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洲的联盟正在衰落_军事论文

美国和欧洲的联盟正在衰落_军事论文

美欧同盟走向衰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盟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一结束,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这个即将到来的世界将由西方的价值观一统天下,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世界的主要矛盾将是美欧代表的西方文明同其他文明间的斗争。(注:参见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三版。)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后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欧同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的内容。这次伊拉克战争将美欧矛盾的深层问题暴露出来,使得人们能就此窥见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美欧同盟关系的改变。其一是时代主题发生了总体变化,即进入后冷战时期。冷战期间,在北大西洋联盟和北约的框架下,形成美欧同盟关系。这种安全战略同盟的基础并不是它们标榜的所谓“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而是共同的安全威胁——苏联的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饱受战争创伤,再加上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这些老牌列强受到沉重打击,战略优势相对衰落,欧洲国家以让渡领导地位为代价同美国结盟,借助美国的军事优势抵御苏联的威胁。而苏联的强大对美国的世界霸权也是致命的威胁,控制欧洲这个桥头堡,美国就能对苏联实行有效的遏制。因此,美欧为了各自的安全和战略利益能消弭分歧,加强合作,形成共同的安全战略同盟。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外交政策一直围绕着大西洋两岸轴心。欧洲一直处于美国对外战略的中心,欧洲是美国对抗苏联的中心和焦 点。美国则是欧洲的保护者。随着苏联的垮台,冷战的结束,这一共同的战略目标消失 了,将欧美捆在一起的纽带不复存在,美国的“保护”对欧洲失去了意义,美国继续领 导欧洲的依据不再充分。因而,欧洲试图改变依附美国的这种同盟关系的要求也就不可 避免。由于欧洲对美国的战略意义下降,美国的战略重点有东移的倾向,“冷战式”的 欧美同盟关系走到了尽头,因而,美国和欧洲都力图按照各自的设想重塑新型的美欧关 系。

第二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冷战后发生了根本变革。欧洲一体化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冷战期间从最初简单的欧洲煤钢联盟,发展到欧洲经济共同体,但 主要是经济领域的融合。然而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轨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19 91年欧共体发展成欧盟后,除了在经济领域向货币一体化这一更高的层次推进外,政治 领域的联合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设立了欧洲议会等机构;1996年欧盟 确定了共同安全和外交政策作为其第三支柱,欧洲在很多场合作为一个统一的力量在国 际社会发挥作用;而今欧盟正在制定宪章,为统一寻找可行的方式。与此同时,欧盟东 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欧盟将涵盖整个欧洲。冷战结束后欧盟的一系列动作表明,欧 洲一体化的方向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向联合(或统一)的欧洲。随着一 体化进程的加速,欧洲的势力在增强,一体化的战略意图从最初的避免内斗转向欧洲人 主宰自己的命运和恢复欧洲过去的光荣,防止欧洲被外来势力控制成为欧盟的目标。随 着欧洲自主意识的增长,脱离美国的倾向在增大。一般认为法国是这种意识的主要倡导 者,实际上,这已经是欧洲的共识。施罗德号召“更加一体化和更大的欧洲”,以制衡 美国的霸权。普罗迪认为,欧盟执行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同美 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强权”。瑞典首相皮尔松认为:“欧盟是我们可以发展来制衡美国世 界霸权的少数几个机构之一”。(注:Charles A.Kupchan:The End of the West.The Atlantic Monthly,November 2002.)

