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衢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洲南翼,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南接福建、西连江西、北邻安徽,省内与杭州、金华、丽水三市相连接,川陆所会,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由浙入闽,由闽入浙,东南有事,在所必争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道,历史上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赞誉。本文以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为例,对规划地段总平面、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的调整,功能结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地与开放空间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建筑整治与更新模式和方式引导、景观整治引导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整治;绿地规划;原则
1 项目概况
衢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迄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自南宋以来,作为南宗孔庙的圣地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地处闽、浙、徽、赣的交界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扼。而其四通八达的水路和仙霞古道的陆路联通,使其成为地区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发达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孕育了衢州人耕读传家、儒雅好德的文化传统,名人辈出,特别在宋、明时期达到顶峰。
设计范围:东至县西街,南至皂木巷,西至上营街和下营街,北至新河沿,公9.37公顷。
2 设计原则
(1)原真性原则: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历史的真实性,作为规划工作和未来实施管理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保护包括历史城市的空间肌理、结构布局、街巷道路程度、文物与优秀历史建筑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和传统社区生活的真实性;传统建筑的修复需体现原材料、原工艺术原设计和原环境的真实性,修复后需实现历史信息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
(2)整体性原则:将水亭门街区的传统建筑与周边的道路。街巷、广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来看待,将街区中的建筑与居住其中的剧名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和传统社区来看待,将源于此、发展于此的各种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地方文艺、传统商业,和承载他们的空间和传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文化聚集空间来看待,将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3)可持续原则:科学的保护方法和修复工作是历史建筑遗产长久保存的基础,同时,公众对历史建筑和古迹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将历史建筑遗产融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悲剧中,发掘其社会经济价值,从而真正现实保护的可持续性。
(4)公众参与原则:人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享有者和受益者,规划需体现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原则;白虎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事实证明没有公众参与的保护必定失败,所以,设计呼吁提高人民对遗产保护的意识,作为水亭门历史街区的真正主人,设计需要考虑社区和原住民的利益,体现他们的愿望。
3 存在的问题
3.1街巷风貌:
除了民国时期拓宽的水亭街,水亭门街区内的街巷总体比较窄,尺度适于步行穿越。街区内传统街巷格局保存较好,依然保留了初建城时的布局。水亭街、柴家巷、黄衙巷、宁绍巷等街巷两侧建筑高度适宜,视觉效果较好。而天皇巷、皂木巷等街巷两侧,新建了一些多层建筑,不符合传统风貌尺度,视觉效果不佳。问题总结如下:
(1)街区内新建的多层建筑,对现存街巷景观存在较大的视觉影响。
(2)街道设施,如路灯、垃圾桶等与传统街巷风貌不协调。
(3)沿街建筑的新建与随意搭建,不仅影响整个街巷景观,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沿街建筑广告牌及条幅的随意设置,没有符合传统风貌的设计要求。
(5)市政管线的随意搭接,街巷两侧有很多架空电力和电线杆,甚至有给水管直接露在地面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街巷整体传统风貌景观。
(6)街巷铺地也存在较大问题,虽留存部分传统铺砌路面,大部分已经修成水泥路面,不分路段由于时间较长而表面斑驳。
3.2道路交通现状: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有衢江中路,县西路和新河沿三条城市次干道均为一块板双向两车道道路。除衢江中路外,其他道路均为服务性道路,并且两侧均为划有停车位。街区内亦有水亭街和皂木巷有两条城市支路,其中水亭街是街区内最主要的道路,其红线宽12米,车行道宽8米两侧人行道宽2米。目前水亭街两侧商户较多,对水亭街的交通通行产生阻碍。水亭街区内部有12条主要传统街巷,街巷宽度平均为2米到3.5米,街巷以步行交通为主同时也有非机动着混杂其中,空间体现出传统历史街区的风貌。街区的主要出入口位于东、西、北三个方向,水亭街东西两端为最主要出入口。而水亭街区现状交通问题有“
(1)街区内人口集中,路面普遍狭窄,不适于车行交通:
(2)周边缺少公共停车场,部分车辆违章停放,造成交通混乱;同时部分停车场利用率不高,停车资源分配不均衡;
(3)周边交叉口冲突严重,对交通通畅和安全有负面影响;
(4)周边交通标志不完善,对行车指路。公共交通、停车等需求有待提高。
4 景观整治导则
4.1传统街巷空间整治建议
拆除建筑外立面搭建构筑物,恢复传统粉墙立面,形成具有衢州当地特色的街巷围合面。
对于失去传统尺度的部分街巷空间,可以采用设置围墙的方式,重新界定边界,并且在墙内种植绿树,营造宜人的步行空间。
街巷内的地面材料,以及服务设施等需要具有传统特色
4.2与现代城市空间巷衔接的街巷空间整治建议
(1)针对这一空间处于新老城市空间交界地带的特殊性,景观整治以新老建筑之间的矛盾为原则。充分利用空间,打通空地间的隔断,重新整合空间,以休闲步道与绿化结合的方式,营造舒适有趣的线性景观。
(2)引入当地树种,植物配置需注重层次感,增加景观吸引力。
(3)铺装以简朴自然为主要基调,不失现代性又不至于与传统街区的风格相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新建建筑面向历史街区的立面,由于体量与尺度与传统风格存在一定的视觉冲突,可考虑利用垂直绿化,弱化其冲突
4.3与现代城市空间相衔接的硬质空间整治建议
