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方式论文,中国论文,酒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39(2002)02-0045-06
一、中国酒业选择国际生产方式(IPS )模型的建立(注:本模型的建立借鉴了克鲁格曼·奥斯法尔德在其著作《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中的相应分析方法。)
(一)中国酒业国际生产可供选择的三种方式
企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经营方式很多,这种选择不仅取决于成本收益的比较,还受行业特征和产品的特有优势的影响。我们可以为中国酒业国际生产选择三种方式,简述如下:
1.出口(E),即在国内生产,将所拥有的优势凝结在商品中并以出口的方式打入国外市场,使企业的优势通过商品竞争力表现出来并实现其价值。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一个原因是中国酒业生产中的低成本低价格使得该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原则得以成立,另一个原因是酒业是一个特别重视品牌的行业,拥有千百年历史的中国酒业品牌在国际上特别是亚太地区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这两条理由使得出口成为我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的一种。
2.国际直接投资(FDI),通过直接投资到国外设立分支企业在当地生产并就地销售,把拥有的优势市场化。考虑到国际贸易中巨额的运输费用、液体运输的不方便性以及各国针对烟酒类设立的贸易壁垒,国际直接投资理应成为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选择之一。
3.许可证特许经营(L),也就是企业通过向国外独立企业发放许可证的方式将其包括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的特殊优势(如品牌、生产工艺)在内的特有优势有偿转让出去,直接实现其价值。把许可证特许经营作为中国酒业国际生产的一种选择方式,除了因为中国酒类中不乏如茅台、五粮液、张裕干红和青岛啤酒等优秀品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品牌的厂商大多数在悠长的历史中研制出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从而使得许可证经营成为中国酒业可能的国际生产方式。
(二)模型中变量的定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及最终目的就是利润极大化,在这一前提下,一个企业在选择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时,当然要就各种方式对其收益和成本的影响进行比较。 本文将用净现值(NPV)方法来概括市场进入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下面定义本文所建模型中的变量:
1.NPV[,E]、NPV[,FDI]、NPV[,L]分别为出口(E)、直接投资(EDI)以及许可证经营(L)所获利润的净现值。
2.R为企业使用特有优势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
3.C为国内劳动资本及其它常规投入的总成本。
C[*]为国外劳动资本和其它常规投入的总成本。
4.M[*]为出口营销成本,比如了解国外市场的信息成本等。
A[*]为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附加成本,如了解市场行情和生产要素行情等。
D[*]为企业特有优势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因为品牌、诀窍等也是一种资产。
(三)模型的建立
在以上定义基础上,我们可列出各种国际生产方式所获利润的净现值公式:
既然企业追求利润极大化,那么选择国际生产方式就应选择三种国际生产方式中利润净现值最大的,这样国际生产方式IPS 的选择模型表达式即为
IPS={X|NPV[,x]=max(NPV[,E],NPV[,FDI],NPV[,L]),其中X∈(E,FDI,L)
这一公式的含义就是在出口、国外投资和许可证经营中,哪一个的利润净现值最大,企业就会选择哪一个作为国际生产方式。
(四)对利润净现值影响因素的分析
通过以上建立模型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使
成立,也就是使利润净现值NPV最大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三方面:
1.R[,to]因为在给定市场容量下,三种国际生产方式的收益都是一样的,所以作为国际生产方式的销售收入,设这里的R[,t]是时间t的函数而非产量q的函数。
二、入世前后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的变化
一般而言,企业只在某一时点上选择某种对外扩张的方式,这种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改变与否取决于同各种方式相联系的成本的变化。在这一部分,本文将先用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入世对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的影响,然后用动态分析方法总结入世在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变化中的作用。在行文上,本文将先分析模型中各变量的变化然后代入模型求解。
(一)入世前,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的选择应是出口E
一式是成立的。
根据以上讨论,可得下式:
我们可知IPS=E,即入世前,也就是中国酒业发展海外业务的初期,国际生产方式IPS为出口,这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
(二)入世后,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将向多极化发展
1.首先,我们将分析入世后中国酒业的生产销售中出现的将会对模型变量产生影响的两个因素。
(1)规模效应。国外市场增大,将在生产中产生规模效应, 从而降低成本。我们先论述一下国外市场扩大的原因。从微观厂商方面考虑,可以把厂商面临的处境简化为博弈矩阵来描述:设参与者为国内厂商、国外厂商,各占有本国市场的份额为2,2。进入另一国市场则抢得该市场份额1,则其博弈矩阵为
用划线法可知,在这一博弈中只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即(进入,进入)。于是有结论:入世后,中外酒业厂商都会选择进入对方市场。这样本国酒厂除了要在本国守住市场外,还要尽量在国外打开市场,从而在微观上产生扩大海外销量的动力。
从宏观看,入世会产生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B国对同盟A国的进口商品免税而对非同盟C 国仍征收关税,使得B国国内市场上A国商品价格要低于C国同样商品的价格,于是B国转而从A国进口。当中国由C国转而成为A国时,出口将扩大。
出口扩大意味着国际生产中的产量扩大,从而会产生生产中的规模效应,即由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几何尺度的因素、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财务方面的因素,会使企业生产在相当大的产量上把单位成本降至最低。
(2)要素价格均等化效应。 随着进出口量的扩大会产生要素价格均等化,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将丧失,从而提高产品的本国单位成本,降低外国成本。等产量线的位置由技术条件决定,而形状则由价格决定。如图,入世前的中外酒业要素比较中,中国的酒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中国的酒业等产量线YY靠近L(劳动量)轴, 而外国的劳动力密集度要低些,从而使外国酒业等产量线XX靠近K(资本量)轴, 又因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使得成本曲线斜率较小,当生产同一产量(X[,0]=Y[,0])时,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就显出来(C[,国内]<C[,国外])。当进行国际贸易后,两国商品价格趋向于一致,同时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国际贸易后两国要素密集度将趋向于一致,即技术条件趋向于一致,从而使得两国等产量线趋向于一致,这样生产同一产量的成本趋向于相同。
根据上述分析,入世后,随着贸易量的扩大,中国酒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丧失,从而相对提高本国酒业单位成本,同时相对降低外国酒业单位成本。
2.模型中各要素的变化
3.R[,t]由于随市场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三种国际经营方式来说,我们可以认为R[,t]增长曲线
5.入世对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的动态影响。
入世之前,中国酒业的出口量较小,国际生产量较小,要经历相当长时间才会产生规模效应及要素均等化效应,加入世贸组织将使这一进程大大加速,同时使得中国酒业国际生产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变,尤其是在入世初期,产业规模的变化将带来无数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