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课三评” 实现“教·研·训”一体化①
陈玉英
摘 要: 近年来我校数学科组为了推进《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有效研究,以“三课三评”专题课例研教为抓手,以名教师、骨干教师带团,倡导团队互学共研,以集体研修带动个人研修,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从而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关键词: 三课三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科组要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富有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科组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的提升取决于科组是否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近年来我校数学科组以“三课三评”专题课例研教为抓手,以名教师、骨干教师带团,倡导团队互学共研,以集体研修带动个人研修,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从而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一、三课三评活动的设计
“三课三评”活动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在课堂教学实战中快速成长为契机,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教、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交流平台,突出专题课例研究,融教学、实操、培训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有特色的科组教研形式和方法,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
1.先由年级备课组长指导各团队研读教材,理顺本学期的知识点,结合科组课题《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研究》确定有价值的研磨课例专题。
神经外科作为外科学中专业性较强且复杂的一个分支,特别是神经解剖学、神经定位诊断等仍是神经外科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体系的薄弱环节,其临床实践也较其他科室难以掌握[1-3]。传统的LBL教学硬性灌注知识,很难保证优异的教学质量[4-6]。PBL教学强调以互动学习为主[7-8],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9-10]。但单一的PBL教学打破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无法满足神经外科的教学需要[11-13]。
2.年级备课组长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专题课例研磨活动,活动中以年级“集体备课”促进教师教学思考;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学交流,以“会诊研讨”促进教学优化。
3.同课异构,模拟课堂
备课组第二轮同课同构课例听完以后,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汇诊评课“以课为镜”,对照比较,总结得失,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在修改完善后,形成备课组“示范课教案”,并推选一位老师作为备课组代表向科组进行示范课展示。
二、三课三评活动的开展
(一)“探索课”助力青年教师站好讲台
1.集体初备,研读三书
骨干教师的课堂通常都能较好地把握知识点,对学生的点拨、方法的运用等各方面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青年教师在听完骨干教师的课后再到自己的班级进行课堂实践,及时将所学的方法转化自己的技能,稳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大量贴切的主题与素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的重要资源。《教参》是课堂教学的指路灯,包括有教材的解读和教学的建议。青年教师研读“三书”的能力较差,他们对“三书”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自身专业的成长以及课堂的效果。因此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站稳课堂,第一轮上课前由备课组长组织年级老师认真进行“三书”的研读,做到以下几点。
(2)研读单元编排,明确教学内容的节点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落实年段教学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知识点,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核心目标明确,可操作、可检测。
(1)研读教参和课标,明确阶段目标和要求
1.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是一种高热急败血性疾病,多发于高热季节,所以,预防为主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确保养猪生产健康发展。
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多角度解读教材,动态地运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和“以学定教”的理念。
(3)研读课时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排除标准:①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肺癌、肝癌及结肠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存在感染活跃期、充血性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等放化疗禁忌证的患者;④处于哺乳期及妊娠的女性患者;⑤出血倾向、滥用药物、吸毒及酒精成瘾的患者;⑥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规定,本刊已许可国内外文献索引、文摘和全文数据库等载体传播本刊论文,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2.个人细备,形成上课教案
年级老师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完成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上课教案。
3.示范课结束后,各备课团队在两周内合作完成与提交专题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报告,形成专题课例资料集。
准确把握课时知识特点,根据学生年龄实际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轻松愉悦地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