冷战后国际背景的第三个变化是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性大国,并凭借其唯一的具有全球性部署能力的军事优势,正试图实现全球霸权。其手段之一就是防止可能挑战美国的势力的出现,在欧洲的目标就是继续维持对欧洲的控制,阻止欧洲脱离美国。在此背景 下,美欧矛盾在所难免。

欧洲具备不可比拟的挑战美国的条件。首先,欧洲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经济实体之一,经济优势同美国不相上下。如果欧洲经济一体化成功整合,其经济潜力巨大。其次地理位置上,欧洲占据欧亚大陆的西部,一体化将会使欧洲崛起为实力巨大的强权。按照 地缘政治理论,谁控制欧亚大陆,谁将控制整个世界。美国的学者现在将这一理论演化 为,欧亚大陆的任何一端出现强权都会挑战美国的霸权。现在俄罗斯又有着同欧盟接近 的倾向,这更让美国战略家放心不下。再次,美国和欧洲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两个地 区,尽管同是资本主义制度,但在价值观上、社会体制、生活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 同,表现在自由市场和福利社会、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等等的不同组合上,虽然双方各 有优势,但又互为他者,对国际社会有着不同示范作用。而且,欧洲国家的社会立法和 经济实践同美国相比更易于被其他国家借鉴,这对有着普世主义情结的美国而言,在软 力量上存在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在处置国际危机问题上,欧洲也存在同美国不同的 竞争性模式。欧洲主张目的和手段都要合理合法,通过各种跨国协调机制来解决问题, 更多地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这种和平模式比美国崇尚的依靠武力的“丛林法则”更能 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注:Tony Judt:America and the World.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vol.50,No.6,April 10,2003.)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容易形成对欧洲 的认同。德国学者Karl Kaiser认为欧洲人已经做了前无古人的事,找到了根除战争, 维持和平的方法。而且这种模式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注:参见Timothy Garton Ash: Anti-Europeanism in America.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vol.50,No.2,February 13,2003.)另一方面,其他被列为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势力远没有欧洲这样 的条件。Charles Kupchan在研究了有可能对美国形成潜在威胁的各种势力后,在《美 国时代的终结》一书中下的结论是,下一次的“文明冲突”是在美欧之间进行的;将成 为美国的最大挑战者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注:Tony Judt:America and the World.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vol.50,No.6,April 10,2003.)

进入后冷战时代后,美欧同盟丧失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冷战期间美欧对抗所谓共产主 义威胁的共同观念,随着苏联的解体成为历史。除了维护“民主自由”这些空洞的理念 外,美欧找不出双方都认同的类似于抵御苏联侵略的那种共同的安全观念。作为美欧安 全机构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了“没有灵魂的巨兽”。

“9·11”事件后,美国把反对恐怖主义作为新的战略目标,美国曾设想以此作为构建美欧新同盟的基础。(注:Charles A.Kupchan:The End of the West.The Atlantic Monthly,November 2002.)虽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反对恐怖主义的号召得到欧 洲的热烈响应,欧洲对美国给予很大同情,支持并积极参加了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 但这种热情很快消退,欧洲的政治家发现美欧在反恐问题上的认识和感受根本不同。恐 怖主义的确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但这种威胁的程度是否像美国渲染的那样,欧洲 并不认同。对欧洲而言,恐怖主义不是什么新问题,这是几十年的老问题。欧洲所面临 的恐怖主义威胁不仅来自中东,同时也来自内部,如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的埃塔、德 国的红军以及意大利的黑手党等。但这些恐怖活动被作为国内问题来处理。国际恐怖主 义攻击的主要目标是美国,而不是欧洲。这使得欧洲人有理由相信美国的中东政策的失 误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另外,美欧在如何有效处置恐怖主义等问题上也分歧严 重,就像我们在伊拉克战争中看到的那样,恐怖主义问题只会加深而不是弥合双方的分 歧,更不可能成为新的同盟关系的基础。Charles Kupchan就认为“(恐怖袭击)丝毫不 能撼动美国的霸权。实际上,这更刺激了美国控制全球的欲望。”(注:William Anthony Hay:A Preliminary Reckoning:Prospects for U.S.-European Relations after Iraq,Watch on the West,Newsletter of FPRI'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 and the West,Volume 4,No.1,April 2003.)所以欧洲有理由相信,“9·11” 事件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战略,“反恐”可能只是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延续其在欧 洲的领导地位的一个借口。

