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夏红玉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夏红玉

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云南昆明 650034

【摘要】 目的 观察新生儿泪囊炎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 112 例 117 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取经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治疗。结果 泪囊区按摩加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治愈 78 例 80 眼;泪道冲洗治愈 24 例 27 眼;泪道探通治愈10 例 10 眼;治愈患儿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无复发。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早就诊、早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 早期治疗 按摩 滴眼药

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眼病,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感染所致,常于出生后不久家长发现患儿持续溢泪、伴或不伴有脓性分泌物而就诊。2017 年1 月~2017 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 112 例 117 眼新生儿泪囊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 年1 月~2017 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 112 例 117 眼新生儿泪囊炎,男 49 例 51 眼,女 63 例 66 眼,单眼 107 例,双眼 5 例,年龄最小 2 周,最大 8 个月,平均年龄3.2 个月。患儿持续溢泪、伴或不伴有脓性分泌物,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或脓液自下泪小点溢出,排除急性结膜炎、睑内翻、倒睫及泪小点异常等其他眼病。

1.2治疗方法

首次就诊患儿均给予泪囊区按摩,伴有脓性分泌物者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按摩方法:家长洗净双手,固定头部,用一手指先挤压出泪囊区分泌物,然后滴抗生素眼药水 1 滴,数分钟后进行泪囊区按摩:即用一手指有规律地自下睑眶下线内侧与眼球之间向下压迫,每次10 下左右,每日 3~4 次,坚持 4 周左右复查。经泪囊区按摩效果不佳者给予泪道冲洗。方法:助手用布单包裹患儿躯干与四肢,固定患儿头部,常规消毒后,术者用冲洗针头由下泪小点进入泪小管,缓慢推注冲洗液(生理盐水 + 抗生素眼药水),患儿有吞咽动作时,随即抱起患儿,轻轻叩其背部。隔日1 次,一般 3 次左右。冲洗中见患儿有吞咽动作,无粘液或脓性分泌物由下泪小点返流,即泪道冲洗成功。有 10例患儿经上述治疗无效,给予泪道探通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溢泪和分泌物完全消失;好转:溢泪减轻,或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仍然溢泪,或伴有脓性分泌物。

2结果

泪囊区按摩加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治愈 78 例 80 眼;泪道冲洗治愈 24 例 27 眼;泪道探通治愈 10 例10 眼。临床观察,就诊时间愈早,通过泪囊区按摩疗效愈佳,2 个月前就诊患儿,大部分通过泪囊区按摩即可治愈,少部分按摩治疗后无效,通过泪道冲洗治愈,10 例患儿经泪道探通治愈。治愈患儿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无复发。

3讨论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感染所致。也有因骨性鼻泪管发育不良、狭窄所致,极为少见。新生儿

泪囊炎表现为婴儿出生 1 周 ~2 周即有溢泪或伴有脓性分泌物,压迫泪囊区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溢出。对于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Nd:YAG 泪道激光、泪道探通联合留置探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治疗方法及时机的选择各有不同。有很多报告,早期即给予泪道探通术。我科治疗的 112 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就诊时间为 2 周 ~8 个月,排除急性结膜炎、睑内翻、倒睫及泪小点异常等疾病,通过泪囊区按摩及配合滴抗生素眼药水,大部分可治愈,溢泪、分泌物症状消失,挤压泪囊区无分泌物溢出。尤其年龄低于 2 个月的患儿,疗效更佳。少数症状与体征未消失者,给予泪道冲洗与探通治愈。因此,我们主张先给予较持久地泪囊区按摩治疗。泪液排出部在胚胎发育中逐渐形成,其中鼻泪管形成最迟,常常到出生时鼻泪管下端仍有一黏膜皱襞(hasner膜)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鼻泪管发育不完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阻塞是婴儿溢泪的主要原因,可单眼或双眼发病[1]。约有 2% ~4% 的足月产婴儿可能有此种残膜阻塞,但大多可望在生后 4 周 ~6 周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一直以来,有很多学者对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自愈率进行观察与研究。闫利锋等[2]研究有鼻炎家族史的患儿与新生儿泪囊炎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黄勉珠等[3]报道,鼻泪管膜性阻塞的患儿中剖腹产的发病率高于顺产患儿,原因可能是胎儿出生过程中经产道挤压过程可能对鼻泪管开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刘莎莉等[4]报道,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观察至 6 个月,自愈率为 46.7% ,观察至 12 个月,自愈率为 73.97% 。对我院门诊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以泪囊区按摩治疗为主,辅以滴抗生素眼药水;少数患儿需行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就诊年龄较早,2 周 ~2 个月,按摩治疗效果良好。纵观各学者的临床研究,对我院几年来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不急于行泪道探通术,早期持久的按摩是行之有效的。但要注意:按摩前要洗净双手,挤出泪囊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滴眼药水数分钟后,进行按摩;固定好头部,否则可因患儿头部摇摆而误伤患儿;找准部位:下睑眶下线内侧与眼球之间向下压迫;力度适当,因患儿皮肤软组织娇嫩,用力太大会伤及皮肤及周围组织,增加患儿的痛苦,用力不足,按摩无效;每日坚持 3~4 次,每次 10 下左右,持续 1 个月 ~2 个月。泪囊区按摩易被家长接受,简单、易学、易掌握,只要给予正确的按摩指导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新生儿泪囊炎早期按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 ].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

[2] 闫利锋,徐秀娟,周瑾,等.新生儿泪囊炎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12,33(4):545.

[3] 黄勉珠,潘爱洁,王敏,等.214 例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与分娩方式统计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5):248.

[4] 刘莎利,王纹姬,田甜.先天性鼻泪管阻塞自愈率[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8(1):18.

论文作者:夏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临床观察论文_夏红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