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水利工程施工在冬季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能够保证水利施工工程能够具备度汛条件或者在汛前投入使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研究,同时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施工,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应用
1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分析
在长期发展中,我国水利建设事业一直都呈现出技术水平较低、从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还是在于行业特点带来的制约。水利工程一直都比较注重传统技术方法的沿用,这也是在经济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水利建设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现代水利建设事业在创新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现代科技的有效指导,并积极引用更新颖、先进的设备技术。当前,我国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虽然都重视、加强了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积极引用了各种高科技产品,使得施工质量、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要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
2 水利工程冬季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钢筋锈蚀与混凝土裂缝
冬季施工必然面临着低温的问题,这直接决定了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与结构,冬季低温环境很容易会造成钢筋材料锈蚀的问题,一旦出现了钢筋锈蚀问题,很容易会出现体积膨胀等问题,一旦出现体积膨胀问题很容易会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后出现裂缝问题。同时,水泥材料存在不稳定性特点,因此拌合混凝土时不容易控制好水灰比,如果水灰比过大其强度将会明显降低,由于冬季室外环境直接决定了施工过程中材料失水加快,进而造成材料开裂问题的出现。
2.2 骨料黏结力受到损害
骨料的黏结力对于将整个分散的材料融合在一起,通过彼此的黏结吸附能力提高混凝土内部的聚合度,以此形成高强度和高硬度。但是,冬季温度变低,直接损害了骨料的黏结力,黏结力变小甚至完全丧失,导致了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2.3 裂缝
混凝土开裂初期,表面出现地图状纹样裂缝,虽然这些裂缝对混凝土的质量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混凝土剥落现象,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及建筑物的美观。
2.4 表面起灰
施工过程中砂浆与粗骨料很容易会出现脱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表面起灰,从表面看起来就像是材料表面扬起了灰尘,会出现这种病害,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材料离析会降低材料保水性和粘聚性,加上混凝土养护环境的影响,室外温度过低,这种情况下加速了水分的快速流失,最终形成表面起灰。
3 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材料配比
水利工程混凝土材料配比对于整个施工质量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冬季,控制混凝土施工的材料配比,主要是将材料配比调整到适合零摄氏度以下的施工环境中。具体如下:
1)硅酸盐水泥:此种类型的水泥在使用前期有着显著的发热作用,且水化的性能比较强,抗压强度相比其他类型的水泥也是比较高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灰比的控制: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可以适当的提高水泥的含量,改变夏季作业中的水灰比的比例,以此缩短达到正常强度和硬度的时间。
3)引气剂:引气剂的使用主要通过提高骨料的黏结力来改变冬季混凝土的施工现状。引气剂中含有大量的气泡,气泡的生成能够通过内部推动力的存在促进各种材料流动融合在一起,从而将各种材料充分的粘结在一起,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4)早强外加剂:其能够通过缩短混凝土凝结的时间,提高混凝土早期使用的强度。现今常使用的外加剂主要为硫酸钠。
3.2 搅拌工艺技术
1)注重调整配合比方式的运用。首先,为了有效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结合实际情况下选用更适合的水泥品种,如,强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性能就相对较强,且在早期阶段其强度更高。一般情条件下,三天时拥有的抗压强度值通常都可以等同于普通水泥七天所拥有的强度值;其次,应尽可能的降低水灰比例,根据实际需求,酌情增加水泥用量,提升水化热,从而使达到标准强度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此外,也可以在保障混凝土标准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引气剂物质的适当添加来产生气泡增大水泥浆体积,以此来对拌合物的流动性能给予不断优化,促进保水性、粘聚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得混凝土内水在形成冰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得到有效降低,促进其材料抗冻性能的逐步提升。或者是通过早强外加剂的适当添加来有效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不断增强早期强度。
2)外部加热技术。主要是通过加热混凝土构建结构四周的空气,然后将相应向混凝土中传送,或者是根据实际需求,直接加热处理混凝土,保障混凝土材料能够在常温环境下逐渐硬化。一种是运用火炉加热,但这一方式通常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施工中,操作便捷简单,但往往很难取得显著效果,且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另一种是运用蒸汽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硬化过程构建出湿热环境,且在具体运用中也很好控制,能够均匀加热,不足是实际运用中,需要运用专门锅炉,因此费用方面会有相对较多的投入,加热中也会损失较多热量。
3)蓄热技术。在具体运用中是先针对所用石料、砂料等方面做好加热处理,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材料在运输、搅拌,甚至是完成浇筑后还能够拥有一定热量,来优化水泥水化效果,增强早期混凝土的强度。
3.3 浇筑技术与养护
首先,在浇筑施工中,要先清除好钢筋、模板表面杂物,特别是衔接新、老混凝土的部位,要将残留的冰雪物质、垃圾清除干净。在外界在零下十度时,对钢筋的加热可以通过暖棚方法来实现,且不论处于怎样的条件,混凝土浇注温度都要保持在零上五度以上,而对于一些截面较为细薄的结构,要将施工灌注温度控制在十度以上,且要采用连续、分层的方式来进行灌注施工。且每层的结构的灌注厚度都要合理控制在二十厘米以内,恰当运用相关机械来辅助捣固。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应避免过振、漏振等情况的出现,以此来有效防止离析、分层等现象的产生。其次,在养护施工中。在晚间浇筑施工后,应尽量开展两边人工振浆、混凝土表面初抹施工,在完成压砂整平后,要对混凝土表面做好保温,且第二天实施压纹机抹面施工时,其外界温度要在零度以上。在结束铺筑施工后,应灵活运用蓄热法来做好工程周边的保温养护工作。此外,对于所用材料具有量良好抗冻性能的工程,不需要实施浇水养护,可以直接运用彩胶、草袋等覆盖外露结构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工作做好,从水利工程现场施 工情况出发,加强对工程施工 的质量控制,为水 利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证。由于受到温度条件、工程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吗,只有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不会受到影响。因为现阶段受到材料、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水利工程冬季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必然会取得胜利。
论文作者:徐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冬季论文; 水灰比论文; 强度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