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论文_程继珍

程继珍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康复效果。方法:所选CC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干预,包括做好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及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17-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之一[1],主要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影响肺组织、肺动脉结构功能,导致肺动脉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衰。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差,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洋地黄中毒,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取得的研究结果满意,且心功能改善明显,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CCP患者62例,全部患者均符合CC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3~81岁(平均71岁);心功能Ⅱ级23例,Ⅲ级31例,Ⅳ级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和(或)肺水肿征,如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啰音等,并有体循环淤血征,如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水肿、少尿等。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排除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岁,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73岁,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16例、Ⅳ级4例。两组研究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同时积极控制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降低肺动脉高压等方法进行基础治疗。两组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等,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用药其间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方法

1.3.1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 ① 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有效:休息时心电图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心电图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有效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者。

1.3.2心功能疗效评定标准[1] (NYHA分级方法)按NYHA分级标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或Ⅲ级者;②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者;③无效:心功能无变化者;④恶化:心功能恶化Ⅰ级者。

1.3.3血气分析[2] 治疗前后分别多次采集挠动脉血0.33ml排气后立即滴入i-STAT仪器,自动显示并打印PaO2、SaO2、PaCO2等11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样本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干预

2.1 观察病情

护士应全面掌握病情,缺氧早期出现睡眠状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故观察神志变化尤为重要。其次要观察咳嗽、咳痰、呼吸情况,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最好能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肺心病患者大多数由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部炎症加重,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不易咳出,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发生呼吸衰竭,这是发生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化痰、排痰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措施,在按医嘱给予化痰解痉药的同时,积极鼓励多饮水,对有咳嗽者鼓励其咳嗽,如咳嗽无力及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帮助其更换体位,空拳拍背,使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以达到湿化痰液、消炎解痉作用。

2.3 合理用氧

给氧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治疗措施,在鼻导管给氧时,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以每分钟1~2升为宜,保持输氧管道通畅,输氧湿化瓶每周更换2次,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两侧鼻导管交替插管,对长期输氧者最好使用一次性鼻塞,以防止脱落和堵塞。

3.结果

3.1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n(%)]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n,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 升高,PaCO2 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

4.讨论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占80%~90%[3],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长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环障碍,更加强肺心病的病理变化[4]。

疾病护理注意如下事项:首先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氧疗可改善机体缺氧,促进组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是心功能不全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给氧应从小流量开始,待病人适应后根据需要调节流量。心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心动能不全程度,采取适当体位配合治疗。一般病人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应采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隔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可缓解呼吸困难。对于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如允许可限于日常生活活动。对于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增加卧床休息,避免激烈运动项目,较适于散步一类轻活动,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即止;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5]。

【参考文献】

[1]陆在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91.

[2]潘远宁.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血流变观察[J].右江民族学报,2009,21(5):76-77.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91.

[4]唐学义,郑索歌,孙培宗.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与缺氧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7):400.

[5]钱朝翠.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的夜间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5,10(3):58-59.

作者简介:程继珍;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程继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论文_程继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