蓝莓酒是一种以蓝莓为原料发酵酿造的新兴果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研究表明,蓝莓酒因含有多酚化合物而具有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激活其他抗氧化剂和抑制细胞内氧化酶活性等作用[3],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防癌、抗癌、抑制炎症等保健功能[4]。本文以浙江余姚市舜南休闲农庄蓝莓种植基地产蓝雨蓝莓果实为原料,以加工成色泽、香气、滋味具有蓝莓酒典型性为主要目标,研究不同酿造工艺对蓝莓果酒风味物质的影响,筛选出蓝莓酒的最适酿造工艺,即低温浸渍预发酵工艺对蓝莓果酒风味物质的影响,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备课组每位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模拟,检验各位老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4.汇诊评课,形成“最佳教案”
备课组同课异构模拟课堂结束后,组织组内教师根据模拟课堂的效果进行第一次汇诊评课,最终形成一份最佳教学设计。
(二)“引领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1.课堂实践,骨干引领
为了验证备课组经过第一轮同课异构模拟课堂后形成的“最佳教案”的适用性,由备课组每位老师拿着“最佳教案”进行同课同构“课堂实操”。“课堂实操”环节先由备课组内的骨干教师上课,发挥骨干老师辐射引领的作用。年级备课组其他老师带着问题全程参与骨干教师的试课,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老师引得是否恰当?学生学得是否投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随时做好记录,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青年模仿,稳步成长
见到下级的脸——是包公脸。面部僵硬,眼睛向上,嘴角歪曲。他挺胸叠肚,双手交握抄在背后,两只眼微眯着,嘴角下拉,满脸傲气,仿佛不可一世。脸一变,嘴就变,嘴一变,吐出的文字自然生硬,冰冷。你哪儿痛,它就拣哪儿挑。你没问题,他也要鸡蛋挑骨头。如果你在某个场合向他打招呼,他听而不闻;你走到他跟前,他视而不见;你上前与他握手,他傲然屹立于原地,很不情愿地伸出两根手指与你草草一拉;你点头鞠躬致意,他昂然挺胸还礼。
长江及其以南区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而长江以北区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9.1%。
3.汇诊评课,形成“示范课教案”
4.“三课三评”活动的流程:(1)从教材中提炼出一个专题;(2)组织集体备课;(3)独立备课——同课异构探索课——会诊评课1——选出最合理的教学设计;(4)同课同构引领课——会诊评课2——备课组集体打磨形成一个最佳教学设计;(5)年级示范课——会诊评课3,撰写反思收获;(6)集体分工合作,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形成专题研究报告。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绿色农药的新结构、新品种、环境友好新剂型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时,行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安全环保事故频发,处于产业链低端,且大宗产品产能过剩,使得部分地方与民众对农药生产持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和反对态度,使行业发展蒙上阴影。但是,目前不加区别的一刀切式强令停工停产,迫使农药制造有加速向印度等国转移的趋势。一旦失去了包括农药工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优势,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证明:“化工及农药生产解决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改善并将继续改善我们美好的生活”。
(三)“示范课”让备课团队携手成长
1.示范交流,科组观摩
备课组代表教师采用“示范课教案”进行科组示范交流,每一节示范课,都凝聚了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心血。
2.会诊评课,团队共进
示范课结束后,科组长引领老师们根据课堂观察评课表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教学效益”“集体会诊”六个方面进行课例会诊研讨,各备课团队从学生意识、课程意识、数学意识反思课例,结合课例主题和专题集思广益,把脉课堂。
3.课后反思,促进成长
“教”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深入反思,必有所获。每位老师在这次“三课三评”活动中经历了至少两轮的上课和三轮的评课,研究、实操、讨论的过程对青年教师是一次很好的磨炼,也是一次难得的培训。课后各位老师自觉进行团队教学反思,写下在本次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思考完善下一步教学,培养每位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能力,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三、三课三评活动的践行,实现科组“教·研·训”一体化
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基本保障,“三课”课例前对教材、教参、课标的研读以及课后对“三课”的评课研究与反思,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研”。培训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三课三评”活动为科组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研究、实践、反思等一系列的行为就是一次很好的培训过程。
6.在班子建设中,结合采油队的生产实际,从“深、细、准、实”四个字下功夫。即在提高学习讨论效果上,注重一个“深”字;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上,注重一个“细”字;在具体措施上,注重一个“准”字;在狠抓工作落实上,注重一个“实”字,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
“教·研·训”一体化,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教”是“研”的基础,“教”是“训”的载体;“研”是“教”的反思与提升,“研”是“训”的过程和途径;“训”是“教”和“研”的结果和归宿。我校数学科组“教·研·训”一体化以专题课例研讨为载体,让教师在常态的教学中进行教研,在教研中得到了培训的提升,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训,训用于教”,有效改善了“教”“研”“训”分离的情况,以活动引领教师针对一个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开萍.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引领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J].学周刊,2018:21.
[2]赖心玲.实施听课、评课有效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① 本文系2017年东莞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论文,项目编号2017GH159。
作者简介:
陈玉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标签:三课三评论文; 教·研·训一体化论文;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