美欧同盟由于丧失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其成员要在新的国际背景下重新定位,欧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调整。但如今美国环顾宇宙,踌躇满志,要再现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同时打击那些可能对其构成挑战的势力的崛起。1990年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说,“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坚信阻止任何敌对国家和国家集团支配欧亚大陆的努力是符合美国的关键利益的,这种利益至今保持不变。”(注:Charles A.Kupchan:The End of the West.The Atlantic Monthly,November 2002.)因此,不论冷战存在与否,任何主宰或可能主宰欧亚大陆的势力,都会对美国构成战略意义上的威胁。事实上,欧盟一体化的发展最有可能挑战美国的霸权,因而美国对欧洲的一体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反感和警惕。而欧洲则不甘再做小伙伴,力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因为欧洲人认识到欧盟的成败,将决定其未来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欧洲如果能够联合起来将可以继续扮演大国角色,如果一体化进程半途而废,只会沦落为二流国家。因此,欧美在发展战略上如此针锋相对,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

美国与欧洲分歧之所以这样深刻,也是与它们在安全观念上的差异分不开的。冷战后美国追求“完美”安全,在对外政策上更倾向于依赖军事力量。在对外关系上多选择军 事打击和惩罚来代替外交谈判和政治妥协。老布什政府在1989年入侵巴拿马,1991年进 行海湾战争,1992年对索马里进行干预;克林顿政府也在海地、前南斯拉夫地区频频发 动军事行动;小布什则更是在两三年内连打两场大仗。强大的美国军队借助现代化的装 备,四处插手,对外军事行动的频率和强度都比冷战时期大得多。Robert Kagan认为, 美国之所以偏好动用武力,是因为美国拥有无与伦比的超强的军事势力,美国能够凭借 军事力量达到它的目的。(注:George Bush: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Washington D.C.:Brassey's,1990:5.)去年9月布什总统签署了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的安全观念。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 是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对待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美国 “要在威胁真正形成之前将其摧毁,并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共识和自卫的手段”。“先 发制人”作为一项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确定了下来。借助这项政策,美国可能利用各种 名义,对可能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势力和美国认为与其作对的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布什政府认为,美国要保持全面的军事优势,不允许自己在全球和地区的军事主宰地位 遭到任何国家的挑战,而且美国将“不惜代价,挫败一切国家未来的军事挑战”。虽然 美国仍把威慑与遏制作为保卫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政策,但就总体而言,美国的安全观 念不仅把军事打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是把它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

与此相对应,欧洲的安全观念在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ESDP)中得到很好的阐述。它可以概括为:欧洲的目标是对可能的或已有的冲突进行局部干预,欧洲军队的任务是 危机控制而不是积极打击。欧洲主张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依赖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 ,通过谈判、协商和沟通,以加强经济联系和政治约束的方式,来处置国际争端。

一种是基于军事打击基础上的安全观念,一种是基于维持和推动和平的安全观念,无论从纯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这两种安全观念都是对立的。对同样的国际问题,欧洲人 看到的是“挑战”,而美国人看到的则是“威胁”。(注:Robert Kagan:Power and Weakness.Policy Review.No.113.)美国的好战、单边主义和对国际准则的蔑视是对欧 洲安全政策的致命打击,因为如果欧洲的安全政策在美国的挤压下失败,不仅使欧洲建 立多极世界的努力受到打击,欧洲在国际事务的作用可能被边缘化,同时按照同一理念 推进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可能中途夭折。Robert Kagan就伊拉克战争中美欧争论评论说 :“美国乐于军事打击和单边主义,是对欧洲新使命的威胁”。“美国的(对伊军事)行 动是对欧洲‘后现代’欧洲精髓的打击,是对欧洲新理想主义的攻击,是对欧洲普世主 义的否定”。(注:Robert Kagan:Power and Weakness.Policy Review.No.113.)而对 美国而言,法德等“老欧洲”国家所追求的多极化国际格局是对美国实行的单极独霸政 策的极大挑战,欧洲主张的更为“文明”的国际关系准则使美国背负了沉重的道义压力 ,形成了诸多掣肘。美国对欧洲越来越不耐烦,欧洲对美国则越来越不理解。欧美关于 伊拉克问题之争,其实质是建构何种世界格局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谁赢得这场战争将决定着欧洲的未来。

