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教研工作的思考
万 炳 月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 要] 教研工作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开展教研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智慧支撑。现代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顺应形势发展,教研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应随之改变。分析当前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代教研工作的新路径,以期更好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教研工作;服务;研究;新课改
教研工作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开展教研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智慧支撑。现代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顺应形势发展,教研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应随之改变。
一、不同时期国家对教研工作的定位
1.1990年《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研室要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亲密合作,真诚地为基层服务,为教师服务[1]。此时教研工作的重点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
同时必须重新审视耕地功能,把握耕地生产—生态的功能性演变规律,保护耕地多元化功能。需要贯彻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动态的认识耕地的多功能性,树立耕地综合价值观。耕地多功能性保护不仅强调了耕地利用的合理方向,也增强了严格保护耕地的说服力和行动能力。
2.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2]。教研工作的中心由以教学为中心,变为“以课程改革为导向的教学研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顺应时代变化,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教研工作有新的要求,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3]。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
4.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还存在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急需加以解决。新时代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并且影响课堂的内在结构、教学关系的调整,乃至整个教学形态的改变。课本也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移动互联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获取资源。
二、当前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国家在肯定教研工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为基础,全面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教研工作要服务教育的全过程。面对如此要求,我们应该思考,怎样的教研过程才能有效为教育的发展服务。
在线教育(E-Learning)可细化为同步在线教育和异步在线教育。同步在线教育即在在线教学平台支持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作教学过程设计后,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下进行师生在线教学。反之,异步在线教育则是教学平台支持下的不同时间内不同空间下进行的师生教学活动。在线教育课程的大量涌现且备受关注,加之Coursera、ed X、Udacity等国外成熟在线教育平台的激励,催生了很多国内在线教育平台,如MOOC中文网、微课网、传课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2]。
教研员的视野往往局限在课标的字面表述或某些条目、教材的字面表达或具体内容,尤其是集中于“如何处理教材及知识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高效复习备考”等问题上,相对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构架和宏观把握,忽视了对学科本质的持续追问及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同时,教研员的视野又往往局限在本学科,不能将本学科放在学段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去定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唯学科思想,以至于过分夸大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人为的割裂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极大地削弱了跨学科综合育人的整体功效。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说,新课改给每一学科、每一名教师都带来了发展的平台和挑战,作为个体的教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意愿,但是在科技迅猛发展、思维观念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难免会有茫然的时候。一定让教师能够有主动参加教研的愿望,如果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不高,对教研工作没有认识到位,没有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那么再好的教研形式也没有用,因此,必须给每个教师都能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只有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了,教研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多关注统一性指导,缺乏个性化教研
活动主要以课例展示为主,有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说讲评一体课等等,这些课例的展示为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例展示,教研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教研的面还很窄,一说到教研,人们就会在脑子里想到公开课,特别是一些虚假的公开课饱受诟病,因此,从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教研的形象。
其实,学校不可能脱离教研,教研也不只是开展课例研究,搞几次课例展示这么简单。而应关注一线教师和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对所有学校、教师提出统一性的要求、研究统一性的问题、进行统一性的评价,就脱离了教研工作的初衷。教研的面很广,只要是研究教育教学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研,因此,我们在研究教研的时候必须要拓展教研的面,要明确教研的范畴,不能只是把课例展示当作教研的全部。
质量大计,教研为先,如今,重视教研号角已经吹响,需要我们抓住这有利的契机,以研究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教研的目的来做好教研工作,通过教研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以学科知识体系研究为主,忽视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
教研工作缺乏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尝试、运用并反思教育理念的足够支持,导致教研缺乏实效性。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教研员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这种教研活动缺乏创新,只是为了教研而教研,并没有把教师放在服务的中心位置,教师只是教研的配合者,如此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脱离了教师的教研,即使有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教学的实际意义也不大。
4.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忽视对教研员自身素养的提升
从不同时期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国家对教研工作的定位越来越明确,指向越来越清晰,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应该说,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研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保障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教研方式、教研内容已不能满足学校、教师的需求。
心香一瓣待传家,绝顶溪山近浣纱。谁写灵椿圆相出,两株丹桂万梅花。林梢片月当焚膏,子夜雠书兴转豪。雏凤清声随老凤,误惊寒鹤起晴皋。种遍门墙李与桃,还将兰玉望儿曹。素心清诵先芬惯,人与名山一样高。缁尘十丈出京华,胜得乡山万树花。他日旁求如审象,筑岩声里是臣家。
邵南是一家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沉稳内敛,而且他是一个很绅士的男人。上车的时候会为李若开门,用餐的时候会为她拉椅子。一切都很赞,李若的爱情像她的鞋一样,华丽、高贵。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学科教研员不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还停留在主要基于个人经验,基本按照个人风格,各学科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固守在听评课、评论文及优质课、考试命题等传统的教研方式进行教研指导,自然会逐渐丧失权威,甚至于最终被淘汰。每一位教研员都应当深思,相比一般教师,我们除具有一般教师所应有的基础素养外,我们还应当拥有什么?
