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桢的诗集外诗及其删减_文化论文

王世桢的诗集外诗及其删减_文化论文

王士禛集外诗与其诗文集的删定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文集论文,王士禛集外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王士禛诗文集的编定与刊行

王士禛(1634-1711)一生创作五千余首诗,生前结集诗作刊刻较多,单刻的诗集有二十余种,后来刊刻诗集往往对旧作进行筛选、删定。十五岁前作诗初刻为《落笺堂初稿》,顺治丙申(1656)至辛丑(1661)所作诗刻为《阮亭诗选》。康熙八年(1669),汇刻顺治丙申至康熙己酉(1669)所作诗为《渔洋集》即《渔洋诗集》,删去了原《阮亭诗选》中的部分诗作。康熙二十三年(1684),又把辛亥(1671)至癸亥(1683)所作诗刻为《渔洋续集》即《渔洋续诗集》。

王士禛临终欲将毕生所著诗文删繁就简,汇为一编行世。康熙四十九年(1710),门人程哲、程鸣兄弟将王渔洋平生著作汇刻,将之前单刻作品和未刻作品合刻为一集即《带经堂集》。其中收有《渔洋诗集》、《渔洋续诗集》、《渔洋文集》、《蚕尾诗集》、《蚕尾续诗集》、《蚕尾文集》、《蚕尾续文集》。《带经堂集》程哲序:“吾师新城王先生渔洋正续诗文五十二卷、蚕尾诗文十卷,同人版行已久,而顾无合刻。庚寅秋,哲邮书请命于先生,因举诸刻定本并未刻蚕尾续诗文三十卷,统名之曰《带经堂集》,畀哲及季弟鸣雠校开雕,阅卯冬而蒇事。”①

王渔洋于病榻前置之前所刻各诗文集,亲自参与了删定工作。《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后附王士禛儿子王启汧撰跋:“先君自婴痒症之后,苦不堪言,不肖辈从旁窃视,精神大减。至庚寅初秋,变为疡症,呻吟床褥,其苦更甚。会歙中程君圣跂(哲)、友声(鸣)昆仲以书来征先君平生诗文,汇为全集,镂板以行。先君呼不肖辈曰:‘余所著诗文,每欲删繁就简,合为一集付梓,未果。顷门人程氏昆仲之请,甚惬余怀。’因于病次置各集于枕旁,命不肖查检朗诵,详加去留,力疾编次,共九十二卷,颜曰‘带经堂集’,至辛卯冬始剞劂告竣。”②“庚寅初秋”指康熙四十九年(1710),即王士禛去世前一年。

二、《带经堂集》抽换、删改旧作与清代文字狱

把《带经堂集》与前刻诸集核对,发现有些作品被抽换③,有些被删去。抽换和删削的原因可能较多,但笔者认为清代文字狱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至少从下面一首被抽换的诗作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渔洋诗集》卷四中,较初刻抽去《送张元履之盱眙》一首,而换为《怀于大下第游江南》。

《送张元履之盱眙》④:

小邑无城郭,青山驿路中。人烟临泗水,官阁望隋宫。江左前筹失,中都王气空。佛狸南渡日,百战忆英雄。

《怀于大下第游江南》⑤:

含凄去京国,岁暮复南征。风俗收吴橘,骚歌吊楚蘅。空江白石垒,残戍赭圻城。迢递梁陈事,相思百感生。

这两首诗都为五言律诗,次于前后不同版本的《渔洋诗集》卷四“戊戌稿”中同一位置。“戊戌稿”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所作,当年王士禛二十五岁,由济南出发,经河北,赴北京参加科考,五月殿试进士及第,但未得与馆选,滞留京师,八、九月间回到济南⑥。

《送张元履之盱眙》一诗,为送别张元履往江苏盱眙所作。诗中“隋宫”指隋炀帝下扬州时兴建的离宫行苑,又称江都宫。盱眙离扬州不远,“望隋宫”和“佛狸南渡日”联在一起,指北方的隋朝南渡灭陈一事。“佛狸”本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诗文中也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清人本是关外满族,攻入山海关,入主中原。如果把“江左前筹失,中都王气空。佛狸南渡日,百战忆英雄”这四句和时局联系起来,则有影射清廷的嫌疑。作这首诗,时当顺治十五年,清初文禁不严,文网未繁。再者,当时王士禛二十五岁,少年意气,诗中由历史的沧桑巨变而引起对英雄气概的追念,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到了王士禛晚年,心态老成,为人持重谨慎。更主要的是,康熙二年发生了庄廷鑨《明史》案,让王士禛有文字狱之虞,于是在重新汇刻诗文集时,谨慎小心,抽去了像《送张元履之盱眙》这样其中有敏感字眼的诗作,而换为其他作品。为什么不直接删去呢?可能是前刻《渔洋集》已经流传开来,卷目次序都已为人所知。如果直接删去,则与前刻目录不符(目录题“卷四戊戌诗七十四首”),更容易引起心怀叵测者的怀疑。于是用内容相近的另一首五言律诗代替,这样与前刻目录一致版叶也未发生变化。

抽换的《怀于大下第游江南》一诗,从诗题看,于大应该是与王士禛同年考进士,但未能考中,离开京师去游江南,临别时王士禛作此诗相送。其中“空江白石垒,残戍赭圻城。迢递梁陈事,相思百感生”,也由于大的江南之游而想起了六朝的兴亡。六朝时的“白石(山)”就是今南京城西南的狮子山,白石垒即在狮子山上。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十一月,历阳太守、冠军将军、邵陵公苏峻反叛,不久就攻下了京城建康。江州刺史、平南将军温峤和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陶侃一同讨伐苏峻,筑垒于白石,与叛军相持,最后用计诱斩苏峻于白石垒下,白石垒也名留青史⑦。“赭圻”为山岭名,晋桓温曾于其山麓筑赭圻城。六朝往事悠悠,种种感慨,都上心头,但未曾说破,难以落到实处。与《送张元履之盱眙》一样,同是写江南之游,同样的六朝往事,但《怀于大下第游江南》如此收笔,不会为人曲解,也不会被人牵强附会。抽换之巧妙,删定者的良苦用心,或许能从中体现出来。

