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观察论文_殷丽,强萍萍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211500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SCL-90)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导听阈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给予预见性告知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听力水平,缓解了其焦虑情绪。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耳鸣;预见性告知;焦虑;气导听阈值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尤为常见,属于耳鼻喉科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病发群体。临床上,患者常出现耳鸣、眩晕、失眠等症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患者在病情的折磨下,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多种负面情绪。而患者的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2]。为了进一步研究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效果,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并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76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女比例为20/18,年龄为62-83岁,平均年龄为(72.5±10.5);观察组:38例,男女比例为19/19,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2.0±11.0)岁。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性显著,呈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叮嘱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告知护理,包括:(1)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将护理方法、目的、效果提前告知,以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耐心回答;(2)睡眠预见性护理: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差的原因,提前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采用音乐等方式,以促进患者睡眠;(3)饮食预见性护理:提前告知患者不可进食咖啡因、酒精、辛辣等刺激性食物;(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使其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引导其参与娱乐性活动,以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耳鸣护理:向患者传授控制耳鸣的有效促使,告知其避免长期待在嘈杂的环境中,以免加重其病情。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以SCL-90 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共包括90个条目,分为9个分量表,即:即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3]。

对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值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整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L-90评分对比

如下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SCL-90评分对比

2.2 气导听阈值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气导听阈值为(32.56±6.47),观察组气导听阈值为(28.37±7.06),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呈t=2.697,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这一疾病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在相关的研究中显示,这一疾病与患者的微循环存在一定的关系。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常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在焦虑心理状态的影响下,患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也受到影响,随之产生分泌异常的现象,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在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患者治疗中,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因素,以改善患者的病情[4]。

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不同,预见性告知护理主要是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将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前告知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在预见性告知护理干预模式下,将传统的被动护理工作转变为主动护理干预,进而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预见性告知护理干预,患者SCL-90评分为(1.64±0.29),气导听阈值为(28.37±7.06),两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通过预见性告知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阙颖.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20-21.

[2]刘国英.预见性告知护理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1):68-71.

[3]周梅,梁坪芳.预见性告知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临床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8,12(05):402-404.

[4]李晓平.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176-177.

[5]刘艳,刘慧巧,陶静.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03):150-152+156.

论文作者:殷丽,强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预见性告知护理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观察论文_殷丽,强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