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临床诊断误区分析论文_李卫东

心房颤动临床诊断误区分析论文_李卫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李卫东 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 江苏 滨海 224500 作者简介:李卫东,男,1967年10月生,江苏滨海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 结合临床诊断资料,对房颤诊断中极易出现的误区进行分析;方法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房颤患者中选取64例,对其临床诊断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诊断为风心病等房颤,2例患者为特发性房颤在初次诊断时,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后在房颤发作时再测,确诊为特发性房颤;36例患者为冠心病房颤,其中10例属于持续性房颤,另26例属于阵发性房颤;7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其中3例患者出现持续性房颤;通过综合诊断,22例表现出心肌缺血,其中1例患者其心电图检测未表现出缺血症状,但却表现出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表现出心向量R/T向量增大,1例表现为I°房室传导阻滞,4例患者表现为两者共同存在;27例患者在间歇期间出现阵发性房颤,其中10例检测结果为心电图ptfv1≤-0??03mms,其中有8例患者均出现了心肌缺血;结论 在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中,一定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检测结果,同时注意分析患者病史,以免出现误诊,导致治疗最佳时间被耽误. 【关键词】 心房颤动;诊断;误诊【中图分类号】R5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23-02

心房颤动,医学中将其称之为心房纤颤,属于心律失常发病率排第二的疾病,可以说仅次于过早搏动[1].年龄是出现房颤的主要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其发生房颤的几率就越高.在美国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40-65岁人群中,2??3%的人均会出现房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5??9%的人患有房颤[2].另国内有报道指出,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其中21??9%的人群患有房颤[3].这充分表明,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下,房颤的发病率也在逐渐递增,并成为了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诊断房颤,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成为了关键.但由于房颤极易与其他疾病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故避免诊断误区成为了诊断重点,现结合笔者临床中关于房颤的诊断情况对诊断误区进行总结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分析的64例患者,其资料均来自我院2012年1 月-2013年12月门诊接诊的患者,所选取的患者其资料都非常完善;其中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38例,患者中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33岁,中位年龄为(59??94±1??28)岁,病程为2小时到33年,其中27例为持续性房颤,37例为阵发性房颤.1??2 临床诊断 患者在发作时,常伴随有胸闷、心悸以及气急等,同时还有心跳不规则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有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通常在100-160次/分范围内,通过听诊可发现有以下三种特点:①心音强弱不等;②心律绝对不规则;③有脉搏短绌,由于心室率过快,使得每次搏动的排血量都非常少,且心搏无法有效引起桡动脉搏动,致使每分钟的心率比脉率更大.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有原发性心脏病的症状[4].

1??3 心电图(ECG)诊断 现目前,ECG是房颤诊断的重要方法,其诊断标准为:①QRS波的振幅以及间距明显不齐;②未出现正常的P波,代之以振幅、形态以及间距均不等的房颤波(f波),其频率往往会超出350次/分.在房颤心电图的诊断中,f波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其在V1或者Ⅱ导联非常的清楚.但由于不少患者同时伴随有肺气肿或者肥胖等其他疾病,这使得f波经常无法清楚表现出来, 在诊断时可以结合S5或者CR1导联来进行准确.必要情况下,还可通过食管导联来帮助诊断.有一部分学者通过电脑对体表心电图的f波或者心房波在振幅进行分析,并将这种分析诚挚为振幅谱,根据结果发现其与心腔内导联的记录结果基本一致,这在有效提高房颤心电图诊断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上有着重要作用[5].

2 结果

2??1 特发性房颤 除了38例属于特发性房颤和冠心病房颤外,另26例均诊断为风心病等房颤,通过运用心电图以及病史等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其结果与诊断结果一致,且病因明确.其中2例特发性房颤在初次诊断时,患者入院之后被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后在住院的过程中,由于房颤发作再次通过心电图进行检测,并没有观察到有其他异常情况,故确诊为特发性房颤. 2??2 冠心病房颤 本次研究中共有36例患者为冠心病房颤,其中10例属于持续性房颤,另26例属于阵发性房颤.由于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有大部分患者的诊断证据均不足,故将其作为重点的诊断群体.2??2??1 临床表现 在36 例冠心病房颤患者中,7 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占19??44%,其中3例患者出现持续性房颤,占42??86%.2??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通过心电图进行检测,15例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ST-T缺血性变化,其中6例为心肌梗死;1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4例同时伴随有心肌梗死,9例有非常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在常规心电图的检测中,4例患者并未表现出缺血症状,但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却表现为心肌缺血.通过综合诊断,22例表现出心肌缺血,其中1例患者其心电图检测未表现出缺血症状,但却表现出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表现出心向量R/T向量增大,1例表现为I° 房室传导阻滞,4例患者表现为两者共同存在,占18??18%.27例患者在间歇期间出现阵发性房颤,其中10例检测结果为心电图ptfv1≤-0??03mms,其中有8 例患者均出现了心肌缺血.3 讨论由于冠心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由于冠心病所导致的房颤也因此增加.在实际诊断中,医师经常将房颤误诊为冠心病,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的诊断中,经常出现误诊.据有关报道显示,冠心病房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6,7].在本次研究中,(1)7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占19??44%,通过综合检测,发现22例患者表现出心肌缺血,其中13例患者在检测时表现出异常,但其诊断结果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冠心病诊断标准.这充分表明这部分患者并不属于冠心病.有研究者通过对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造影诊断,发现在其所选取的病例中,2例表现为ST-T缺血性变化且有心绞痛的阵发性房颤,其冠状动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狭窄.(2)根据相关报道显示[8],风心房颤伴随着左房的不断其发病率也会随之提升,其中在36例冠心病房颤患者中,31例患者同时表现出心肌缺血以及左房并存的症状,占86??11%,其与阵发性房颤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与持续性房颤之间的联系却较为紧密[9].(3)13例在诊断时,并未表现出较为显著心肌缺血症状,同时未出现去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实质性证据,属于持续性房颤或者原因不明的房颤. 在本次研究中共发现2例特发性房颤,针对特发性房颤我们应当尤其慎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房颤患者中大约有6%-15%的患者属于特发性房颤[10]. 导致特发性房颤的病因非常多,一部分医者认为左室舒张功能衰退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冠心病房颤组中有10例检测结果为心电图ptfv1≤-0??03mms,但在13例不明原因的房颤患者中却并未出现任何一例患者表现出ptfv1≤-0??03mms.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可能与不明原因房颤有着直接的联系. 总而言之,现目前临床中对于导致房颤的病因中,仍然有一部分无法有效证实,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我们不能够将其笼统的确诊为冠心病,而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以免耽误病情治疗.

参考文献[1] 陈尧飞??华法林在老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107-108?? [2] 张益萍??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93-94?? [3] 陈茂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房纤颤临床回顾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5):164,166?? [4] 刘战旗??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0(10):520-521?? 5] 杨韧,赵丽,张剑??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88?? [6] 叶卓联??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纤颤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3):40,42?? [7] 吕振成,查道刚,刘伊丽??553例心房颤动的病因分析──从3842例住院病人调查结果[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6,10(2):124-126?? [8] 王静,陈莉,乔彩霞??老年人心房纤颤180例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12):1488-1490?? [9] 钟巧媚??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门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 98-99?? 10] 彭慧玲,胡立红??心房纤颤住院患者320例临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94-95

论文作者:李卫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心房颤动临床诊断误区分析论文_李卫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