经济领域的竞争同样侵蚀着美欧同盟基础。美国同欧洲的贸易纠纷始终不断,提交WTO 仲裁的全球贸易纠纷中,美欧贸易纠纷占其大半。但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问题, 属于良性矛盾,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战略关系。可是一些触及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情形 就大不一样了。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控制问题;二是可能 撼动国际金融秩序的欧元。

就这场伊拉克战争而言,美国对伊拉克的实质兴趣除了伊拉克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之 外,还有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控制伊拉克,就为控制中东石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控 制了中东的石油就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欧洲缺乏石油资源,石油进口大多来自中东,目前美国石油消费量的20%依靠海湾地区,而欧洲对该地区的依赖则高达43%。如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得以实现,欧洲经济很有可能掌控在美国手中,其后果对欧洲而言是灾 难性的。一份沙特阿拉伯报纸今年2月初的一篇文章指出,欧美的真正矛盾是欧盟怀疑 华盛顿对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彻底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以及伊朗和里海石油,并把这里 作为扼制欧亚大陆咽喉的第一步。(注:《美国会脱离大西洋加入亚洲吗?》,《生活报 》(沙特阿拉伯)2003年2月3日。)

美国从来没有掩饰对欧元的担忧,欧元的发展极有可能撼动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 霸权地位。美国预算管理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02年美国的贸易赤字为4000亿美元,财 政赤字5000亿美元。两者加在一起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美元具有结构性暴跌 的危险。(注:[日]日高义树:《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目的在于确保石油和毁灭欧元》,《经济学人》2003年5月号。)在美国已经酝酿着巨大资产泡沫危机的情况下,欧元的 成功并不只是会分享美国的货币霸权,而是会导致“一盛一衰”的局面,会因为国际资 本从美国流向欧洲从而捅破美国的资产泡沫,使美国由于爆发金融危机而陷入长期衰退 ,其结果是欧洲取代美国而掌握世界霸权。(注:参见《青年报》2003年2月18日文《比 “倒萨”更大的阴谋:打跨欧元》。)因此,美国对第二种基础货币欧元怀有敌意。德 国前总理施密特在评价伊拉克战争时认为,“美国一旦把萨达姆赶下台,并把整个中东 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那么,整个欧洲的危机就会到来。”他对欧元的前景表示担忧。 欧洲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认为美国对中东能源的控制会直接影响欧洲 经济的发展,进而使欧元受到打击。

由此可见,美欧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方面的斗争会更为激烈。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把欧洲划分为“新欧洲”和“老欧洲”,这表明美国对欧 洲一体化从冷战时期的积极推动、冷战结束初期的怀疑,发展到今天基本持否定态度。 欧美的很多分析家认为拉莫斯菲尔德这种说法是美国打击欧洲一体化的一种手段,即利 用欧洲内部对欧盟领导权的争夺,在对自己有利的限度内加深欧洲内部分歧。此后美国 的一系列对欧外交行动似乎证实了人们的假设。美国按照在伊拉克危机中的表现划线, 一方面对“老欧洲”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打压,冷落德国,惩罚法国,威胁比利时;另 一方面密切同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关系,在欧盟内部制造亲疏。同时,美国拉 拢中东欧国家,鼓励这些国家的亲美倾向。中东欧一些国家把加入欧盟和北约视为自己 的归宿,由于普遍受到美国的压力,这些国家不得不依赖并跟随美国。这次在伊拉克问 题上,波兰、匈牙利等“新欧洲”向“老欧洲”提出了严峻挑战。“新欧洲”的一些国 家将在2004年加入欧盟,“新欧洲”与“老欧洲”的出现和较量,将使欧盟的凝聚力遭 到削弱,使欧盟东扩受到影响,不利于欧盟政治一体化建设,不利于欧洲独立防务的建 设。