5.缺乏对教研方式的研究
教研不能满足教师学习和建构需求,这是影响教师将新观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可控源地震学数据分析得出的模型可用地下弹性/非弹性性质(特别是P波速度VP、S波速度VS和密度ρ)表示。将弹性地球模型分解为背景变量(即长波长)和短波长波动(通常被称作反射率,速度和密度的乘积,称为地震波阻抗),可得出可控源地震学的两个主要分支。第一个是广角反射/折射(WARR)法(有时也被称为深地震探测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全球构造的信息(该方法的近期历史回顾见Prodehl and Mooney,2012)。第二个是地震勘探的典型手段——所谓的近垂直入射反射法(NVI),它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反射系数图像。
很多集中性教研,总是会用醒目的标语,称之为什么样的活动。这样的教研固然好,但是容易昙花一现,老师们参加完活动容易忘却,这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发挥教研内涵作用。教研一定要伴随着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只要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就可以进行教学研究,只有随时随地发生的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教研要以主题教研为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教研,真正解决问题。教研还要区分常规教研和创新性教研。教研活动必须要因地制宜,方式要灵活多样。常规教研要经常开展,创新性教研在定期开展,通过创新性教研真正研究出一些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
二、新时代教研工作实施策略
1.多关注教学研究,缺乏对教师成长需求的关注
1.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在教研工作实现转型升级的形势下,要求教研员转变角色,在理念、思路、能力等方面提升素养。
三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研员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把区域内所有学科教师凝聚成一个专业共同体,带动区域内学科教师共同成长。
一是教研员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引领教师在课程标准的统领下思考课程价值,明确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开展课程评价,更有效地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实施,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二是教研员要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者,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者。善于总结和提炼区域内教师的教学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成果转化为教书育人的生产力。
调药坎 血管遵循“热胀冷缩”原理,天气变冷时,会使血管收缩更明显,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波动明显,原有的药物剂量并不一定能控制和管理好血压。因此,当天气剧烈变化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除了要按时、规范用药外,还要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千万不能自己在家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免发生意外。
尊重研究生的个性是个性化培养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前提。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其性格、能力、思维习惯、求学动机和毕业去向意愿等各有差异。导师应将每名研究生视为独立的思维个体,尊重研究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依据研究生的个体综合素质、知识兴趣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和论文选题等)、培养方向和循序渐进的任务目标,帮助研究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研究性思维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激发每个研究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和潜能,提升短板,升华长板,最终实现研究生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养成。
2.由统一指导延伸至个性化服务
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师资、生源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校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尤其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学校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教研工作必须适应这种要求,逐步转向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使各校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最终服务于“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的目标。此外,在教研中既重视教师整体,又关注教师个体。在对全体教师进行通识教研、常规教研的同时,对教师进行“因材施研”,因人施教,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私人定制”,实现一对一指导。个性化教研需要对所服务的对象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教研员必须深入学校、课堂,找准教育教学研究的切入点,提升研究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关注知识的传授的研究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立德树人。新时期教研工作强课程育人的研究与指导能力。要将每门课程放在立德树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来认识,放在统筹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探索在育人目标引领下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整合。教研员要研究本学科不同学段在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的共性和个性,充分发挥本学科在实现育人功能上的最大功效。
4.由关注教材教法的研究向加强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全要素研究
比喻要生动形象,才能触动心灵。《生命的“电量”》一课中,丁老师用图片“你的生命还剩多少‘电量’”来比喻: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男性74岁,女性77岁。每个人生命“电量”的余量:“10后”剩 69年,“00后”剩 59年,“90 后”剩 49年,“80后”还有 39年,“70后”还有 29 年,“60后”还有 19年,“50后”还有9年。这个比喻借助图片表现,特别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而不同年龄段生命“电量”的展示,让孩子产生联想,有更多的思考。
从宏观上讲,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要素构成。影响教育质量的要素有社会环境、家长素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社会影响以及学生基础等,教师无疑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
当今社会已从数量扩张增长的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基于此,教育也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如何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让教育回归本真,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教研工作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自己。将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深入研究影响教育发展的各项因素,探究其中的联系,分析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5.由单纯研究教学向服务区域倾斜,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1)融资和融物的结合。融资租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为融物、实为融资。它将借物和借钱有效融合起来,承租方在资金有效的情况下不能购置设备,但融资租赁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承租方不需要担心一次完成巨额资金交付问题,就可以使用设备。融资租赁具有银行贷款性质,又具备商品贸易职能,同银行的贷款相比更加灵活、安全[2]。
区域教研是指为解决本区域教师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指基于提升区域内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及研究人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的目的,由区域内教研研究机构和基层学校教师构成的,围绕一定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通过合作、对话、交流等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的互动团队。开展区域教研,可以有效集成区域教研强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区域教研,要强化顶层设计,前移教研阵地,下移教研重心,一是关注教育发展,注重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研究;二是关注区域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区域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力求解决制约区域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和瓶颈问题;三是打造区域学术人才团队,为区域内生学术力量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提高其学术影响力;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学校教师在参与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教师真正引领到研究的境界中去,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者和创造者。
教研员在研究本学科的同时,又要研究本学段,甚至是整个基础教育,增强为区域内各学校出谋划策,切实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既要研究课程,又要研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甚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不断提高服务教育决策及其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尸检的结论出来后,吴局长和热水器的厂家登门道歉,还赔了一笔款。他在山上给妻子买了一个最好的墓地,之后开始清理妻子的遗物,收购废品的妇女就等在门外。妻子的衣物一大堆,妇女装了一手推车。一个劲地问,还有没有?留着没用啊。
6.由传统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研究向基于开放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研究转变
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变革。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引起了教育理念、方法、学习环境和模式的深刻变革。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系统性开启了教育资源、思维类型的全新阶段,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为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可能,为缩小教育差距、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教研工作应围绕应用信息技术探究如何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终身学习,积极研究“互联网+”中的各种情况,研究与构建智慧教育新模式,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Z].1990-06-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06-0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9-06-23.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Z].2019-11-2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10- 2323(2019)11- 0018- 03
[收稿日期] 2019- 11- 13
[作者简介] 万炳月(1968-),男,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曾 宏]
标签:教研工作论文; 服务论文; 研究论文; 新课改论文;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