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论文_马时英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论文_马时英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水务局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下,河道管理产生诸多的环境问题,为了在根本上改善当前河道的环境,解决河道管理的问题,还河道原有旅游、娱乐、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功能,在当前形势下,迫切的需要加大河道的保护。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河道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分析;生态治理

1 河道治理基本的原则分析

1.1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就本质上的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观念主要是就以往传统水利转变现代水利的根本渠道。到了现在,人们才在真正意义上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人们主动的与自然进行适应,抑制和改善河道自然环境的恶化趋势,促使人类可以得到可持续化的发展。

1.2坚持可发利用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原则

在河道工程的治理阶段,我们应该充分意识水利工程不仅需要在洪水、防洪方面发挥出较大作用,还在修复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有着较大地作用,改善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对领域范围内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重要保障的作用。所以,建设生态环境就成为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把建设水利工程带动自身水生态环境改善的事情来做。

1.3坚持水利服务社会的原则

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都是从属于人口资源环境的范围,是现阶段社会自身可持续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就始终水利工程都是为人类社会所服务的,在农业社会中,水利主要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命脉,在现今,水利工程是社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应该把水利工程的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中,将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密切地联系。

2 河道管理的问题分析

2.1 河道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与管理体制设置,使得大小河流在长期都处于几个部门共同的管理,形成了职能的交叉、配合的不力,责任落实的不到位等局面,体现在城区的主河道和偏远山区小支流超标排污,偷到垃圾、人为的损坏了堤岸、河道景观设施,点燃河道荒草圈地种菜等。尽管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类似的事件还是会发生,难以在根本上进行清除。其主要因素是因为管理的不够统一,管理责任的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的衔接不上,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制约了依法管理河道。

2.2 乱占河道修建房屋的现象较为常见

在近些年来,市民在河道旁边修建房屋、修建煤槽的现象较为常见,直接危及到行洪畅通。经过对其的原因分析得知,主要是河道的管理监管不力,对违章建筑未进行有效的处罚。还有就是在老百姓的宅基地审批上,有的把河道管理的范围批给了老百姓进行建房,有的老百姓则是认为有土地部门许可,不管河道的管理范围,只要能建就建,在河道边打桩建房,甚至是拆了河堤修建房屋的现象也是有的。

2.3 河道的污染十分严重

因为人类活动,使得河道的污染日益严重,就污染源头上的分析得知,河道污染主要包含了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就污染物的分析得知,主要包含了有机物污染、N、P等营养盐污染。河道的水质恶化不仅是水污染的问题,还是水生态失衡地问题。在现阶段,河道渠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天然河道地形地貌,使得河道的植被失去赖以生存地基础,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微型动物的栖息繁殖。河道的形态、结构、性质等都使得河道水流的多样性消失。河道的截弯取直使得河道的水流加速,影响各生物的栖息。而河堤、岸坡的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切断水土营养的交换,使得河水成为孤立土壤系统之外,不能独立的支撑复杂地水生物群落。上述的几点因素将造成河道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链的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的破损,生物的多样性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河道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在有机污染、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的自净能力时,将造成河道的生态链断裂,系统的失衡。

2.4 围河造田消弱了河道的管理职责

在近些年来,因为一些地区不考虑损毁土地的地理条件,也不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借用国家的土地复垦政策、资金,违反自然规律进行围河造田,实施移民的搬迁,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向河道内延伸,使得河道滩涂湿地萎缩,河流沼泽化进程加快,地表径流调蓄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在一定程度上消弱河道的管理职责履行。

3 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分析

3.1 转变管理的模式,实现了生态型的管理

管理人员的理念转变,对管理模式的转变,就单一资源管理转向系统资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资源的开发、生物的保护、环境规划的统一协调地生态管理模式,达到了区域资源、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管理。建立了河道管理的地方政府首长负总责,河道的流经区域党政的主要领导负主责。当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当地的政府有关部门紧密的配合河道管理的机制。河道的管理应该依据各乡镇、有关的职能部门力量进行共同管理。在建设部门进行城乡规划时,需要积极的配合河道主管机关做好城乡防洪规划,不能任何占有河道管理范围的项目。土地部门进行审批河道建设用地的时候,应该征得河道主管机关同意,便可按照土地使用的审批程序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

3.2 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对于现阶段所存在的弃渣滥堆的现象我们需要加强清理的力量,对违章采砂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且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措施。对于开采河段内划定的禁采取和限采取进行严格的执行,对接近生活区地采砂船实施夜间的禁采。采砂许可证需要统一的验审和换证。全面的开采管理费用收取的工作,签订采砂公司的管理责任书等等。对于采砂船建立档案编号,号召群众、乡镇的力量对违规采砂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帮助调查取证。

3.3 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切实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

第一,解决水污染,为了对我国的水环境进行综合的治理,我们首先应该解决水污染的问题,水污染长期不重视、相关措施的不到位造成。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加大保护水资源宣传,并且对污染水源地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完善排水系统:水环境综合的治理在城市的内部表现于对排水系统的完善,首先,应该按照城市地形地势对其地下睡到进行铺设。其次,对地面道路翻新、绿化面积扩大等实现下雨时水流猛涨的趋势。最后,把城市排水系统和大江河清污的工作进行结合,实现排水效果最佳化。

3.4 保护河道,建设生态河流

就维护河流的健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出发,加强对河道的保护,规范人类的行为,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河流、湿地、湖泊等的生态用水量,建立生态用水的保障机制,以确保维护河流自然功能的生态用水。另外,还需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至河道建设各环节,实现了工程建设的生态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河道在排水、防洪的方面有着较大的作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生态建设以及环境的保护,引导整个流域,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发展中适应气候的变化,促使社会发展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王小红,王苏杰.对加强河道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04.

[2]乐茂华,刘军,胡和平.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及其治理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2.

[3]王春燕,王静.试论加强山区河道管理的必要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6.

论文作者:马时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论文_马时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