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原因及对策_工人阶级论文

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原因及对策_工人阶级论文

试论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人翁论文,试论论文,对策论文,职工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当前,某些地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所淡化,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淡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主人翁意识 淡化原因 对策

在我国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的进程中,从总体上说,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是不容否认的。但从某些行业、某些地区、某些单位来看又有较大的差异。在相当长时间里,由于过分强调用经济手段实际是用金钱奖罚来管理职工,调动积极性,见物不见人,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这种简单的管理办法是一种短期行为,它在人们思想上留下无穷后患。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国内经济状况面临局部困难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确有部分职工没有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而且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主观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社会各方面急剧变革,部分职工产生多层次的失落感,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政治原因。有一段时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产业工人的比例越来越低;宣传舆论和文艺作品中产业工人的先进形象越来越少;产业工人入党、提干越来越难;实行全员合同制以后,虽然都称职工,但原有的工资待遇差别,管理与被管理的差别仍然等级森严,这些都严重地伤害了产业工人的感情,使他们失去当工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职工在民主权利方面也存在失落感。主要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不少厂长经理老子天下第一,独断专行,根本不考虑依靠工人阶级,不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听不进职工的意见,使得不少职工认为是“我为老板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把自己等同于为私营业主打工的雇佣劳动力。特别是破产停产企业的失业下岗工人,政治失落感尤为明显。由于上述种种失落感,致使许多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甚至丧失殆尽,更谈不上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在经济方面,社会分配不公和内部利益分配不合理,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重要客观原因。我们改革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目的是要克服平均主义,调动生产力的主要要素——人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分配不公现象。例如,工资奖金的分配,生产部门不如流通部门,一般行业不如垄断行业。有的垄断行业发的奖金实物几倍甚至十几倍于其他行业,同样是工人是职工,为什么他们当大爷!还有,工资待遇上,国有企业不如集体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不如私营个体企业,更不如三资企业。特别是社会上的暴发户往往不是通过诚实劳动而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富,而且先富起来的人们中又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工人阶级,这不能不让“主人翁”心里感到失衡和压抑。另一方面,企事业内部分配也存在大量不公平不合理不透明的现象,有的领导者奖金多拿,升级先要,房子先挑,其收入与一线职工、科技人员差距过大,严重挫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前年,某市政府就重奖某大型企业厂长,奖金高达几十万元,但厂里发给一般工人的奖金才是三千多元。这又怎么不让职工群众产生“到底谁是主人”的疑问呢?

第三,有些基层党组织领导软弱涣散,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根本原因。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的基层党组织不敢理直气壮地向职工群众宣传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敢大胆地提出工人阶级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不能旗帜鲜明地宣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使得职工心存疑虑,更加怀疑自己还能否“当家作主”。这些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作用理解不力,形成一手软的局面,职工群众失去主心骨,主人翁意识自然淡化。

第四,许多职工对纠正不正之风和反腐败失去信心,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社会原因。多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某些执法部门、垄断行业和政府官员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党风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有的领导者以权谋私,挥霍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拉宗派,跑官买官,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官僚主义,不顾职工群众死活,甚至欺压群众,与民争食,等等。对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职工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中,却又无可奈何。既无法实行有效监督,更无法制约,敢怒不敢言或者人微言轻言而无用,甚至会招来打击报复。因此心气不顺,情绪不振,牢骚满腹,怪话连篇,患了政治冷漠症,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没劲”,认为自己没有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无可作为,完全没有当家作主的作用,产生冷眼旁观的看客心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主人翁的意识已荡然无存了。

第五,部分职工文化思想素质不高,社会主义信念动摇,这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主观原因。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层次较低,对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一知半解,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对社会主义制度性质认识模糊,根本不认为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二是心理素质不好,许多人心理不健康,逆反心理、偏激心理、嫉妒心理、奢侈心理、崇洋媚外心理越来越严重,至今仍有不少人没有认识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当然不会把自己以及整个工人阶级视为主人翁。三是精神世界的污染。有的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甚深,西方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人生观、价值观侵蚀了头脑,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全盘西化”,西方不提工人阶级是主人翁,经济也能发展,工人生活也比我们好。这些人中毒不知毒,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接受教育。四是理想信念动摇。由于苏联东欧和平演变,加上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调在国内还有一定影响,这就使得一部分职工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动摇。这些情况说明,某些企业事业职工思想混乱,从根本上否认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自己不把自己当主人看,这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深层次思想根源。

以上五个方面是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几种因素同时在起作用。另外,又与社会舆论导向失误,影视作品的潜移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企事业缺乏民主科学管理,经济效益滑坡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也与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极端化、爱发牢骚、爱议论社会消极因素等有关。由此可见,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问题必须综合多种因素考虑,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和对策。

