工资统计,职工工资水平偏高的主要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外经贸、旅游、电力、煤气、供水、电信、运输、烟草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比全国企业职工的平均水平高出50-120%左右,另外,证券管理机关、政策性银行、全国性总公司等单位的职工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同级国家公务员工资的2-3倍。少数行业的经营者工资也偏高。据劳动部对1000多户国有企业的调查,外贸、金融、旅游、电力、邮电和烟草六个行业,经营者年收入1995年上半年高于其他行业70%以上。考虑到问卷调查是由经营者本人填报,而且大量的工资外收入和在职实惠尚未包括进来,实际这些行业的经营者收入当会更高。根据典型调查,有些大型工商企业、外贸公司、房地产公司、金融保险机构,经营者年收入相当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垄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之后形成的经济型垄断,一类是计划经济高度集中后形成的行政型垄断。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目前的垄断更多地具有行政型垄断的色彩。至1994年,我国铁路系统开办的独立核算的各类公司达4600多家,邮电、交通运输系统开办的各类公司则有约4万家,原物资部门开办的部属公司30多家,其统管的物资从过去的32种增加到80多种。在新办公司中,各级党政机关兴办的公司数占10%左右。垄断性行业企业变公司之后形成的新的行政加垄断,造成改革的无序及经济秩序的混乱。铁路系统把属于自己的紧缺车皮“转”给自己下属的“三产公司”去出售经营,银行系统把紧缺的资金拆借给自己下属的非银行“子公司”去搞开发,电信部门规定用户必须使用电信系统生产的电话机,否则拒绝安装,邮电部门要求使用指定的信封生产厂家,这一切当然是与巨额的垄断利润相联系的。此外,能源、电力、重要原材料等行业,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垄断现象。研究证明,各种具有行政色彩的垄断行为,是近年来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九五”时期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消除由于垄断经营、价格不合理及对生产要素初始占有的差异带来的竞争条件的不平等,仍将是政府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标签:;  ;  ;  ;  ;  ;  

浅析我国中产阶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