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阅读节目的生存危机_有报天天读论文

电视阅读节目的生存危机_有报天天读论文

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节目论文,生存危机论文,电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将报摘、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这种新型的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则主攻晚间9点时间段,主持人王燕以另类读报走俏三湘大地。

至于散落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读报”,上海卫视“看东方”的“早报早知道”和“读家新闻”等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孟非读报”是该栏目收视率最高的板块。北京卫视的“第七日”和早间节目“北京您早”中也有报摘报评板块,该台还即将专辟时间段,推出一档纯粹的读报栏目。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读报节目在各家频道登台亮相。

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即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报摘类电视新闻节目中,真正有影响的还要数“凤凰早班车”,最初这档早间新闻节目办成了读报节目,主持人陈鲁豫“说新闻”的潮流,波及了整个中国电视新闻播音界。

浓缩报刊精华,聚焦尖锐话题,将平面媒体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形象化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然而,电视与报纸一窝蜂式地速配,泛滥式地克隆,又让人不得不忧虑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环境。

把握什么样的话语空间

读报节目面临最大的门槛,首先是它的话语空间。如果要说原因,只有一个理由:新闻节目,内容为王。

读报节目的吸引力主要看它所选择的内容,它所选择的内容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话语空间。为什么“有报天天读”能让大陆观众耳目一新?它所选择的报刊涵盖港台、东南亚华文报刊以及西方主要媒体,这些报纸在大陆并不容易看到。“有报天天读”选择大陆观众感兴趣的内容,以“说”的方式介绍给大陆观众。从SARS疫情到台海局势,“有报天天读”更像一个电视版的《参考消息》。反观有些媒体,如果要做读报节目不妨先反问自己:把握什么样的话语空间?

一个有生命力的读报节目,绝对不是拾人牙慧,全盘照搬。它不仅有选择信息的话语权,而且还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话语权。读报节目的话语空间,相比之下又有一些特殊的属性。

第一、电视读报是对报刊信息的二次整合,存在着信息变异甚至失真的可能。

报刊文字是用眼去“读”,书面色彩一般比较浓,逻辑性强,而电视的特长是“视听结合”,电视读报往往偏重于口语化,强调感性内容,对报纸的内容往往要经过层层改编,这一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模糊甚至错误解读。

第二、电视读报是对报刊信息的二次传播,存在着误导公众的可能。

同样一条信息,经过多家媒体转载,往往面目全非,这样的情况我们屡见不鲜。电视读报肯定有自己的取舍甚至发挥,谁能保证不会歪曲原意、误导受众呢?

优秀的读报节目不是单纯的念报,它必须融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如何拓展话语空间,如何把握好“自律”与“他律”的分寸,这也是考察一个读报节目未来走势甚至生死存亡的依据。电视读报,不仅源于现实,更要高于现实。

编排包装:体现电视化与人本主义

目前,不少电视读报节目在编排上几乎都流于“报纸版面+配音”的简单模式。这就难免给观众以单调乏味之感。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留住受众的遥控器,除了节目内容外,精心的编排包装必不可少。电视化的包装手法和以人为本的编排,能赋予节目灵气和品格。

一、节目包装的电视化。

电视读报节目引导观众眼耳并用,来“阅”“听”报纸,更得讲究电视化的手段。

在画面处理上,既有报纸版面的展现,也有主持人的生动形象,主持人还能利用电脑连线在所读的文章上圈圈点点,引导观众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有报天天读”之所以看起来不呆板,其新颖的电视化包装为其增添了几许灵气。在画面的视觉效果上,比如演播室布置成一个古典书房,而主持人杨锦麟,则一杯清茶,一身唐装,颇具古代说书人意味。又如采用现代化的笔记本电脑,将报纸版面输入其中,然后在屏幕上可圈可点,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就连节目结束后出制作人员字幕,都以传统的毛笔书写人名,配上古典扇面卷进卷出,极具人文特色。除了视觉包装,节目还穿插空灵清雅的古典音乐,如茶香袅袅,沁人心脾。节目包装整体统一,富有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让人耳目一新。

二、节目编排的人本主义。

观之大量的电视读报节目,基本上还沿袭传统的新闻节目,以填鸭式的逐条播报为主,对于同类新闻进行合并,组合播出。如果节目内容缺少兴奋点,观众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在编排上做好文章,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这首先要求讲究以人为本。

“有报天天读”的编排就独具特色,节目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浮世绘”“天天焦点”“天天有话儿”以及“天天点题”,其中“天天浮世绘”和“天天有话儿”两个板块轻松有趣,结合了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手法加以串联,同时还富有新闻性,一张一弛,避免了节目的单调性。在“天天点题”环节中,主持人还要根据当天的焦点新闻题字点题,如朝鲜半岛六方会谈当天点题一个“聚”字,而对大陆女子偷渡惨死的新闻则题一个“悲”字,让人在节目结束后还回味无穷。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传统的新闻编排采用的是“倒金字塔”,一般依据新闻价值大小排序,而“有报天天读”的编排则巧妙利用了“峰谷技巧”,六个小环节正好一张一弛,时峰时谷,不断形成新的兴奋点,不致于使受众产生收视疲劳,符合受众的收视心理,从而增强观众的频道忠诚度。

