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刘培培

刘培培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目的:探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分析影响成功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上机前危重病例的评分、是否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或(和)休克及发多系统功能衰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超过48h通气后患儿是否继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影响机械通气成功因素主要为原发病的性质,此外还与功能衰竭和呼吸机肺炎有关。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成功因素

【中图分类号】xxxx【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机械通气(MV)常用于重症患儿的呼吸支持,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呼吸机械通气已经成为一种重压的抢救措施[1]。PICU中MV的合理应用可以许多患儿得到生存,但是也有部分患儿虽然经过机械通气治疗,短期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但是长期的愈合效果不理想。在PICU中对于MV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未停止,依旧是医学人员关注的热点课题,从已有研究来看,除了患儿病情、治疗操作等会影响MV成功外,后期的护理因素也会对通气成功率造成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成功的影响因素,我院针对接诊的PICU患儿实施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PICU机械通气50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范围2个月~13岁。进入PICU时原发病组成:重症手足口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21例;休克8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意外创伤1例;严重感染3例。根据治疗结局,将以上患儿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以上所有患儿除原发病以外,均继发中枢或者(和)周围神经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结合血气分析,所有患儿均符合Ⅰ型或者Ⅱ型呼吸衰竭的标准。

1.2机械通气法

分为两种模式治疗,对于体重≤10kg的患儿,性压力控制通气,对于体重>10kg的患儿行容量控制通气。开始设定A/C模式,其参数为:呼氧浓度为0.6-0.8,呼吸频率为20-30次/min,I/E 1:1.5-1.2,朝气量为8-12ml/kg,PIP为1.5-2.5kPa,呼气未正压为0.2-0.6kPa,对于≤2岁患儿,FR为6-10L/min,>2岁设定为10-15L/min。患儿上机后30min测定血气,并根据结果对参数进行调整。撤机前改为同步间断压迫性通气。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镇静、镇痛以及肌松,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么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等综合治疗。

1.3危重评分以及MODS的诊断标准

参考盛秋明等[2]采用的评分标准,对危重病例评分和诊断脏器功能的衰竭。

1.4数据分析

收集所需数据,纳入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上机前危重病例评分、心跳骤停和(或)休克、并发MODS与MV转归关系

血液病/肿瘤组中,MV成功率为3/13,明显低于其余的各组。两组患儿在上机前危重病例的评分、是否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或(和)休克及发多系统功能衰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上机前危重病例评分、心跳骤停和(或)休克、并发MODS与MV转归关系

3.护理方法

3.1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机械通气期间,采取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儿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实施动态监测,每小时记录一次;定期测定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变化,同样做好记录;对患儿面色、神志等进行观察,看有无烦躁、发绀、摇头及出汗等,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此外,对气道有无痰液阻塞或呼吸机有无故障进行观察,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以便及时补充体液。

3.2 呼吸机管理

机械通气期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对通气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估并记录。检查各个结构连接有无脱落,并检查呼吸机回路管道有无扭曲、受压、折叠、堵塞等,确保通气顺畅。定期对呼吸机回路进行消毒,一般每天1-2次,消毒期间应换上备用管道继续工作;呼出回路必须将痰液、血渍等去除干净,一般戊二醛溶液浸泡后蒸馏水冲洗晾干处理。此外,呼吸机湿化液每天控制在500-1000ml,水温则维持在32-36℃,减少气道受冷空气的刺激,避免支气管痉挛与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引发血痂等。

3.3营养护理

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对患儿的营养情况作出评价,其营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患儿的身高、体重,腰围、皮肤褶皱度等做出测量,并制定出相应的营养补充方案。

3.4 固定护理

患儿插管需要进行稳固,采用鞭带固定方法,对患儿静脉通道插管进行固定,选择质量好、透气性强的胃管贴,防止患儿因移动或咳嗽导致插管掉落;

3.5 体位护理

患儿休养过程采用平躺体位,头部微微向上抬起15~300,并对患儿的营养液流速进行全天监控,若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心率增加、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3.6 并发症护理

患儿皮肤黏膜应保障完整性,每天尽量擦浴,及时更换衣物;护理人员协助患儿翻身并叩背,避免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发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及压疮。部分休克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应采取生理盐水纱布将双腿覆盖,并留置导尿管或尿袋,尿道口采取碘伏消毒;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24-48h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或)肠外营养支持,避免胃肠功能衰竭。

4.讨论

应用现代综合治疗及时可以提高得急性呼吸衰竭的患儿的生存率,而MV是PICU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技术,因而提高急性呼吸衰竭生存率的关键是合理应用MV技术。危重患儿在进入PICU时行MV的全身一般状况会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危重病理的评分可以准确反映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两组上机前评分,差异明显。在本次研究中,MODS的病死率87.5%,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的原发病多为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感染等有关,因此我们认为MODS也是影响MV成功的关键因素。MV并发症是导致通气时间延长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VAP则是影响MV成功的独立因素[3,4]。除了前述提及的因素会影响机械通气成功率,后期护理干预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患儿体质恢复也有着重要影响,应重视后期的护理干预。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认为在PICU中影响MV成功的主要因素原发病及严重程度,如果并MODS和(或)VAP,成功率将大大降低。针对上诉的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综合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吉华,陆国平,陆铸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7):12-13.

[2]盛秋明,王 莹,李璧如,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影响机械通气成功的相关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4):274-275.

[3]孙献梅,董爱兰,彭 艳.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拔管失败因素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1-3.

[4]沈春花,梁玉花,陈小秋.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上旬):1499-1500.

[5]徐益萍,黄柯,张晨美,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2010,22(9):837-840.

论文作者:刘培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刘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