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涵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都市论文,金融中心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即国际上资金融通、集散和交易的中心城市。20世纪中后期以来,科技进步大大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同时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国内金融中心的局面。它们都对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一般都拥有至少一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般都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已经名副其实地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但是与我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我国内地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哪怕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因此,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正呼唤与之相应的金融中心形成。

北京作为首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中心。凭借其拥有的畅通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为全国和国家间经济交往提供着重要和丰富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同时,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拥有全国一流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语言环境,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首都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1.金融中心是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内涵

2002年5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北京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框架。同年8月,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也提出,到2050年把北京建设成为当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关于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和具体指标,虽然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但几乎所有专家都把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作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建成国际大都市的首要指标。因此,为了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把北京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

2.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要求

21世纪世界政治舞台的角逐,将取决于各国在全球范围经济竞争的结果,而经济竞争的关键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则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金融中心的一致共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以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保险业的基本开放与证券业的部分开放而使中国金融的开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入世后各国将会把他们对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重心放在北京,从而吸引众多的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外资证券公司、外资基金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北京,这就为大幅提升北京金融市场的开放度提供现实的条件,也为首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铺下坚实的基石。因此,将北京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3.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建立与运行国际金融中心,既是强大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意味着能否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喜的之地。这种金融竞争力对于置身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潮流中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任务出发,无论是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提高国家竞争力,掌握主动权,还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需要加快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4.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担忧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的不利影响。而事实证明,具有发达金融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因此,通过建立首都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集中方便地控制资金(资本)这一重要战略资源,防止发达国家利用金融资源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发达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对市场的有效监管,能迅速建立起金融风险的预防系统、监测系统,有效防止国际金融风险的感染与蔓延。而这些都将有助于维护开放条件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安全。

二、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

根据权威专家研究:一地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应主要具备以下条件:(1)天然赋予的条件;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服务腹地、合适的时区等等;(2)稳定而健全的环境;(3)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4)金融中心所在地或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所带来的良好的投资机会和旺盛的资金需求等。

1.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北京市面积有16800多平方公里,处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结合部,是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结点。依托广阔的祖国腹地,位于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并与京津塘和京津保一起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首都经济圈(即大北京地区)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时区来看,全球大的时区有三个,伦敦、北京和纽约,而目前伦敦和纽约都已是国际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北京尚待进一步发展。因此,北京更应抓住机遇,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这不仅对于北京构建大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更是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2.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优良

北京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九五”期间,全市经济年均递增10%,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超过100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0美元,比“八五”末期增长61%,特别是金融保险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2年,金融业产值达485亿,占GDP的15.5%,增长速度居全国首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北京保持着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万人犯罪案件发生数不到国际大都市平均水平的1/10,这就为北京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3.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北京金融业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金融监管体制趋于健全和完善,金融开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金融组织体系

截止2002年底,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总行多家股份制银行总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太平洋、泰康、华泰等多家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都设在北京。以银河证券公司为代表,总部注册在北京的证券公司达9家。有18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了分行,20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设立代表处,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京业务量也不断发展,外资银行在北京的金融资产余额居于全国前列(见表1)。可以说,北京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见表2)。

表1 在京各类金融机构统计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其他金融机构

中资32 11 20

4 18

23

合资 0 1

00 000

外资125 24 83

14

合计157 36 103 4 18

2

17

数据来源:北京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表2 北京金融机构之分支机构

类别

家数

银行网点 1734

证券营业部 149

保险公司分公司下设分支机构 近300家

保险经纪公司 4

保险公估公司 4

保险代理公司16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5000

外资保险机构驻京代表处 82

数据来源:北京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2)金融市场体系

a.货币市场

截止2002年底,北京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5392.7亿元,同比增长25.9%;贷款余额9230.8亿元,同比增长28.2%,增幅位居全国前列。“九五”期间北京的金融运行走势(见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1995-2001年北京市金融运行的基本态势

b.债券市场

截止2002年底,国家在北京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达到2.8万亿元,财政部在北京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国债2786亿元,在两个市场跨市场发行340亿元;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为10万亿。如此庞大的债券市场规模,使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债券发行中心。

c.保险市场

目前,北京保险业已经初步形成国有保险公司、多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和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保险组织体系。2002年北京市保险深度为7.29%,保险密度为1780元/人,大大高于同期全国保险深度3%和保险密度237元/人的平均水平。

d.证券市场

北京是全国拥有证券经营机构最多的地区之一,仅注册地在北京的证券公司就有9家,同时几乎所行的全国性或地方性证券公司都设有北京总部、研发中心、分公司以及若干证券营业部。如果将证券登记公司、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包括在内,则共同构成了北京地区庞大的证券业体系(见表3)。

表3 注册地在北京的证券公司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营业部

类别员工

(亿元)

  家数人数

华夏证券 1992.10 10

131

综合类

3100

北京证券 1997.12 15.15 26

综合类873

中金公司 1995.81-综合类

银河证券 2000.8

45

177

综合类

5000

中关村证券

2001.7.17

15.43 13综合类

首创证券 2000.2.2615

13综合类

民族证券 2001.8.14

15.4 12综合类

科技证券 2002.10.16 10.56 22综合类

民生证券 1986.11 12.82 15综合类

注:中金公司注册资本的单位为美元。至今还没有证券营业部。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

e.基金市场

基金业是我国新兴的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首都金融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中居民和企业的富余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为首都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投资理财服务,完善了首都金融市场的功能(见图2)。

资料来源: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都基金业发展研究》。

图2 中国基金业规模的发展

(3)金融服务体系

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和由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形成了北京较为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为首都建设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条件(见表4)。

