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论文_黎德规,左中男 杜永军,于绍斌,徐路生,李进,许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论文_黎德规,左中男 杜永军,于绍斌,徐路生,李进,许祺

黎德规 左中男 杜永军 于绍斌 徐路生 李进 许祺琨 徐学峰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整形科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研究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24例运用该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肌腱外露足跟部皮肤缺损,跟腱断裂,踝关节及胫腓骨下段皮肤溃疡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除2例远端皮缘少许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皮瓣不损伤重要血管,血供丰富,是修复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重建及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100-01

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中经常遇到,因组织解剖和功能特点,当其缺损后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感染,修复相当困难。我们2010年3月~2013年5月共收治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均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予以修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9-58岁,平均28.7伤情及部位,踝关节及胫腓骨下段皮肤溃疡5例,钢板外露并感染6例,跟骨外露6例,跟腱外露4例,足

背肌腱外露3例,皮瓣面积最大20×15,最小5×4,均为逆行转移。

1.2手术方法

1.2.1术前准备应用Doppler血流仪探测腓肠浅支动脉及血流情况,并作标记。以此为轴心线,根据受区需要设计皮瓣。

1.2.2手术操作创面先行彻底清。扩创术,使缺损区创面新鲜,皮缘修正至正常皮肤,以术前标记线结合术中具体情况。选择旋转点,一般不低与外踝上5cm,以不损伤踝上腓动脉穿支为原则,旋转点一般位于外踝与跟腱中点,皮瓣上界不超过腓骨小头平面下3cm,皮瓣大小根据创面情况而定一般大于0.5cm2。在深筋膜下确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含在皮瓣中,在神经及营养血管两侧保留约3cm以上皮下组织,以确保神经、浅静脉及伴行血管的完整性,切断近端皮神经,结扎切断伴行血管及浅静脉,切开皮瓣周边,皮缘缝线,避免皮瓣与血管分离,逆行向小腿远端游离至旋转点,轴线两旁皮下充分向两侧游离,使血管蒂周围筋膜组织保留3-4cm宽度,切开旋转点与缺损区皮肤隧道,用明道转移,隧道缝合采用无张力缝合法缝合避免蒂部受压影响血运,共皮区小于6cm尽量拉拢缝合,如张力过大可行中厚皮瓣植皮,皮瓣与创面常规留置引流,缝合固定。

2 结果

24例皮瓣中,2例发生皮瓣远端表皮坏死,二次清创缝合后愈合良好,随访6-16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皮瓣外观良好,无明显臃肿,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一定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1~15mm,供区愈合良好。

3 讨论

腓肠神经系由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在小腿后侧中部组合向远端延续而成。小隐静脉与其紧密伴行,二者之间为腓肠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上端来源与古腘窝中间皮动脉(又称中间腓肠浅动脉),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会合处,后正中线的外侧1cm穿出筋膜发出升支,侧支和降支,降支与腓肠神经伴行,并与腓肠内外侧神经的营养动脉的分支共同形成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下降过程中,得到3-5条腓动脉穿支的加强。踝关节周围疾病或损伤后软组织缺损,骨组织,肌腱,钢板等外露,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踝关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皮瓣血供丰富,有多套供血系统,操作简单,解剖关系恒定,变异少,不牺牲主要血管,皮瓣带有腓肠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功能,共区切去腓肠神经后仅足外侧感觉减退,功能损失较小。术后常规放置通畅引流,以防止淤血块皮瓣下而使皮瓣肿胀静脉回流不畅,据术后观察皮瓣出现局部坏死的原因动脉供血不足,蒂部受压,而不是静脉回流不畅,所以血管蒂最少保留3cm以上,小隐静脉如损伤或回流不好,应结扎而不会影响回流。只要术后注意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回流等情况皮瓣很少发生坏死,偶尔发生也非全层坏死,仅为小面积表皮坏死,一般通过换药即可愈合。

论文作者:黎德规,左中男 杜永军,于绍斌,徐路生,李进,许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论文_黎德规,左中男 杜永军,于绍斌,徐路生,李进,许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