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认识树立职工主人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发展历史的动力。依靠谁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劳动力”和“创造者”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把人仅仅视为“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维护私有制的需要。在剥削制度下,劳动力根本不可能是社会的主人翁。而人是“创造者”,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自我解放、自我实现的要求。只有让人民作“创造者”,人民才有当家作主、做主人翁的尊严感觉。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才由“劳动力”的被动变为“创造者”的主动,由“劳动力”的不自觉变成“创造者”的自觉,由“劳动力”式的被雇佣的仆人变成“创造者”式的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创造者”在为自己的劳动中向社会宣告自身的价值:“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的性质为人们成为创造者开辟了广阔前景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广大工人农民职工应该成为社会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我们党的宗旨是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在这点上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职工是国家的工人,是企事业单位的主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确定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法律地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方面,也明确了人民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要当国家的主人,当生产资料的主人,也要成为劳动成果如何支配的主人。我们应该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认识树立职工主人翁思想的重要性。因为这不仅关系改革方向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命运前途。换句话说,如果职工主人翁地位有所动摇或丧失,那么我们国家的性质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的了。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帮助职工实现多种多样的物质精神需要,这是职工树立主人翁思想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到底决定着这一思想过程。”[③]现代管理学认为,需要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动因,而人们需要什么和如何实现自己的需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自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制约和影响。这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依据现有的条件,尽力满足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这是从内因激励他们树立主人翁思想的首要条件和重要措施。职工多种多样的需要中最基本的有三种:一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即吃、穿、住、行、用等消费资料需要,这是人们起码的生存需要。恩格斯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④]这是很明显的道理,也是职工主人翁意识的物质基础。这里应注意的是,要关心破产、停产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的生活,正确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重新择业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需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⑤]这样才能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国家主人的关怀。同时,应让职工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存在,是市场经济建立的必要条件,这是符合职工长远利益的。二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文化生活的享受、理解、尊重、信任的要求,以及社会责任心、个人事业心、做人良心的需求等。这种精神生活的需求,对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十分重要。职工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起他们当家作主的自豪感。三是劳动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是人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和需要,失去了劳动和工作的权利,那是莫大的痛苦。我们应做到人尽其才,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到最能发挥聪明才智的岗位上去。在现代社会,人们在劳动和工作中的社会交往需要越来越强烈,要求有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的环境,希望建立一个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同志式的关系,使人们形成对自我人格和自我尊严的珍重,主人翁感才能由此产生并树立起来。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一个树立职工主人翁思想的外部环境。(1)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我们的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电影甚至广告等大众传媒,要多宣传人民当家作主、职工树立主人翁精神的典型,制造一个尊重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的社会舆论氛围。(2)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秩序,使人们之间互相关心、爱护、团结、互助,心情舒畅,社会稳定,人们有安全感才能认为自己是主人。(3)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切实做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让职工的社会价值得到如实的体现。应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采取税收、工资政策等经济法律手段调节行业收入过分悬殊问题。建立和加强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克服家长制和官僚主义,把颠倒了的“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再颠倒过来,改善干群关系。(4)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实在在地斩断一切钱权交易的黑手,真真正正地反腐败唤回民心。在“穷庙富方丈”的单位里,“众贫僧”是不可能当得成“主人翁”的。大案要案要抓,更要抓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群众有切齿之恨、切肤之痛的身边的腐败,这些腐败不除,职工群众又如何树立主人翁思想!

四、要真心实意地依靠职工群众,切实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这里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在政治上确保职工真正当家作主。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制定有关法律,健全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在微观方面确立职工主人翁法律地位,而不是单凭领导者的思想素质高低给职工“赏赐”点主人翁待遇。要真正让职工有家可当,有责可负,有权可用,有利可得。既然董事会等可以通过法律来确定其地位,那么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主要组织形式职代会的法律地位也应该相应确立起来。让群众真正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对一切重大问题有发言权、决定权,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实实在在的主人。尤其要注意在职工中培养选拔干部参加管理层,重视在一线职工中发展党员,这是政治上保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重要组织措施。其次,在经济上使物质利益的分配尽可能地公平合理。要多想到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和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从奖金分配到工资调整,从住房安排到其他福利待遇,都要向一线职工和科技人员倾斜,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责权利相统一的共同体。再次,在社会活动上使职工有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在重要的社会组织中要有工人优秀代表参加,要能切实地体现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给广大职工群众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思考和实践的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并使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得到支持和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能得到理解。

五、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当家作主的自觉性。人们的思想极其复杂多变,觉悟程度又不尽相同,要让职工牢固地树立主人翁思想,发挥其积极性,就必须研究人们的思想,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现代思想学认为,人们的思想构成是有层次的,包括感知层、心理层和人生观层,这些都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有密切关系。我们必须依据不同的觉悟程度,注意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由低到高,逐步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提高他们的觉悟。最重要的是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生观、世界观上下功夫。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抓好正确对待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树立全局观点,摆脱盲目攀比心理和极端个人主义,建立主人翁责任感。二是抓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努力克服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资产阶级价值观。三是抓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解决职工群众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职工当家作主的信心。

六、努力提高职工文化、心理素质,研究和解决阻碍职工主人翁意识的新问题。要多宣传历史的本来面目,尽量不搞什么“戏说××”,“××新传”之类歪曲历史的作品,误导群众。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职工,加强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地当家作主。重视职工心理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提高识别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解决职工各种心理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变革加剧,生活节奏变快,竞争日趋激烈,职工队伍的年轻化,心理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许多突发事件甚至酿成悲剧惨案,其最初起因或许就是心理障碍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以研究。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机构,并把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工作模式,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心理服务,解决心理问题,排除职工树立主人翁思想的心理障碍。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已有40多年了,从理论上、总体上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是确立起来了。由于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差别,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政治生活的机会和权力的差别,以及人们自身的文化、觉悟和对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参与度都影响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在新形势下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列宁指出:“不激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觉醒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什么革命改革。”[⑥]在今天来说,如果不能牢固地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职工主人翁意识将发挥更大的、更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第42卷)37页、(第1卷)82页、(第4卷)250页

③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第4卷)250页、(第3卷)57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68页

⑥列宁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192页

标签:;  ;  ;  ;  ;  

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的原因及对策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