值得一提的还有东方卫视的“看东方”推出的“短信互动”,观众可以对当日播出的任何一条新闻、包括读报新闻发表观点和看法,通过手机短信发至电视台,很有交流感。

电视读报节目不能一味地“读”,要在节目中充分利用生动的电视手段,在结构编排中加入人性化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节目内容,以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电视快餐来打开观众胃口。

主持播评:决胜于个性化和认同感

一档好的节目,往往伴随着一个好的主持人。对于一档重视报评的读报节目来说,主持人就是节目的灵魂。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只有个性鲜明的主持播评才能在频道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个性化的主持赋予节目个性化的风格。

无论是老头读报,还是靓女读报,观众首先接触的是人,其次才是报。个性鲜明的主持人往往比报纸内容本身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孟非读报时评论条理分明、观点明确且有理有据,嬉笑怒骂不着痕迹,但在痛斥社会阴暗面时,慷慨激昂,一针见血;“T2区”的王燕评论时语言辛辣,调侃夸张,娱乐的表现透出严肃的内涵;“第一时间”的马斌读报时语调朴实,有如拉家常,偶尔带点小幽默;凤凰卫视的杨锦麟老先生,本来“国语不准,英文走调”,读起报来却铿锵有力而又趣味十足,点评睿智而幽默,颇具大家风范。《南方周末》将“2003年度致敬之年度电视栏目”授予了“有报天天读”,其致敬理由是:“作为一栏以摘要播报报刊资讯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有报天天读’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对政治和社会的敏感,同情心与批判精神的结合,加上在电视媒体上难得一见的真性情的流露。‘有报天天读’不仅提供了别样的诠释方式,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幽默、机智、具有洞察力、充满激情。”杨锦麟自己也说:“只能用个性来区隔节目的重叠和相似性。”所以,“有报天天读”不怕模仿,因为单纯的模仿恐怕只能模仿节目的形式,而节目的个性一时半会是模仿不来的。

二、个性化的主持往往不拘泥于报纸,加入自己的观点、感受,从而赋予节目更高的风骨。

电视读报一定就要人云亦云吗?央视“第一时间”的广告词给人启发:“新闻每天都发生,说法各不相同。第一时间读报,一样的新闻,我的声音。”一次听马斌聊某地举行一场集体婚礼,新娘穿上了格格的古装。报纸主要是批评这场“格格集体婚礼”没有弘扬正风正气,但是马斌话锋一转,认为报纸的说法也算“上纲上线”,人家不过把婚纱换了换,也算是“集体婚礼”嘛!马斌并没有苟同报纸的观点,三言两语摆出自己的看法,拓宽了言论的视角,更能给观众以启发。

其实,有个性的读报节目都善于把报纸新闻做出新内容。如2004年3月30日“有报天天读”,节目末尾对“台湾大选”的点评就很有深意:“台湾的大选至少到现在很难看”,而且杨锦麟最后用了一个“瞪”(即瞪大眼睛仔细看)字来点题,“难看”和“瞪”三字表明观点,让人取得了跟读报不一样的另类感受。

三、个性化的主持还要有权威性,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

主持人的个性要建立在受众的认同基础上,才能取得相应的传播效果。因为评论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读报类节目更应该注意评论的“度”,该出手时才出手,一出手就能够拿捏到位。点评应当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是点评的最高境界,用真诚动人是赢得观众认同感的不二法宝。

一位观众曾经这样评价杨锦麟:“杨锦麟对待新闻的真诚打动了我。每当读到大快人心的消息时,他就会大声叫好;读到针砭社会时弊,他恨不能拍案而起,猛烈抨击;读到生灵涂炭的消息时,他会激动难抑,眼眶湿润……这些都是一颗正直善良之心的真情流露。”如果一个主持人能得到观众这样的认同,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档优秀的电视读报节目,离不开主持人的个性化,同样也离不开受众的认同感。个性化和权威性是一档有生命力的节目的最主要标志。读报节目不仅需要优秀主持人为之添色,同样也能培养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为他积累人气,为他积累专业素养。

有现场感的电视新闻才是电视的独特魅力所在,读报节目毕竟只是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一个补充,是新闻的“二传手”,缺少新闻原创性,因此读报节目要想办得精彩长久,更需要一个良好的话语环境和策划班子。同样,它也面临电视业周期越来越短的洗牌之痛。透过今天电视读报节日的红火,电视人不妨好好反省:电视读报节目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今天的人气还能延续多久?

标签:;  ;  

电视阅读节目的生存危机_有报天天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