(1)考虑到传统街区空间和现代城市之间的景观过渡,这一类硬质广场主要采用与建筑布局相协调的几何式布局,以硬质铺装为主,辅以植物绿化。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的集散空间和舒适的活动空间
(2)广场铺装、景观小品、休憩设施的设计应尽量融入传统元素,以达到与街区历史的相互呼应
(3)植物以乔木为主,应选用当地树种
4.3传统硬质广场空间整治建议
(1)传统街区内部的营地广场的设计主要以灰度传统生活空间为原则,利用水井,增植树木,营造围合式聚合性的休憩空间。
(2)由于庭院空间多处于新建建筑与传统院落建筑之间,所以景观营造也要注意调和新老建筑之间的矛盾,设计风格以自然简洁为主,并在小平设计。铺装设计中融入中式元素。
(3)植物选用当地树种。
5 综合SWOT分析
5.1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明显,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处于“四省通衢”关键位置。随着泛长江三角区的发展,衢州发挥联系四省的作用将愈加明显。
(2)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衢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水亭门街区则是现存非常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其蕴含的历史资源是该街区的一大优势。
(3)水亭门历史街区在衢州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在衢州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宿感和认同感,是该街区保护的优势。水亭门历史街区是衢州古城仅剩的两处历史地段之一,也是衢州最大最具规模的历史地区。街区内依然保留有相当数量的原住民和传统的街巷生活,是衢州历史文化的缩影。
(4)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资源丰富,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依旧完整,还有大量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为旅游和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2劣势(Weaknesses)
(1)地区经济衰落,现存的商业活动产值低,不能提供足够就业和创造经济增长效益。
(2)水亭街区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较差,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3)街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人气不够,街区逐渐衰落。难现往日繁华热闹的景象。
(4)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大量地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有些已经对历史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过去的旧城改造对街区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几幢现代的多成建筑对于传统街巷风貌的影响很大。
(5)街区目前管理落后,由于存在产权多样化的历史问题,导致维修资金匮乏、建筑再利用困难的情况。
5.3机遇(Opportunities)
(1)国家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越来越高,近年来不断调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投入,非常有利于水亭门历史街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出台各种政策,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街区更新的动力之一。
(2)衢州新一轮总体规划明确提出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其中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重点保护地区被列在其中,为街区的保护与重生带来了新的机遇。
(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日益加快,人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打造相结合成为发展经济的动力引擎。
(4)衢州城市形象提升、产业调整、休闲旅游的内在需求为水亭门街区保护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特别是一些民间自发的对历史建筑的再利用,这些私人资本的介入是街区未来更新的有利保障。
5.4挑战(Threats)
(1)全国各地的名城名镇保护开发竞争激烈,且最终成果趋于雷同。衢州周边有著名的徽州文化区,大量的历史街区好古村镇是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水亭门历史街区必须在保护好历史的同时,面临自身特色的挑战。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居民对现代化居住条件与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冲击,盲目的拆除与建设对历史街区风貌带来的影响是一个巨大挑战。
(3)历史遗产保护不仅牵涉到政府,还牵涉到单位,团体和个人等各种利益,在实施保护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权益各方利益成为一大挑战。特别是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产权复杂,对建筑的再利用好维修都带来很大障碍。
(一)景观与视线分析
设计通过标志物、传统街巷形成的空间格局来组织景观视廊。主要标志物包括朝京城楼、规划新天皇塔和入口处放置的崇善坊。由水亭街、上下营街成主要的视线走廊。严格控制视线走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保证标志物成为视线走廊的焦点。
(二)绿地规划
规划沿县西街和街区内的主要街道水亭街设置道路绿化带,为行人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并且增加景观视廊效果。沿上下营街,结合城墙遗址绿地,设置绿化景观带,可考虑结合绿地布置雕塑展示,增加观赏性。结合景观点及入口地段设置广场开放空间,包括天堂塔纪念园广场、罗汉井广场、雕塑广场、天妃宫照壁后的休闲广场等,在广场上增加绿化面积,营造宜人环境。
此外,利用街区内现有的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留下的空地,以及部分单位用地的内院,开辟大量庭院空间绿化,合理利用空间,改善整个街区的绿化状态。
6 结论
本文详细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衢州市水门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全面展开,特别是为下一步具体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和条件。统筹安排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创造一个适合现代城市生活和和谐社会发展的传统街区,是本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论文作者:袁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街区论文; 街巷论文; 历史论文; 建筑论文; 衢州论文; 传统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