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水库管理总站 四川 仪陇 637767
摘要:文章对仪陇县“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提出科学高效地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相应措施,为规范管理中小河流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
一、工程概况
1、“十二五”期间规划情况
按上级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实施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包括流江河五福镇、赛金镇、二道镇防洪治理工程;新寺河丁字桥镇、先锋镇(试点项目)、文星镇防洪治理工程;消水河三河镇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道14.003km,其中新建堤防10.762km,总投资10120.52万元,工程建成可保护农田1.654万亩,受益人口3.9万人。需完成挖土石方34.58万m3,回填土石方16.11万m3,砼3.44万m3。
2、项目完成情况
至2016年5月,“十二五”期间规划的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部完成,综合治理河道14.42km,其中新建堤防10.364km,总投资7889.84万元。完成挖土石方36.23万m3,回填土石方15.77万m3,砼万3.21m3。
二、建设管理要点
为提高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项目的健康发展,在此,对此类项目建工作中的要点作简要分析。
1、切实把好项目前期工作关
1.1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按照规范要求,以农田防护为主的项目的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以保护乡镇为主的为10年一遇。部分河道因耕地主要集中在河道两岸的阶地上,岸顶高程较低,如果严格按照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堤防建设,堤顶就可能比两岸土地高1~3米,造成两岸农田排涝不畅。基于此,建议对农田按照防冲不防淹的理念进行堤防设计,以防止岸坡崩塌,减少河岸沟蚀为主,允许农田短时间浸泡。
1.2因地制宜,选用适当工程措施,合理安排实施批次
过去由于片面强调生态性、亲水性,一段时间内,堤型的设计上一律采用矮镇脚+1:2护坡的断面形式,部分临河农田被迫按设计坡比进行削坡处理,农田损失较为严重,更有甚者,在堤防建成后,已无任何保护对象。土地,特别是农田在贫困山区异常金贵,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治理河段的工程措施,同一项目中允许出现多种断面结构形式的堤坝,对减少征地协调矛盾、控制工程投资、保护耕地资源尤其重要。
项目规划阶段,对具备建设条件的河段按照10年一遇标准一次性治理到位,对现状拆迁难度大或者两岸高度较低,暂时难以达标的河段,按照分期分批,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期以提高现状防洪标准为主要目的,远期结合城市建设使河道防洪最终达标。
1.3适度引入生态河堤理念
现阶段,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受技术、资金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主要是在解决河道的排洪问题,基本上没有考虑河道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渠化河道,忽视河道的自然属性,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实地情况,在以下几点上做好工作:
(1)自然状态的河流深泓和浅滩交错,急流和缓流相间,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活空间。但在现行设计中,各方主要考虑满足行洪,把河底处理成单一的平整面,既增加了疏浚工程量,又不利于生态修复。因此,设计时在满足行洪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原河道断面形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已满足行洪要求,河岸稳定的河段不采取工程措施,维持现状,对河道两岸原有的植被予以保护。
(2)堤线尽量沿现状河岸线布置,尽量避免裁弯取直、缩短河道,严禁占河筑堤造地,缩小河道行洪断面。
(3)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河道的边坡土质、流速、抗冲刷、周边建筑、交通等因素,适度采用生态材料进行护坡,尽量少用硬质材料护砌,使河堤同时具备岸坡稳定,透水透气,空间延伸的特点,有利于生态修复。
窗体底端
2、加强质量检测工作
2.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参建各方搞好质量工作的基石,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头,深入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是质量管理体系稳健运行的保障。
2.2质量检测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由于投资较小,施工单位基本没有自建现场实验室,施工检测工作均委托第三方进行。在第三方的选择上,除必须具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资质外,还应避免与业主单位委托的抽检和完工检测为同一家单位。各方与其委托的检测单位签订的检测合同中,必须明确主要施工项目的检测数量和频率,抽检的范围和比列,并在检测方案中进行详细阐述。约定按照检测的进度进行合同款项的支付。施工单位委托的第三方编制的检测方案必须报监理和业主审核。
2.3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检测
原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入场检验就是把好质量关的重要一步。在施工单位自检后,监理单位应进行复检,对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能入场。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需要采购部分中间产品,如植生块、混凝土管、透水砖等。对中间产品的控制主要依据其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生产商资质等资料,必要时可委托检测单位对中间产品进行抽检。
3 优化治理方案,完善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多发源于山区或丘陵区,河道上游比降大,上游洪水破坏力较强,适合采用清淤疏浚、削坡护砌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河道的中下游河势较平缓,河道比较顺直,在河道及岸坡土质良好的河段,可采用生态治理等非工程措施整治河流。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生物保护工程的环境水利治理理念,确保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及维护河道的长期健康运行
4 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在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并编制工程管理制度,使项目实施的每个过程都有序进行。另外,通过对设计、监理、检测等工作择优委托,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项目的针对性监管力度,从而提高项目建设管理的水平。
5 推行全过程建设监理,强化项目监管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宜采取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监理,强调“监理的早期介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可以凭借其娴熟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协助优化河流治理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业主承担的工程风险。在监理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可通过加强对项目计量和支付的控制来节约投资,确保达到工程投资预期效益,最终使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各项建设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三、结语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设计时应更新河道治理理念,实现防洪保安全与河道生态健康的协调统一。应将城市周边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与河岸生态景观优化相结合,努力营造城市的亲水环境,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治理目标。仪陇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重视针对项目的质量、投资、进度等建设目标的控制,开创河道治理新模式,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从而确保河流治理目标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 丁锦佳.试论我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1(10)
[2] 闫学斌. 浅谈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3(07)
[3] 周健. 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2(05)
论文作者:许文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河道论文; 河流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农田论文; 过程中论文; 河段论文; 《科技中国》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