“老欧洲”为应对美国对欧盟的打击,今年4月由比利时提议,重新复活十年前德国提出的“核心欧洲”方案,由法、德、比利时等国在欧盟内部组成“核心”同盟,加深在安全和外交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以“不等速”方式推进欧洲一体化。然而这一提议似乎没有推行的必要,欧盟各成员国对欧洲宪章的支持表明,欧盟内部的分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法国前总统德斯坦领导的“欧洲未来”咨询大会为欧盟一体化拟议了 一个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是一部“欧洲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条约草案。它将以法 律形式规范欧盟与各成员国权力与义务的划分,确定欧洲公民对联盟功能和权力及成员 国主权出让的认同,以及改革后的欧盟领导、决策、运行机制。该方案经今年6月首脑 会议通过后,将提交2004年的政府间会议批准,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法规,从而确定扩大 后的欧盟继续前进的轨道。这将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对欧洲一体 化的意义非同寻常。今年6月的在希腊召开的首脑会议上,该方案得以顺利通过。这表 明推进一体化仍是欧洲各国的共同目标,欧盟内部的矛盾实际上仅仅表现在对一体化的 方式分歧和对欧盟领导权的争夺上。美国要对欧洲一体化施加影响还很困难。

根据以上分析,“冷战式”美欧同盟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美反目成仇。相反,美国和欧洲都在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确立双边关系。欧洲希望美欧同盟得以维持,但欧洲要成为与美国平等的伙伴。这个目标在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因为要求平等则必须具备平等的实力,而单个的欧洲国家或者作为一个松散的联盟的欧洲都无 法达到这个实力,这恰恰就是欧洲克服各种困难坚定推进一体化的原因所在。

自今年初以来的一些动向似乎表明,美国已经在着手改造美欧同盟。今年1月布什总统在有关伊拉克危机的国情咨文中说:“将率领提供合作的国家一同作战。”在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新决议案的讲演中,布什总统使用了“自愿联合”的说法,美国官方一直避免使用“盟国”一词。前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斯坦伯格认为:“与其保持为达成协议而费尽心力的同盟,不如由美国决定任务,再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合作伙伴。现在是采 取这种方便联合的时代。”美国里哈伊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 Rajan Menon最近撰文告诫美国大众,要学会适应即将到来的美国同盟终结的现实。他 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共同目标的消失,使得美国维持了50余年的多边或 双边军事同盟可能会终结,北约正处于“缓慢解体的过程中”。(注:Rajan Menon:The

End of Alliances,World Policy Journal.Volume XX,No 2,Summer 2003.)美国超强 的军事优势使得它认为自己可以更少地依靠盟国的力量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美 国的《反对恐怖主义国家战略》表示,新的战争要求改变美国与盟国间的关系。在未来 的反恐战争中美国要建立的是“灵活”的同盟。这个“灵活”同盟,给欧洲带来两大问 题:一是欧洲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下降了;另一个问题是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欧 洲不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欧洲国家中进行不同的取舍。 这对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欧洲的一体化只能停留在区域 合作的范畴,无法深入发展。

结论

伊拉克危机中,美国同“老欧洲”的争吵把美欧矛盾放大,因此认为美欧会就此走向对立是缺乏根据的。但是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和欧洲试图成为同美国平起平坐的一极的战略目标的冲突,再加上美欧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最重量级的博弈者,在“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之争中,美欧矛盾无疑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而且,这一矛盾是结构性的,在双方坚持各自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是无法克服的。

时移事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由于国际背景的转换,美欧“冷战式”同盟不可能再继续维持下去。但决定着美欧同盟关系如何演化的仍是实力。欧洲无法阻止美国把它降为美国全球安全网络中“灵活”同盟的一部分,而且可能被分割成许多块加入这个网络,但欧洲能在多大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则完全取决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水平。

注释:

(11)Robert Kagan:Power and Weakness.Policy Review.No.113.

标签:;  ;  ;  ;  ;  ;  ;  ;  

美国和欧洲的联盟正在衰落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