表4 2002全国证券期货中介服务机构统计表

全国机构 在京 北京金融服务机构

数量

数量 占全国比重

证券交易所 2 0

证券结算公司

1 1 100%

证券公司 124 9 8.9%

证券营业部2412

149 6.2%

会计师事务所

72 23 32%

律师事务所422 8720.6%

资产评估机构 102 3433.3%

证券评级机构

9 3 33.3%

期货交易所 3 0

期货经纪公司 145 1812.4%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3。

表5 2000年北京与全国信息化水平比较

北京全国北京是

全国的倍数

信息化总指数 157.22

38.46 4.09

资源开发利用指数 93.5345.29 2.06

信息网络建设指数 318.82

37.12 8.59

信息技术应用指数 179.97

65.89 2.73

信息产品与服务指数112.68

53.78 2.10

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112.15

13.43 8.35

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79.6121.86 3.64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产业部,《2000国家信息化测评报告》。

4.巨大的资金供给和需求

(1)居民储蓄增加水平、规模居全国之首

截止2002年末,北京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5392.7亿元,占全国的8.3%;贷款余额为923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24.4亿元,同比多增530亿元。有关金融机构存款规模水平和北京地区金融运行态势(见图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北京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2)外商投资持续增长

据北京市外经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间,北京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额16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近100亿美元。截至2002年,已有101个国家和地区在京投资,外资在出口中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45%提高到2002年的68%,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另外,外商投资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本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已相当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8%(见图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3)财政支出连续数年出现收支逆差

1995年为39.1亿元,1996年为36.5亿元,1997年为52.3亿元,1998年为45.8亿元,到2002年达91.5亿元,而且今后北京财政的社会保障任务将越来越重,依靠财政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性趋小。

(4)金融机构存贷差继续扩大

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从1994年开始每年快速增长,资金较为充足,但却找不到贷款对象,存贷差不断扩大,1995年至1999年5年间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存贷差分别为1748亿元、2296亿元、2507亿元、3340亿元和3673亿元,贷款难和资金积压现象并存,表明北京市投融资渠道扭曲,资金缺口与资金闲置矛盾尖锐,社会金融资产难以转化成社会投资。

(5)高新技术产业的超速发展提出资金需求

银行对中关村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多为政策倾斜性的贷款,这种非商业化的行为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方针相悖。而且,政策性贷款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法为众多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6)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需要巨额投资

目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已经承诺对2008年奥运会进行巨额投资,并且投资额不断增加,从2001年7月的13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200亿元。除了中央财政支持外,北京市的支出至少要有1800亿元。也就是说,未来6年内北京市平均每年至少要为奥运投资300亿元。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有力支持,是无法做到的。

5.初具规模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北京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部分硬件已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可以说,北京为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和迈向国际金融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拥有全国最高的信息化水平

北京作为首都,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信息产出、集散和周转地。根据信息产业部首次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测评报告显示,北京信息化指数高居全国之首。北京信息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

(2)拥有全国最多的金融人才

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诸多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人才指标,特别是高级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是金融中心真正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里报告》评阶结果,北京在人才竞争力方面位居全国第一。

(3)金融街——初具规模的全国金融管理中心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金融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国家约1/3的职能部门都分布在其周围(见表6)。

表6 2002年入驻金融街地区的金融机构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查整理。

目前,金融街聚集着中国金融业50%-60%的金融资产,汇总着每年15万亿元居民和企业存款80%以上的数据。统计数字表明,全国的金融资产总量为18.8万亿元,而处于金融街的各银行机构,就控制了占全国比例超过60%以上的金融资产。

6.北京已经是事实上的全国金融中心

多年以来,北京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但北京凭借着其雄厚的经济势力和丰厚的金融资源,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建设,北京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事实上的金融中心。从而为北京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

北京作为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和资金调控中心,云集了全国四大金融监督和管理机构: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信达、华融、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四大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金融业四大行业协会:中国保险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北京不但决定着国内的各项金融管理政策,而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这里发布的政策信息对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2)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

银行资金清算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银行内部的资金清算,主要在各大银行总部进行;另一部分是银行之间的清算,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总行进行。由于各大银行总行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都在北京,控制着全国约80%以上的银行资金,这些资金都要汇集到北京进行清算;银行间的资金清算则都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进行,这样,全国的银行资金都要在北京进行清算。同时,中国国债登记结算中心、中国证券期货登记结算中心也都在北京。因此,北京已是全国毫无争议的资金清算中心。

(3)全国的金融研发中心

北京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智力资源优势,研究院所密集,科技实力雄厚,信息交流便捷,加之这里汇集了中国最高的金融监管机构,是全国的金融信息和金融政策的发布和制定中心,因此吸引了全国80%以上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都将其业务总部和研发中心设于北京。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全球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119家,其中有51家设立在北京,占41.2%。同时,还有87家外埠大企业在北京设立了111家研发机构,而且这一数量在继续增长,北京金融研发中心的地位其他城市无可取代。

(4)全国的金融卡中心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银行卡在中国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02年末,我国发卡银行已达88家,其中83家加入了银联网络,全国发卡总量近5亿张,比2001年末增长30%,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比2001年增长95.7%,跨行消费额比2001年增长158%;目前,北京16家发卡银行的卡样多达65种,发卡总量已达到2119万张,人均1.5张左右。全国除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外绝大多数发卡银行都把发卡中心建在北京,可以说北京作为全国的银行卡中心已初具规模。

(5)全国债券发行和交易结算中心

我国的债券市场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种,北京的场外债券市场十分发达。截止2002年底,国家在北京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达到2.8万亿元;财政部在北京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国债2786亿元;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为10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债券市场规模,使北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债券发行和交易结算中心。

标签:;  ;  ;  ;  ;  ;  ;  

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涵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