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秦川

节水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秦川

河南朝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现代的园林建设应以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园林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即植物景观的建设理念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现代精神。然而,就我国而言,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这种园林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达到人们的预期。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园林;绿地设计;水资源

1概论节约型的园林绿化意义、特征

一般来说,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含有这样几个方面内涵:首先应在最大程度内有效节约各种能源及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其次,有效发挥出园林绿地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最后,应通过最少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耗费量,来收获最大限度范围内的综合效益,例如社会、环境、生态等。节约型的园林绿地就应该是一种具备较高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的园林规划设计形式。此外,按照节约型的园林绿化内涵,我国节约型园林绿地必然成为生态型园林,这样才能很好的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当中所有物种的生长、生存规律,从而拥有较强的低成本、高效率、自我维持及可持续性。

园林绿地之所以积极提倡节约概念,这是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更能够有效降低园林绿地建设当中存在的铺张浪费。此种节约并不会牺牲园林绿地的质量及数量,是在满足相应的社会、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综合利益的基础上降低投入,如果不以此为基础,那么就会对园林绿地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2园林绿地设计中存在的用水不合理问题

2.1水景设计不合理,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如人工湖、瀑布、喷泉等,这些人工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天然水系,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利用后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补充到城市水系。而且水景设计中水渠底部和两岸大多采用硬质铺装,致使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质保持难度增加,为保持景观必须经常换水,水资源消耗大

2.2植物运用不合理,加大了城市园林的用水量

我国园林设计中模仿风现象普遍存在,模仿、抄袭、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设计者不搞研究调查,不顾当地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模仿,例如前几年园林设计的“草坪热”,使城市绿地中的草坪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乔本、灌木的比重越来越小,更有甚者把原有树木挖掉换上大面积草坪,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导致园林景观观赏效果降低,降低了绿地的生态效益,还加大了城市园林的用水量。

2.3灌溉设计不合理,园林灌水浪费严重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大多采用人工持水管进行灌溉的方式,鉴于资金原因,很少采用现代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乃至地下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在市区道路绿地的绝大部分路段,均为水车浇灌,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20%一30%。

2.4天然水利用不合理,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大多园林绿地在进行地形设计时,很少考虑到对天然水的利用,雨水降到地面,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人下水道,白白损失了大量的雨水资源。

3节水型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设计思路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节水的理念应贯穿于园林规划设计的每个阶段。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审查、修改错误的环节是图纸上的修改,所需成本低,时间短;项目建成后,建筑、道路、管线、地形、植物种植等均成现实,改动通常难度很大,而且影响计划、工期,成本更是成倍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各种布局、选材等方面综合考虑节水问题。利用人工渠道、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多种方法,在规划时力求选择最优方案。有些项目中的景观湖,自身基本没有自洁能力,要保持湖水干净,就必须换水。而有效地运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就能较好处理这一问题。将楼顶、居民家阳台上的雨水通过管道汇集,流人雨水收集池,在此沉淀、过滤后,通过下流式沙滤器去除杂质和悬浮颗粒物,成为清澈干净的可再用水。处理后的雨水,可通过管道输送到小区的喷水池、人工湖中,或用作绿化灌溉以及楼宇的清洗。绿化面积较大的社区,采用雨水利用系统,节省的经济成本相当可观。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将较大的景观湖与雨水收集池合而为一,景观水同时也是沉淀、过滤雨水的“呼吸的湖泊”。采用雨水回收最重要的是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减少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压力,也降低社区物业的水费。

4节水型园林绿地设计

相关部门及园林绿地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节约,因城市用地较为紧张,为实现城市美化的目的,必须确保城市绿化面积在30%以上,由此可见,城市绿化用地极为紧张。在城市绿化中应对土地资源与空间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以此达到绿地率提升的目的,在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范围,进而实现土地节约与绿化覆盖率提升的目的。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应对各类绿地进行均衡布局,对各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并对其功能性进行充分考虑,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将园林建设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及绿化空间,并能达到绿化效果。

4.1 空间合理利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将立体、综合利用的原则应用到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停车场可选用台地与地下人防设施,为节约建设用地,应进行组合式建筑建设。在空间合理利用中可选用屋顶绿化的方式,作为一种不占地面土地的特殊绿化形式,屋顶绿化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建设与绿化争地矛盾。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应大力发展屋顶绿化项目。可以对城市环境面貌进行有效改善,进而对大气浮尘情况进行有效缓解,起到净化空气及空气湿度增加的作用,同时对水源加以净化,以此达到市民生活及工作环境质量提升的目的。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人类绿化空间开拓的同时,进行田园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生态效应,并以此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4.2 绿地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节约型园林要求在不缩小建设规模、不减少建设投资、不降低建设品质的前提下,最大化节约各种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城市绿地合理规划与设计进行正常发挥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才能确保其质与量的统一。因城市绿地资源较为紧缺,在绿地面积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必须在环境效应与功能的角度下,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地,最大限度优化与提升绿地的利用率,实现绿地规划设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3 植物的科学配置

在植物配置中,应确保其层次具有错落感。绿化时应对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进行充分考虑吧,如科学配置乔、灌、草等。同时,在生态水池绿化中,应不断增加绿地中物种的多样性,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生态习性,建设阴阳协调的生态水池,有效发挥动植物个体的特性及整体优点。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对本土植物优先选用,并进行外来物种的适量搭配,其原因主要是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附近环境下,本土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其功能。

结 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节约型园林绿地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种绿化方式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优化市民生活环境,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建造程序,并加大城市园林绿地宣传力度,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规定进行绿地规划设计。适当提出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发展措施,并合理利用其绿地空间,实现绿地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实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才能确保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关于节水型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177-178.

[2]关伟锋,高宁,周辉.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节水【J】.山西建筑,2016,(20):358-359.

论文作者:秦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节水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秦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