历史事实证明,王士禛抽换诗作之举是非常明智的。王士禛卒于康熙五十年五月,就在本年十月,戴名世《南山集》案起,牵连至数百人,即使死去者如方孝标仍被发棺戮尸。

三、陕西勉县《阮亭题诗碑》所见王士禛集外诗

在今陕西汉中市勉县武侯祠中,保存有很多纪念诸葛武侯的题碑诗文。其中有一座是《阮亭题诗碑》,清碑,碑高44厘米,宽90厘米,青石材质,保存较为完好,只有个别文字漫漶不清。题诗共有四首:《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二首》、《武侯琴室》、《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其中《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不见于传世王士禛诗文集,原诗作:

武兴城郭乱山侵,肃肃丹青古殿阴。

三代仅存鱼水契,千年犹听卧龙吟。

世家瞻尚成忠孝,祖德高光式鉴临。

礼乐可兴身未死,中原人识老臣心。

蒋寅先生《王渔洋事迹征略》中,仅考述列举了《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的作时: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王渔洋三十九岁,闰七月“初十日,发汉中,沿汉江北岸而西,复涉褒水。憩虚谷庵,暮抵黄沙驿。(《蜀道驿程记》卷上。《渔洋续集》卷四《虚谷庵二首》是日所作。)十一日,次沔县,经定军山,谒诸葛亮墓、祠,有诗。(《蜀道驿程记》卷上。《渔洋续集》卷四《南郑至沔县道中杂咏二首》、《女郎庙》、《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武侯琴室》、《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诸诗作于是日。)”⑧借此推断,《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也应该是在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一日,王渔洋次沔县,谒诸葛武侯祠时所作。

按照王士禛生前单刻诗集和临终前汇集诗文集的体例,康熙十一年闰七月十一日王渔洋次沔县作诗原当收入《渔洋续集》,后汇集收入《带经堂集》。但是遍检相关王士禛诗文集如《渔洋续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以及《清诗别裁集》,均为《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一首。今人整理的《王士禛全集》,也只收《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第一首⑨。其他的王士禛诗文辑补和辑佚研究成果如《渔洋山人集外诗》⑩以及《王士禛佚诗辑考》(11),亦未辑录《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

《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为什么不见于王士禛生前单刻的诗集和临终前汇集的诗文集?其中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我们推测,《渔洋续诗集》和《带经堂集》未收《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也与前述《带经堂集》把初刻《渔洋诗集》中的《送张元履之盱眙》抽换为《怀于大下第游江南》的情形相同,与政治时局有关。该诗有“世家瞻尚成忠孝,祖德高光式鉴临。礼乐可兴身未死,中原人识老臣心”句,尤其最后两句,容易被人牵强附会为迷恋前朝、歌颂前朝遗老。王渔洋大概不想招致这样的麻烦,因而将整首诗从诗集中删去。当然,这也仅是笔者的一个初步推测,准确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据笔者检视统计,除了《送张元履之盱眙》和《过沔县谒丞相武侯祠》第二首之外,在王士禛诗集中,还有《傅侯天马歌》、《海门歌》、《丹徒行吊宋武帝》、《传经堂歌送卓永瞻归浙西因寄火传》、《绘川书院诗二首为汤荆岘侍讲赋》其一、《伪汉刘龑冢歌》、《凤县》、《南星雨发》、《汉中府》、《白帝城谒昭烈武侯庙》、《寄怀邓州彭中郎直上兄弟兼忆仲亮宁远》、《荆山口待渡》、《彭门怀古八首》其二、《将抵曲江》、《大雪次汶上题路氏北堂壁》等15首诗歌中有“中原”、“中都”,《带经堂集》保留了其中10首(另5首属于《南海集》中作品)。这些有“中原”、“中都”词语的诗歌或为写景咏物之词,或为对清廷的正面歌颂,或为对历史遗迹和古人(明代以前)的凭吊。题旨明确,不会引起曲解或附会。

注释:

①(清)王士禛:《带经堂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14—14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据清康熙五十年(1711)程哲七略书堂刻本影印。

②(清)王士禛撰,惠栋注补:《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8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据清惠氏红豆斋刻本影印,第291—292页。

③金陵生:《〈带经堂〉抽换之诗》,《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④(清)王士禛:《渔洋诗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6册,齐鲁书社,1997年,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王渔洋遗书》本影印,第598页。

⑤(清)王士禛:《带经堂集》之《渔洋诗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14册,第40页。

⑥参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31—40页。

⑦参刘宗意:《金陵何处白石垒》,《江苏地方志》2001年第2期。

⑧参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91页。

⑨(清)王士禛著,袁世硕主编:《王士禛全集》,齐鲁书社,2007年,第755页。

⑩清乾隆年间,褚英从邹漪(流绮)《十名家诗选》残帙中,辑得王士禛佚诗120首,编为《渔洋山人集外诗》,经秦严玉、张承先、朱绵生、汪元桐等校,钱大昕为之作序。光绪十九年,徐士恺校刊,此即光绪甲午(1894)《观自得斋丛书》本《渔洋山人集外诗》。

(11)闵丰:《王士禛佚诗辑考》,《中国诗学》第十二辑,第25—33页。

标签:;  ;  ;  ;  

王世桢的诗集外诗及其删减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